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5篇
  2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38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功能性化学成分茶树品种选育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四川栽培的十个茶树品种的功能性化学成分含量。这十个茶树品种中,茶多酚含量英红1号最高,达40.57%,福鼎大白茶最低,为15.82%;氨基酸含量蒙山23号最高,达4.63%,黔湄最低,为1.01%;咖啡碱含量槠叶齐最高,达4.62%,英红1号最低,为2.14%。  相似文献   
32.
鲜叶摊放过程中氨基酸的变化对绿茶品质影响的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33.
 在植物细胞中咖啡碱的核心合成途径为:黄嘌呤核苷→7–甲基黄嘌呤核苷→7–甲基黄嘌呤→可可碱→咖啡碱,即3次顺序甲基化反应和1次核糖水解过程。目前已经从茶树等植物中分离出催化上述甲基化反应的酶,并克隆得到编码这些酶的基因。在此基础上,利用RNAi干扰和农杆菌介导法等技术,已成功培育出低咖啡碱饮料作物茶树和咖啡以及能合成咖啡碱的烟草和菊花植株。  相似文献   
34.
茶树品种与红碎茶品质密切相关,茶树品种是所生产红碎茶品质优劣,香气高低的物质基础。本文综述了我国红碎茶品种适制性,以及高(花)香型红碎茶品种适制性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5.
“黄板法”防治茶园病虫害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对黄板防治茶园病虫害效果进行了初探.试验结果表明:黄油和机油混合涂粘虫效果优于纯黄油和纯机油,且机油:黄油=7:3的效果最好,每块黄板粘虫约为340头,且有效期最长.对黄板高度筛选时发现,黄板略高于茶树篷面时的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36.
渥堆是黑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本文主要从康砖茶加工过程中的微生物、酶对砖茶品质形成的作用及砖茶加工过程中品质成分变化等方面阐述了黑茶的品质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37.
低咖啡因茶树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低咖啡因茶树育种是解决茶叶脱咖啡因方法之一。本文对常规育种方法和基因_T-程方法培育低咖啡因茶树品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从加强低咖啡因种质资源创新、开展复合型低咖啡因茶树品种研究、用生物技术开展低咖啡因茶树品种的研究三个方面展望了低咖啡因茶树育种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8.
运用四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温度、时间、茶水比、pH值对四川边茶中茶多糖(TPS)提取率的影响,结合影响TPS生物活性的因素,确定了TPS较优提取范围.试验结果通过贡献率法计算表明,在试验范围内各因子对TPS提取率作用的大小依次为pH值>温度>茶水比>时间;数学回归模型通过降维分析可知在试验范围内温度和pH值处于较高水平时,TPS提取率有明显增加,并且二者的交互作用显著一致,时间和茶水比的水平变化对TPS提取率影响较小;频率分析得到TPS提取率>8%的优化条件:温度为74.06-80.74℃,时间为69.56-79.58min,茶水比为38.49-42.59倍,pH值为7.411-8.284的范围内;所建立数学回归模型在试验范围内能较准确的预测TPS的提取率.  相似文献   
39.
利用计算机量化茶鲜叶色泽及其嫩度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一种针对茶鲜叶色泽的计算机量化测定方法,并对该方法在茶鲜叶嫩度方面的检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嫩度鲜叶间的色泽参数存在明显差别,其中R、G、B、L色泽参数值间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R:F=64.26**;G:F=89.25**;B:F=46.91**;L:F=90.97**),利用计算机量化和区分茶鲜叶色泽及其嫩度具有一定可靠性。  相似文献   
40.
生物技术是一门新兴的技术,包括酶工程,细胞工程,基因工程以及发酵工程。本文综述了生物技术在茶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并对其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