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 毫秒
51.
<正>邢台核桃主产区2015年3~9月>0℃积温为4 082℃~4 139℃,较常年略偏多,较去年略偏少;降水量为216~437 mm,接近常年或较常年偏少2~5成;日照时数为1 098~1 216 h,较常年偏少121~257 h。总体而言,光温水比较适宜,利大于弊。展叶、开花期:光热不足,对花期略有影  相似文献   
52.
刘军  程晓辉  黄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255-2256
[目的]分析1954~2010年邢台市气候特征。[方法]根据邢台市1954~2010年的气候资料,利用折线图、趋势图、气候变率及统计图表,对邢台市57年来气候特征进行具体分析。[结果]1954~2010年邢台市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均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其中,年平均最高气温的上升速率最慢,年平均气温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年平均最低气温的升高速率最快。年平均降雨量、风速、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均呈现出逐步降低趋势;年平均总云量呈增加趋势。1954~2010年邢台市0、5、10、15和20 cm的年平均地温分别为15.6、15.7、15.8、15.8和15.8℃。1981~2010年邢台市40和80 cm、1.6和3.2 m的年平均地温分别为15.2、15.2、15.4和15.4℃。可见,深层地温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结论]该研究为指导邢台市农业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3.
本文介绍了邢台市"96121"发展状况,通过分析提高拨打率的三大因素,明确了如何充分地利用气象声讯服务平台的优势,向广大用户及时提供内容丰富、专业性强、贴近百姓生活的气象信息,使"96121"气象声讯服务项目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4.
核桃花期冻害是核桃生长中影响座果最主要的因素。利用自然灾害风险理论的评估手段,结合GIS技术,对河北省核桃花期冻害风险进行评估与区划,是减少核桃花期冻害对其产量造成损失的有效手段。本文采用河北省32个核桃主要种植县的国家一般气象站的气象资料、核桃种植的基础信息和地理信息数据。从"致灾因子的危险性"、"孕灾环境的敏感性"、"承载体的易损性"和"防灾减灾能力"4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建立冻害综合风险指数,创建核桃花期冻害风险评估模型,并依此为依据进行河北省核桃花期冻害风险区划。  相似文献   
55.
衡水地区冬小麦生长后期需水量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衡水市3个气象站1965-2012年的逐日气象数据,采用作物需水量模型以及相关统计方法,分析了近48年来衡水地区冬小麦灌浆期至成熟期需水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5-2012年衡水地区冬小麦生长后期需水量呈波动下降的趋势,趋势变化显著,近48年来下降了37.9 mm,人工灌水量的减少趋势快于需水量的变化,近48年来减少了62.4 mm;需水量存在时间序列上的突变现象,突变发生在1976年,1977年以后变化更加明显;在冬小麦后期需水量波动减少的过程中存在明显的7年变化周期;冬小麦后期生长需水量的变化与日照时数呈最大正相关,与相对湿度的变化呈最大负相关。  相似文献   
56.
程晓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483-17484,17488
[目的]研究近53年邢台地区气温和无霜期变化趋势。[方法]根据邢台市和南宫县1958~2010年的气候资料,对邢台地区的气温及初霜日、终霜日、无霜期日数变化趋势进行一些统计分析,探讨近53年来该地区气温和无霜期的变化规律。[结果]无论城市或农村,年平均气温均呈升高趋势,邢台和南宫的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5、0.2℃/10a,尤其自1996年以后,年平均气温升高趋势约1.0℃/10a;四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且与年平均气温升高幅度大致相当,其中冬季平均气温增幅最大,年平均气温的升高主要是由于冬季平均气温的升高引起的;城市的年平均气温明显高于农村,体现出城市的热岛效应特征。无论城市或农村,初霜日、终霜日、无霜期日数均呈现出相同趋势,即初霜日推迟,终霜日提前,无霜期日数明显延长;城市的初霜日晚于农村,终霜日则早于乡村,无霜期日数明显长于农村,间接受到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结论]该研究为邢台地区热量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7.
程晓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167-18169
[目的]分析近48年来邢台地区气温变化趋势。[方法]根据邢台、南宫、沙河、内丘1963~2010年的逐年及月平均气温资料,采用年际变化平均气温折线图、趋势图以及气候变率等方法,对近48年来邢台地区的气温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近48年邢台地区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及春、夏、秋、冬季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均呈现出大致相同的特征,即逐年升高,体现出全球变暖的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的升高主要源于最低气温和冬季平均气温的升高,持续的暖冬对年平均气温的升高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结论]该研究为气候变暖背景下邢台地区的气候变化特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8.
采用气候统计学方法,对邢台地区1961~2010年初、终霜日及无霜期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初霜日平均值为10月22日,时间序列绝对变率为4.68 d,线性趋势为0.76 d/10 a,呈逐渐推迟趋势;终霜日平均值为3月27日,时间序列绝对变率为8.35 d,线性趋势为-0.29 d/10 a,呈逐渐提前趋势;而无霜期平均值为209 d,绝对变率为8.12 d,线性趋势为1.10 d/10 a,呈平稳增长趋势。初霜日、终霜日及无霜期的稳定变化趋势,对于霜冻预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9.
采用河北南部4个代表性站点逐日气象资料,利用Mann-Kendall检验和小波分析等统计方法,建立了河北南部冬小麦冬前及越冬期积温适宜度评价模型,分析了温度及积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0年日平均气温稳定降至16℃日期在1985年前后发生突变,突变区域为2005~2007年,日期变化存在10~12a尺度周期变化规律;气温稳定降至14℃的日期在2003年前后发生突变,突变区域为2009~2010年;冬前≥0℃积温适宜度平均值为0.89,在1991年前后发生突变,2004~2010年积温适宜度呈显著降低趋势,积温适宜度变化存在12~15a尺度震荡周期;越冬期负积温适宜度平均值为0.64,变异系数0.36,1967年前后发生突变,突变区域为1976~1993年,负积温适宜度变化存在4~7a震荡周期;越冬期极端最低气温在1985年前后发生突变,1995年后极端最低气温升高趋势十分显著;越冬期最低气温≤-10℃日数呈明显减少趋势。河北南部麦区冬前积温升高趋势不显著,近10a大多数年份积温显著偏多,但波动较大,偏离常态发生概率增大,积温适宜度呈下降趋势,极易出现积温过多或过少,造成冬前旺长或苗弱;越冬期负积温呈明显减少趋势,积温适宜度上升,极端最低温度升高,日最低气温≤-10℃日数减少,这种变化趋势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极端最低温度偏低和低温持续时间较长引起的冻害发生。  相似文献   
60.
孙东磊    赵玉兵  曹杰 《现代农业研究》2022,(11):116-119
为构建新发展阶段气象部门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的实现路径,从共生理论视角,采用问卷调查、“一对 一”式人物访谈等方法,探究了市级气象部门与新型农业主体的共生动力因素,分析了双方关系展现状,提出了促进共 生共赢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