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8篇
  免费   159篇
  国内免费   99篇
林业   229篇
农学   179篇
基础科学   38篇
  95篇
综合类   1480篇
农作物   150篇
水产渔业   73篇
畜牧兽医   348篇
园艺   154篇
植物保护   55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137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118篇
  2016年   158篇
  2015年   156篇
  2014年   274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195篇
  2011年   195篇
  2010年   168篇
  2009年   182篇
  2008年   159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通过试验明确试验药剂益唯哚(660克/升氟嘧菌酯?百菌清悬浮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与丹彤混用的增效作用,以及对作物的安全性影响,为生产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益唯哚与丹彤为试验药剂,采取不同施用次数、不同施用组合设计处理并随机区组排列,调查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及对作物的产量影响和安全性。【结果】于马铃薯晚疫病零星发生期用益唯哚1200mL/hm2兑水喷施1次平均防效达61.39%,折合亩产达1917.63Kg;间隔10天连续喷施益唯哚1200mL/hm22次平均防效达71.11%,折合亩产达2008.77Kg;用益唯哚1200mL/hm2+丹彤1200mL/hm2兑水喷施1次平均防效达64.12%,折合亩产达2054.36Kg;间隔10天连续喷施益唯哚1200mL/hm2+丹彤1200mL/hm22次,平均防效达76.55%,折合亩产达2654.66Kg。【结论】间隔10天连续喷施2次益唯哚1200mL/hm2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良好,混用丹彤1200mL/hm2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防治效果,马铃薯的产量及商品性也有一定提高。两种药剂对马铃薯植株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42.
试验旨在探讨黄芩苷酯化物(BE)对H2O2诱导的IPEC-J2细胞氧化应激的缓解作用及其分子机制。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筛选出黄芩苷酯化物的适用浓度;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中活性氧(ROS)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采用qPCR法检测细胞中HO-1和NQO-1 mRNA的表达量;采用WB法检测胞浆Nrf2蛋白、胞核Nrf2蛋白和HO-1的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Nrf2蛋白入核情况。结果显示,BE的适用浓度为10、20、40 mmol/L;与对照组相比,H2O2组中ROS、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SOD、CAT活性显著下降(P<0.05);胞浆Nrf2蛋白与胞核Nrf2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HO-1 mRNA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NQO-1 mRNA (P<0.05)表达量显著降低。与H2O2组相比,中、高剂量BE显著降...  相似文献   
43.
采用孢子萌发法测定了烟草上米根霉Rhizopus oryzae对6种杀菌剂 (代森锰锌、多菌灵、嘧霉胺、嘧菌酯、啶酰菌胺及氟啶胺) 的敏感性,并就其适宜的保存条件进行了筛选,同时采用离体叶片法测定了上述6种杀菌剂对烟叶霉烂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6种杀菌剂对米根霉孢子萌发和烟叶霉烂病均表现出了不同的抑制活性。其中,抑制孢子萌发活性最为明显的是氟啶胺和啶酰菌胺,其EC90值分别为0.67 和1.53 mg/L;其次为代森锰锌和嘧菌酯,15.16和17.66 mg/L;最弱为嘧霉胺和多菌灵,71.87和81.96 mg/L。对烟叶霉烂病防效最好的为嘧菌酯,50 mg/L处理的防效为85%;其次为啶酰菌胺,200 mg/L处理时防效为83%;氟啶胺的防效较差,1 000 mg/L处理时仅为48%;而代森锰锌、多菌灵和嘧霉胺在最高使用剂量 (分别为4 000、800和800 mg/L) 时防效均低于20%。病原菌保存方法筛选结果表明,保存后米根霉的孢子萌发率均发生了不同程度降低。其中,4 ℃保存于20%甘油组的孢子悬浮液萌发率为60%;4 ℃保存的孢子干样萌发率为36%;4 ℃保存的孢子悬浮液和 –20 ℃保存于20%甘油的孢子悬浮液萌发率均低于20%;20 ℃保存的孢子干样萌发率为11%;–20 ℃保存的孢子悬浮液萌发率为6%。研究结果可为烘烤期烟叶霉烂病防治和米根霉孢子的保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4.
基于人参样品基质特点,采用快速滤过型净化法 (m-PFC) 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HPLC-MS/MS),建立了人参中嘧菌酯、苯醚甲环唑、吡虫啉、茚虫威和噻嗪酮5种农药残留同时检测的分析方法。该方法具有较低的检出限 (0.03~0.18 μg/kg) 和定量限 (0.11~0.59 μg/kg),其定量限较中国国家标准GB 2763—2016中规定的对人参中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的最大残留限量 (MRL) (0.5~1 mg/kg) 低3个数量级,5种农药的线性范围在1~500 μg/L之间。在2、10、50、100和300 μg/kg的添加水平下,方法的平均回收率均在76%~11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 (RSD) 均小于11%,回收率较好且方法稳定。与传统样品前处理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和灵敏度高等优点。将该方法应用于市售6份人参样品中5种农药残留的检测,结果未检出相应的农药残留。该方法为研发建立更快速、准确地检测人参中农药残留的方法提供了思路,也为后续中国国家标准修订人参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5.
为了评价阿司匹林丁香酚酯的纯度,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阿司匹林丁香酚酯的含量测定进行了方法学研究。试验采用Agilent Technologies 1290高效液相色谱仪,Hypersil ODS色谱柱,乙腈-水(65∶35)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为279 nm。结果:该方法测定阿司匹林丁香酚酯含量系统适应性好,检测限为0.2μg/mL,定量限为0.7μg/mL;线性关系良好,线性回归方程为:y=8.930x-7.450,R~2=0.999 0;平均回收率为100.07%;重复性良好,RSD为0.72%;系统耐用性中各水平下的峰面积、理论塔板数和分离度均符合标准;测定3批样品含量分别为98.4%、99.3%和99.8%。研究表明本方法专属性好,线性关系符合规定,准确度,重复性测定结果在规定范围内,系统耐用性好,3批样品含量符合标准。  相似文献   
46.
30%氰烯菌酯·叶菌唑悬浮剂防治小麦锈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30%氰烯菌酯·叶菌唑悬浮剂对小麦锈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对小麦安全性评价,确定最佳使用剂量,以扬辐麦4号小麦为材料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0%氰烯菌酯·叶菌唑悬浮剂防治小麦锈病用量以有效成分292.5~360.0 g/hm~2为宜,建议在小麦锈病发病初期用药。  相似文献   
47.
以河北农业大学选育的‘保定狗牙根’为试验材料,在50%遮荫胁迫下,采用3种浓度抗倒酯60、120、240μL·m~(-2)对盆栽草坪进行喷施处理,探讨抗倒酯对遮荫胁迫下‘保定狗牙根’生长及草坪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6周后,喷施抗倒酯处理的狗牙根植株高度较对照显著降低了49.7%~55.0%,叶片长度和节间长度分别较对照缩短了52.2%~57.9%和43.0%~49.5%,叶片宽度和茎粗分别较对照增加了60.1%~76.6%和37.6%~68.8%,且均以高浓度处理效果最明显;试验期间,抗倒酯处理的狗牙根草坪外观质量综合评分较对照提高了10.2%~25.3%,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有所增加,但叶片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无明显变化。表明喷施抗倒酯有助于改善‘保定狗牙根’草坪在遮荫胁迫下的表现。  相似文献   
48.
通过田间试验,明确了660g/L氟嘧菌酯·百菌清SC防治番茄晚疫病的有效推荐使用剂量和关键时期:番茄开花初期,120mL/666.7m2左右660g/L氟嘧菌酯·百菌清SC兑水均匀喷雾防治番茄晚疫病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9.
【目的】明确江苏丘陵地区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对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QoIs)的抗药性区域分布和抗药性分子机制,为抗药性治理提供依据。【方法】区分计量法和抑制中浓度法测定草莓灰霉病菌对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的抗药性区域分布和对药剂的敏感性表型,采用草莓果实离体测定法评估药剂对不同药剂敏感性菌株的防效,通过药剂靶标基因的序列分析确定抗药性分子机制。【结果】236株草莓灰霉病菌中对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呈抗性的菌株有192株,2个药剂呈正交互抗性。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敏感菌株的平均抑菌中质量浓度(EC50值)分别为0.269 8和0.055 9 mg·L~(-1)。77个嘧菌酯抗性菌株的EC50值全部大于100 mg·L~(-1),而吡唑醚菌酯抗性菌株的EC50平均值为67.680 7mg·L~(-1)。接种抗性菌株后再防治的试验证明,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在推荐剂量(a.i 166.67 mg·L~(-1))下失去防效;所有抗性菌株的cyt b基因上都只含有G143A点突变,且第143位氨基酸后均不含有内元(Bcbi-143/144);敏感菌株cyt b基因分为2种,47.4%的敏感菌株不含有Bcbi-143/144,而52.6%的敏感菌株含有Bcbi-143/144。【结论】江苏丘陵地区田间草莓灰霉病菌群体中,对QoIs类药剂产生高水平抗药性的种群已成为主导种群,生产中不宜再用该类药剂防治草莓灰霉病。所有田间采集灰霉病菌抗性菌株的抗性分子机制均为cyt b基因G143A点突变,未发现其他位点突变类型。  相似文献   
50.
2019年开展了24%己唑醇·嘧菌酯悬乳剂防治水稻纹枯病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4%己唑醇·嘧菌酯悬乳剂防治水稻纹枯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水稻植株生长安全,推荐使用量为商品量937.5~1249.5 g/hm^2(有效成分量225~300 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