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7篇
  免费   445篇
  国内免费   26篇
林业   298篇
农学   54篇
基础科学   61篇
  414篇
综合类   859篇
农作物   26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148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37篇
  2023年   277篇
  2022年   330篇
  2021年   193篇
  2020年   204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06篇
  1994年   13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4篇
  1970年   4篇
  1969年   3篇
  1968年   2篇
  1967年   5篇
  1966年   5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任毅华      罗大庆      方江平      卢杰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1,36(4):60-65
分析西藏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原始林下灌木群落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倒木的关联性,探讨该森林生态系统内灌木的分布规律,并从空间分布格局角度量化倒木对灌木分布的影响。以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原始林下灌木和倒木为研究对象,通过典型样地调查,用点格局法分析其空间分布格局以及与倒木的关联性。结果表明:1)样地内共有灌木7种,总密度730株·hm-2,不同灌木种群分密度依次为杯萼忍冬(359株·hm-2)>长尾槭(185株·hm-2)>西南花楸(61株·hm-2)>猴斑杜鹃(55株·hm-2)>冰川茶藨子(53株·hm-2)>光秃绣线菊(株·hm-2)>峨眉蔷薇(株·hm-2);2)在0~50 m空间尺度内,冰川茶藨子、猴斑杜鹃、长尾槭、杯萼忍冬以集群分布为主要特征;西南花楸以随机分布为主要特征,只是在个别尺度呈现显著的集群分布;3)Ⅰ腐烂等级倒木与灌木在0~50 m空间尺度上呈显著的负关联,倒木整体与灌木及Ⅱ~Ⅴ腐烂等级倒木与灌木在0~50 m空间尺度上均无显著关联。不同灌木种群因对环境的适应性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空间分布格局,灌木空间格局形成的生态过程及倒木对灌木空间分布的影响均具有复杂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电子显微镜,对藏东南18种杜鹃属植物花粉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与分析,以期为分类鉴定提供孢粉学依据。18种杜鹃属植物分属于杜鹃亚属、常绿杜鹃亚属、糙叶杜鹃亚属。结果表明,供试花粉均为四合体花粉,四合体直径以大萼杜鹃最大,林芝杜鹃最小。单粒花粉球形或近球形,为3孔沟,黄杯杜鹃萌发孔的长宽值最高,为17.38 μm×3.32 μm,而林芝杜鹃萌发孔的长宽值最低。花粉外壁由大小、形状不一的颗粒组成,其中黄毛雪山杜鹃和白毛杜鹃的颗粒形状较为特殊,为长颗粒状。综合认为,花粉形态特征不宜作为分类鉴定的主要依据,但仍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以兰州主城区为例,运用核密度估计法,在对公园绿地空间布局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改进的两步移动搜索法对公园绿地供需匹配性进行评价,并探究其成因。结果表明:1)公园绿地总体分布呈现整体分散、局部集中的特征;不同类型公园绿地空间布局模式存在较大差异,综合公园呈现“均匀式”布局态势,专类公园呈现“双核心”空间格局,社区公园呈现“西密东疏”的集聚特征。2)主城区公园绿地供需匹配程度总体呈现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空间分布特征;从西北—东南向剖面来看,总体呈现出“M”型分布态势;不同类型公园绿地供需比值均大致呈现出“西高东低”的共性特征,但由于各类公园绿地分布数量、面积和服务半径的差异,不同类型公园绿地与人口供需匹配程度也存在差异。3)人口分布、交通路网、公园绿地自身及周边环境是影响城市公园绿地供需匹配度空间分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选取毛竹销钉替代木榫在1 500 r/min的情况下与榉木基材进行旋转摩擦焊接,对其抗拉强度和焊接机理进行研究。重点研究不同形状的预钻孔和不同榫径与孔径比值下的竹销钉焊接抗拉拔强度,并将其与木榫焊接和PVAc胶接的抗拉强度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当采用恒定直径孔10/9、10/8、10/7、10/6 4种榫径/孔径比的焊接强度均高于PVAc胶接强度,但低于木荷榫和榉木榫的焊接强度,其中10/8的榫径/孔径比的焊接强度相对最高,达到了5.54 MPa;2)当采用渐变直径孔,竹销钉的焊接强度得到明显提高。其中10/8-6的榫径/渐变孔径比值取得了最高的焊接强度,达到6.42 MPa,比10/8比值的强度提高了15.6%,超过了木荷榫的焊接强度,但不及榉木榫的焊接强度;通过对竹销钉的焊接界面温度进行监测,发现焊接界面能在2 s内达到300℃以上的峰值高温,且维持了一定的高温时间(通常约2~3 s),随后随着竹销停止旋转摩擦,温度逐步下降;不同的榫径与孔径比值下,焊接界面的升温速率、峰值温度和高温持续的时间不同,它们是产生强度差异的主要原因;SEM观察结果显示,竹销旋转摩擦焊接界面由竹销或基材中的胞间层物质软化、熔化和流动并与作为增强材料的竹纤维包裹,形成了犹如“钢筋水泥土”结构般的致密、连续和坚固的焊接界面;FTIR分析结果表明,摩擦产生的高温会导致竹销中半纤维素发生一定程度的降解,纤维素的降级十分有限,木质素发生一定程度的缩合反应,木质素的含量相对提高。试验结果表明,将竹销钉代替木榫用于木材的旋转摩擦焊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为了深入研究树木的冠层特性,从冠层孔隙度方面入手,利用半球摄影法获取沈阳市常用行道树银杏、国槐、银中杨的冠层孔隙度图像,通过Gap Light AnalyzerV2.0计算出冠层孔隙度,并同步测绘树木的胸径、树高、冠幅;对3种乔木的孔隙度和生长参数分别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3种乔木的孔隙度具有显著差异,Q银中杨Q国槐Q银杏Q为冠层孔隙度);2)冠幅和胸径分别与冠层孔隙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高度与冠层孔隙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表明孔隙度受冠幅的影响大于受胸径的影响;3)对与冠层孔隙度相关系数较高的冠幅和胸径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别为Q国槐=44.808-2.218×W国槐-50.545×D国槐Q银杏= 45.637-2.613×W银杏-43.156×D银杏Q银中杨=33.084-3.834×W银中杨+41.105×D银中杨。本研究提供了冠层孔隙度与生长参数的关系,可为林下光环境、反演叶面积指数以及树木数字模拟提供有效参数和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6.
张昶      王子研      赵德先      边琦      张弛      赵娇      赵依琳      王成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1,36(6):259-265
渠堤化是干扰城镇河流的常见建设方式,掌握植物特征及对其产生显著影响的用地因素,对于优化渠化的城镇河岸植被带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样带全面调查的方法,对北京段已基本全线渠堤化潮白河河岸带植物进行调查,通过多重比较分析河岸带植物丰富度在不同空间位置的差异,并利用NMDS非约束排序拟合解译的周边缓冲区土地利用数据,探讨对渠堤化河岸带植物丰富度和种类分布产生显著影响的因素。结果表明:1)河岸带植物种类174种(乔、灌、草分别为52、29、90种),以草本为主;2)全线渠堤化城镇河流河岸带植物群落种类及丰富度均存在建成区和非建成区的显著差异,总体植物、乔木和灌木植物丰富度在建成区显著大于非建成区,但入侵植物沿渠堤化河岸带不存在空间位置的差异,入侵可能沿渠堤蔓延;3)周边缓冲区道路、其他不透水地表面积是城镇地区全线渠堤化河岸带植物丰富度的显著正相关影响因子,对主要观赏灌木和乔木种类分布存在积极影响,对原生灌木和草本种类分布存在消极影响,这种分布特征受人工干扰影响。  相似文献   
7.
李清顺    王得军    孙景梅    刘勇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1,36(4):159-166
利用重庆市南川区马尾松解析木数据,选择合适的导向曲线方程,建立基于导向曲线的立地指数和立地形模型,并对立地形的适用性进行说明。根据散点图和三倍标准差对解析木数据进行了选择,排除了不符合要求的圆盘记录对。采用5种常用的经验生长方程对年龄-树高、胸径-树高进行拟合,根据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ES、 AIC、方程的参数变动系数以及拟合曲线对方程进行选择;根据选定的方程,求出其连续生长量方程和平均生长量方程,并采用matlab绘制出其曲线方程,根据连续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次相交后的下一个龄(径)阶,选择出基准年龄(胸径);利用标准差调整法进行编表,编表后采用成对T检验方法对立地指数表和立地形表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立地指数和立地形的表达精度在95%水平下显著,平均总相对误差和相对总误差都<5%,而预估精度分别达到了99.18%和99.22%,说明所编立地指数表和立地形表精度较高,能够满足编表需要。根据导向曲线绘制生长量曲线方程的方法确定基准年龄和基准胸径的方法准确可行;由于龄阶和径阶的选择差异,导致立地指数级不同,同时影响了立地形与立地指数的编表质量;由于树木的生长特性,立地形在表示立地质量时,在林木的早期将会低于立地指数,在树木生长的中后期将会高于立地指数;立地形的适用性取决于胸径与树高的相关性,相关性越强,立地形就越准确,在选择合适的优势木的情况下,立地形可以取代立地指数来表示林地质量。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树脂对改性材性能的影响,采用2种不同工艺合成三聚氰胺-脲醛树脂(MUF),测试了树脂的相关性能。结果表明,不同合成工艺路线下制备的 MUF 树脂在固体含量、粘度、固化时间、游离甲醛含量间存在显著差异。最终树脂的分子结构类型相似性极高,但相同结构组分在不同树脂中所占比例各有差异。羟甲基基团在MUF2中所占比例高,而亚甲基桥键及醚键在MUF1中含量高。MUF1改性材的增重率(weight percent gain,WPG)值更大,但MUF2改性材的抗溶胀性(anti-swelling efficiency,ASE)和体积膨胀率(bulking rates,B)更高,MUF2改性材的尺寸稳定性更好。  相似文献   
9.
Two seasonal pot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biofertilizer application after mixture of lime and ammonium bicarbonate (LA) fumigation, on banana Fusarium wilt disease suppression and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Biofertilizer application after LA fumigation decreased 80% of disease incidence compared to control of biofertilizer application to non-fumigated soil. Biofertilizer application after fumigation clearly manipulated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as revealed by 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and Venn diagram. LA fumigation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abundance of F. oxysporum while biofertilizer application after fumigation could further decrease it. Furthermore, indigenous microbes, e.g., Bacillus, Pseudomonas, and Mortierella, were associated with disease suppression. Biofertilizer application after fumigation significantly (p?<?0.05) increased the soil pH and content of soil total C and available P and K, and this probably reshaped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as revealed by redundancy analysis and variance partitioning analysis. The observed disease suppression due to biofertilizer application after soil fumigation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reduced abundance of F. oxysporum by general suppression resulting from manipulated soil properties and recovered soil microbiome.  相似文献   
10.
A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with tobacco (Nicotiana tabacum L.) grown in a Cd- and Pb-contaminated calcareous soil amended with 0.0, 1.0, 2.5, and 5.0% (w/w) tobacco stalk biochar (BC). The BC amendmen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organic matter, total C, N, P, and K contents of soil, and the C/N ratio. Bioavailable metal concentrations (DTPA extraction) decreased by increasing BC application rate. The 5.0% BC amendment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DTPA-extractable Cd and Pb by 10.4 and 13.6%, respectively. Correspondingly, the bioaccumulation and translocation factors of Cd and Pb also decreased by increasing the BC addition rates and this indicated that BC inhibited the uptake and transfer of both Cd and Pb by tobacco plants. Moreover,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revealed that BC increased Chao1 richness, Shannon’s diversity and Simpson’s diversity of bacterial communities of soil. The relative abundance and genera composition of Adhaeribacter, Rhodoplanes, Pseudoxanthomonas, and Candidatus Xiphinematobacter increased under BC treatments, while those of Kaistobacter, Lacibacter, and Pirellula decreased. Overall, BC increased soil nutrients (C, N, P, and K contents), enhanced bacterial diversity indexes and richness, and changed the bacteri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which may all have contributed to reduce the mobility and bioavailability of both Cd and Pb in a calcareous soi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