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3篇
综合类   29篇
水产渔业   194篇
畜牧兽医   1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8 毫秒
41.
2017年8月,山东省烟台市某养殖场网箱养殖的斑石鲷(Oplegnathus punctatus)幼鱼突然发病并大量急性死亡。疾病调查显示,养殖海域水温为26℃~28℃;病鱼为4~5月龄,全长为(16.3± 1.6) cm,体重为(156.9±37.0) g;80万尾斑石鲷幼鱼2周内累积死亡率达90%以上,经济损失惨重。临诊检查发现,病鱼体表无明显损伤,但活力差、呼吸急促。剖检可见病鱼脾肿大、质地脆、易碎,肾糜烂,肝有出血点。组织切片观察发现,病鱼脾、肾造血组织中可见许多直径约为20 μm的肿大细胞,肿大细胞内含有大量直径约为145 nm、呈六边形的病毒颗粒。用过滤除菌的病鱼脾组织匀浆液,腹腔注射感染健康斑石鲷,感染组14 d内累积死亡率达95%。人工感染病鱼表现出与自然发病鱼类似的外观症状,且在脾、肾组织切片中也可观察到大量的肿大细胞及相似的病毒粒子。使用特异性PCR引物,从自然发病鱼和人工感染病鱼的肝、脾和肾组织中均检测到鱼类虹彩病毒的高强度感染。克隆、测序得到了1362 bp的病毒主要衣壳蛋白基因(MCP),序列比对显示,该病毒的MCP序列与真鲷虹彩病毒(RSIV) RIE12-1的相应序列完全相同。构建的虹彩病毒系统发育树也显示,该病毒属于虹彩病毒科肿大细胞病毒属RSIV类群,是RSIV的一个分离株。本研究首次证实RSIV可以导致斑石鲷大规模死亡,研究结果为诊断和防治斑石鲷病毒病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2.
真鲷虹彩病毒实时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真鲷虹彩病毒(Red-sea bream iridovirus,RSIV)主要衣壳蛋白(Major capsid protein,MCP)的基因保守片段为靶序列,利用Primer Express 3.0软件设计定量PCR引物,建立了RSIV的SYBR Green I实时定量PCR检测方法.将RSIV MCP基因连接pMD18-T载体,构建重组质粒,经过梯度稀释后作为标准品,根据标准品拷贝数(X)与Ct值的关系绘制了标准曲线,为Ct=-3.184 1gX+40.270,相关系数R2=0.996 9.熔解曲线分析表明,定量PCR产物的Tm值为82.5℃.该方法的检测限为2.20×102拷贝/反应,对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淋巴囊肿病毒、蛙病毒3、甲鱼虹彩病毒都没有扩增反应,具有特异性.利用该方法对84批海水鱼类(石鲽、大菱鲆、鲈鱼)进行检测,其中5批鱼样品感染RSIV,并利用标准曲线对病毒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43.
《现代渔业信息》2010,25(3):33-34
大分县位于九州岛的东北部面临濑户内海。在海水鱼类养殖方面,主要养殖解鱼和真鲷等。  相似文献   
44.
真鲷和斜带髭鲷活鱼运输的适宜密度和水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小水体试验和实船运输观察研究了真鲷(Pagrosomus major)和斜带髭鲷(Hapalogenys nitens)活鱼运输的密度和水温。结果表明,利用控温循环水系统,运输密度62.5~83.3 kg/m3,水温15~16℃条件下运输真鲷和斜带髭鲷活鱼是适宜的,运输过程中水质和溶氧的变化都在可允许范围之内,运输存活率可达到98%。  相似文献   
45.
秋冬季生殖真鲷仔、稚、幼鱼摄食习性与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相似文献   
46.
盐度对秋冬季生殖真鲷的胚胎发育和仔鱼成活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研究采用不同盐度的海水,以秋冬季生殖真鲷的受精卵和仔鱼为材料,观察不同盐度下真鲷的受精卵的沉浮性;不同盐度对胚胎的孵化时间和孵化率的影响;不同盐度下仔鱼的分布状态和死亡率。研究结果表明,真鲷受精卵在盐度27.8‰以下的海水中呈沉性;在31.2%以上的海水中则呈浮性;盐度28.15‰~30.2‰则为由沉性变为浮性的过渡阶段。真鲷受精卵在盐度11.08‰~48.85‰范围内均能孵化,但孵化的适盐范围为27.1‰~38.05‰,而孵化的最适盐度为28.15‰~32.70‰,从仔鱼的分布状态和仔鱼的成活率综合分析,真鲷仔鱼培育的最适盐度范围为28.15‰一32.70‰。  相似文献   
47.
饥饿状态下真鲷仔鱼早期阶段的高温,低盐耐力和浮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真鲷初孵仔鱼的高温和低盐耐力分别为30℃和3.8‰,随饥饿程度加剧,耐力逐渐下降至27℃和6.5‰,投饵仔鱼随着发育推进,耐高温能力增强,耐低盐耐力出现波动。(2)真鲷早期仔鱼的低盐耐力和浮力变化与仔鱼体内水分含量有关。(3)开口后3日龄和PNR是真鲷仔鱼对外界环境的敏感期,其对高温和低盐耐力很低。  相似文献   
48.
采用室内流水模拟实验法测定了真鲷的生长和生态转换效率。及其温度、摄食水平、饵料生物种类和群居行为因素的影响。真鲷的特定生长率随温度或摄食水平升高而减速增长,其关系分别右用公式SGR=2.01LnT-4.69(R^2=0.9881)或SGR=0.97Ln(FL)-0.25(R^2=0.9984)定量描述;而生态转移效率则随温度或摄食水平增大而增至一峰值,然后随其进一步增加而降低,其关系分别可用二次曲线Eg=-0.17T^2+7.19T-54.06(R^2=0.9945)或Eg=-1.10FL^2+10.16FL+5.54(R^2=0.9995)定量描述,且依据上述公式可分别求得实验条件下的最佳生长温度为20.8℃,维持摄食量和最佳摄食量分别为真鲷体重的1.29%和4.60%。真鲷的群居性和摄食小型鱼类饵料,有利于  相似文献   
49.
真鲷对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需要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生长试验和鱼体成分分析测定了体重34.0~37.3g的真鲷对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EAA)的需要量,真鲷对蛋白质的最低需要量为0.91g/kg.d。适宜需要量为10.71g/kg.d,对必需氨基酸的适宜需要量为5.63g/kg.d。10种必需氨基酸需要量分别为:赖氨酸1.08。蛋氨酸0.23,苯丙氨酸0.70,苏氨酸0.49,亮氨酸0.94。异亮氨酸0.56,精氨酸0.68,组氨酸0.25,缬氨  相似文献   
50.
采用氮平衡试验和无氮日粮法研究了体重为50、100、150、200和250 g左右真鲷幼鱼,在饲喂粗蛋白质含量为38%~46%饲料条件下的维持氮需要量(Nm)。氮平衡试验结果表明:在总摄入氮中,氮沉积量的变化为0.15~0.30 mg•g-1•d-1,占总摄入氮12.1%~20.3%;粪氮排泄量为0.20~0.32 mg•g-1•d-1,占总摄入氮16.4%~21.6%;而内源氮排泄量是总摄入氮中主要的氮消耗部分,为0.80~0.96 mg•g-1•d-1,占总摄入氮的62.8%~67.7%。维持氮需要量与体重呈正相关,体重越大,Nm越大;但单位体重的Nm与体重呈负相关,个体越小,单位体重的Nm越大。在试验的体重范围内,单位代谢体重的Nm′,各生长阶段中没有显著差异(P>0.05),平均为0.498 mg•g-1•d-1。无氮日粮法的结果表明:Nm′与无氮日粮的采食量呈负相关;随着真鲷采食量下降,Nm′增加;当无氮日粮的采食量为零(绝食)时,Nm′值为0.510 mg•g-1•d-1,与150 g体重的氮平衡试验0.508 mg•g-1结果相接近。考虑到试验鱼的应激反应和结果的稳定性,建议在维持氮测定时采用氮平衡试验方法。本试验还给出了不同生长期维持鱼体蛋白质所需要的饲料蛋白质含量。图3表6参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