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57篇
  免费   327篇
  国内免费   463篇
林业   400篇
农学   460篇
基础科学   506篇
  527篇
综合类   4275篇
农作物   352篇
水产渔业   902篇
畜牧兽医   2779篇
园艺   599篇
植物保护   147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70篇
  2022年   216篇
  2021年   254篇
  2020年   234篇
  2019年   320篇
  2018年   144篇
  2017年   243篇
  2016年   352篇
  2015年   337篇
  2014年   535篇
  2013年   475篇
  2012年   659篇
  2011年   711篇
  2010年   678篇
  2009年   780篇
  2008年   748篇
  2007年   535篇
  2006年   576篇
  2005年   445篇
  2004年   307篇
  2003年   295篇
  2002年   241篇
  2001年   203篇
  2000年   200篇
  1999年   173篇
  1998年   125篇
  1997年   136篇
  1996年   125篇
  1995年   105篇
  1994年   122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86篇
  1991年   102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76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旨在筛选并鉴定与鸭C4结合蛋白(C4b-binding protein,C4BP)互作的鸭疫里默氏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natipestifer)外膜蛋白。本研究将保存的R.anatipestifer复苏培养,提取外膜蛋白,以鸭C4BPα作为诱饵蛋白进行His pull-down及LC-MS/MS蛋白质谱鉴定,筛选与鸭C4BP可能发生互作的候选外膜蛋白;将各候选蛋白进行克隆、原核表达,免疫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利用Far-western blot验证与鸭C4BP发生相互作用的R.anatipestifer外膜蛋白;针对候选蛋白及C4BPα各功能结构域进行克隆及原核表达,利用Far-western blot鉴定候选蛋白及与C4BP的相互作用位点;利用ELISA对补体因子C3b、C4b及C4BP在R.anatipestifer表面沉积情况进行测定,验证候选蛋白的功能。结果显示,经His pull-down及LC-MS/MS蛋白质谱分析,共筛选出3个与鸭C4BP发生相互作用的R.anatipestifer外膜蛋白,即ECE-1、SODs和Omp62;成功获得3个外膜蛋白多克隆抗体,ELISA检测3种多克隆抗体效价均超过1∶6 400,Western blot检测3种多克隆抗体可以与重组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Far-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仅ECE-1能够与C4BP发生相互作用,并且只有ECE-1全长能与鸭C4BP相互作用,而鸭C4BP与ECE-1的相互作用区域位于C4BPα的SCR 2和SCR 3;当健康鸭血清稀释度为3.125%时,ECE-1抗体能够显著促进补体因子C3b、C4b在R.anatipestifer表面的沉积作用(P<0.05),当健康鸭血清稀释度为6.25%时,ECE-1抗体能够显著抑制C4BP在R.anatipestifer表面的沉积作用(P<0.05)。本研究成功筛选并鉴定出1个与C4BP互作的R.anatipestifer外膜蛋白ECE-1,为进一步阐明R.anatipestifer免疫逃逸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2.
43.
【目的】肉桂酸-4-羟化酶(cinnamate 4-hydroxylase,C4H)是调节木质素合成的关键基因,榅桲是新疆特色经济果树之一。目前,有关榅桲C4H基因的序列信息尚不明确。为了获得该基因的序列信息及其在果实不同发育时期的差异性表达规律,为深入研究该基因在榅桲果实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和功能奠定基础。【方法】以榅桲果实为研究材料,基于GenBank已登录近源物种的C4H基因的cDNA序列,提取其果实的总RNA并反转录为cDNA,利用同源克隆的方法获得榅桲C4H基因的cDNA序列,并对该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检测在榅桲果实开花后不同时间点C4H基因表达量的差异。【结果】同源克隆结果表明:C4H基因编码区的序列全长为1 518 bp,编码505个氨基酸,其蛋白的分子质量为58.28 kD。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榅桲C4H蛋白为亲水性不稳定蛋白质,其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无规卷曲结构为主。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榅桲C4H蛋白与甜樱桃(Prunus avium,XP_021806844.1)、山杏(Prunus armeniaca,VVA16404.1)的C4H蛋白同源性均较高,其相似性分别为92.87%和91.24%。实时荧光定量PCR的结果显示:随着榅桲果实的发育,在开花后10 d的果肉中C4H基因的表达量最高,随着果实的不断发育,果肉中C4H基因的表达量逐渐减少。【结论】成功获得了榅桲C4H基因全长编码区序列,并发现了C4H基因在果实发育初期的表达最高,这与榅桲果实的木质化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4.
45.
中亚天然气C线管道属于典型的输送压力高、流量大、管道跨度大、压气站数目多、输送工艺复杂的输气管道。为研究中亚天然气C线管道正常工况和事故工况下水热力参数的变化规律以及各种事故下管道的自救时间,采用SPS软件建立了中亚天然气C线管道仿真模型。模拟了正常工况下管道全线压力和温度参数,模拟结果与实际运行数据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1.90%和12.24%,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环境温度和管道粗糙度变化对全线输气效率的影响规律,确定了各种事故工况下管道最长的自救时间,可为中亚天然气长输管道运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6.
文章介绍了使用维生素C对尿素中毒的17只羊和2头牛进行治疗的方法和效果,并对维生素C治疗尿素中毒的解毒原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7.
选取4种不同加工方式(普通、水解、酶解、酵解)的羽毛粉,测定其粗蛋白含量和胃蛋白酶消化率,研究不同加工方式对羽毛粉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普通羽毛粉粗蛋白含量最高(97.37%),酵解羽毛粉粗蛋白含量最低(39.20%),4种加工方式的羽毛粉粗蛋白含量差异显著;酵解羽毛粉胃蛋白酶消化率最高(97.17%),普通羽毛粉胃蛋白酶消化率最低(88.79%),4种加工方式的羽毛粉胃蛋白酶消化率差异显著。因此,不同加工方式对羽毛粉的品质影响显著,经过酵解加工方式处理的羽毛粉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48.
针对原薯在传统制浆方式中存在的块茎破裂面积大、淀粉及其营养物质游离率高和薯类风味物质流失的缺陷,对原薯制浆的机理进行研究,优化设计了具有二次剪切、有序破碎功能的原薯制浆机,并进行相关性能研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二次剪切破碎技术,可以有效降低淀粉游离率;二次剪切的切割刀头转速越高,浆料粒度减小;出料筛网孔径尺寸对浆料的粒度和淀粉游离率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49.
小麦热激蛋白转录因子在热胁迫和耐热性产生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进一步了解小麦热激蛋白转录因子C亚家族,本研究采用全基因组信息保守结构域比对和进化聚类分析,共鉴定了24个小麦TaHsfC基因,并对TaHsfC亚家族成员染色体定位、基因结构、亚细胞定位、对应蛋白质的氨基酸特点、基因表达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4个TaHsfCs主要分布在5条染色体上,其中A基因组中有7个,B基因组中9个,D基因组中有6个,另外两个所在染色体位置不清楚。TaHsfCs含有0~2个内含子,其中 TaHsfC1亚族基因含有1~2个内含子, TaHsfC2亚族基因则含有0~1个内含子。聚类分析表明,小麦TaHsfC成员共分为 TaHsfC1和 TaHsfC2两个亚族。24个TaHsfCs成员全部定位于细胞核。在15%PEG模拟干旱条件下,干旱敏感品种矮抗58和耐旱品种晋麦47中有10个TaHsfC基因显著上调表达,其中 TaHsfC2亚族基因的表达量上调倍数均高于 TaHsfC1亚族基因(其中 TaHsfC2j和 TaHsfC2k未在晋麦47中检测到表达量)。本研究可为探索小麦热激蛋白转录因子C家族基因在小麦抗旱中的分子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0.
采摘人工种植3年生甘草新梢的1芽2、3叶为试验材料,揉捻、阴干处理,比较不同采摘月份间、粉碎与未粉碎状态下、大田栽培与温室栽培条件及放置1年条件下,甘草叶中茶多酚含量、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2019年6月和8月所采甘草叶片中维生素C含量、茶多酚含量均为当年采摘期中最高。其中,2019年6月粉碎的粉末状甘草叶片茶多酚含量与维生素C含量均显著高于未粉碎的叶片状的;2018年5月温室粉末状甘草叶片茶多酚含量极显著高于大田的,但是维生素C的含量则表现相反;2018年5月所采甘草叶片粉碎后放置1年,其茶多酚含量与维生素C含量均显著低于2018年5月的测定值。说明不同采摘月份间、粉碎与未粉碎不同状态下、不同栽培条件及放置时长对甘草叶片作为叶茶的主要品质成分均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