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2篇
农学   1篇
  5篇
综合类   54篇
畜牧兽医   82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为全面了解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状况,对全国17所研究生培养单位的五类群体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状况十分良好,培养目标明确,师资队伍结构相对合理,培养过程科学规范,毕业生社会评价高。但在课程设置、双导师制、实践教学、论文设计、就业及资金支持方面存在一定问题。根据调查反映出来的问题,提出了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2.
<正>孔繁瑶教授,著名兽医教育家、兽医学家、寄生虫学家、线虫分类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北京农业大学兽医系主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七届和第八届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农学学科成员、第三届学科评议组兽医学科召集人。  相似文献   
23.
5种杀虫剂对白眉野草螟的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眉野草螟(Agriphila aeneociliella)是近年来在山东莱州等地小麦上新发现的一种害虫,由于对其生物学习性和防控技术缺少了解,致使当地小麦生产损失严重,对小麦主产区粮食安全生产构成潜在威胁。本试验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测定了当前5种常用杀虫剂对其幼虫的防治效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毒死蜱、氯虫苯甲酰胺和辛硫磷的杀虫活性较高,LC50分别为0.39、1.75和10.75 mg/L;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80 g/L毒死蜱乳油和40%辛硫磷乳油在施药7 d后的防效均在90%以上,分别为91%和90%,显著高于另外3种药剂,可作为防治白眉野草螟的首选药剂,施药方法建议在小麦返青前期灌根或播种前撒施毒土。  相似文献   
24.
从南京江浦某鸭场发病死亡的8日龄雏鸭肝脏中分离到1株病毒,该病毒耐氯仿,无血凝性,RT - PCR鉴定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分离病毒为Ⅰ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该毒株的病毒含量为107ELD50/0.1 mL,病毒回归鸭出现与临床发病鸭相同的症状,从攻毒死亡鸭体内分离到Ⅰ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  相似文献   
25.
德国牧羊犬成纤维细胞培养及其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旨在探讨犬耳部和腹部皮肤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和纯化方法,为下一步犬体细胞核移植提供基础。结果表明,在组织块培养后的4 d,耳组织周围开始有细胞出现,8~10 d呈优势生长,2周后可长满细胞瓶。腹部皮肤组织则要6~7 d方可见有细胞沿组织块周围爬出,10 d左右可以在组织块周围形成成片细胞,20 d左右可以长满整个细胞瓶。腹部皮肤成纤维细胞建系初期生长速度低于耳成纤维细胞,但传代至第4代时,两种细胞的生长曲线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26.
猪圆环病毒衣壳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大肠杆菌表达的猪圆环病毒2型(PCV2)重组衣壳蛋白(GST-CAP2)为抗原,以一定的免疫程序接种BALB/c小鼠后,取其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按常规杂交瘤技术进行融合.以GST-CAP2以及猪圆环病毒1型(PCV1)重组衣壳蛋白(GST-CAP1)为包被抗原,经间接ELISA筛选获得2株能稳定分泌针对PCV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M1和G1).通过dot-ELISA、Western-blotting以及间接免疫荧光(IFA)技术证明G1株分泌的单抗同时识别PCV1和PCV2, 而M1株分泌的单抗则特异性针对PCV2.该单抗的制备将为进一步建立快速检测PCV的方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7.
为了研究捻转血矛线虫诱导山羊产生Th9型免疫应答的特点,制备了抗山羊IL-9单克隆抗体。采用基因克隆、表达和纯化得到重组蛋白IL-9,并以重组IL-9为免疫原,重组蛋白IL-9和His-tag为筛选抗原,通过杂交瘤细胞技术,筛出1株稳定分泌抗山羊IL-9单克隆抗体细胞株,命名为6A11A8。将该细胞株接种小鼠腹腔,制备腹水,并将纯化后的抗体与生物素耦合,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山羊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中表达IL-9的细胞亚类。结果显示:融合蛋白大小约为16 ku,主要分布于包涵体中,筛选出的6A11A8细胞株产生的抗体效价高、特异性强,其细胞上清抗体效价可达1∶2430,其抗体亚型为IgG2bκ,层析柱纯化小鼠腹水后其效价可达1∶512 000,该单抗可识别山羊PBMCs中分泌IL-9的亚类细胞。结论:本研究获得了山羊IL-9单克隆抗体,为研究山羊Th9型免疫反应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8.
本文旨在分析旋毛虫二肽基肽酶1(dipeptidyl-peptidase 1,Dpp1)在体外对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增殖、迁移、凋亡以及一氧化氮(NO)分泌和吞噬功能的影响。根据GenBank中旋毛虫Dpp1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RT-PCR获得该基因,将其亚克隆到pET-32a原核表达载体,IPTG诱导后获得重组蛋白rDpp1。将大鼠PBMCs与rDpp1共孵育,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分析rDpp1与大鼠PBMCs的结合情况,分析不同质量浓度(10、20、40 μg·mL-1)的rDpp1对细胞增殖、迁移、NO分泌、吞噬功能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40 μg·mL-1rDpp1极显著促进PBMCs增殖;10 μg·mL-1rDpp1能显著促进PBMCs迁移,而20及40 μg·mL-1时表现极显著的促进;20与40 μg·mL-1rDpp1极显著促进PBMCs分泌NO;10 μg·mL-1rDpp1能显著促进PBMCs的吞噬功能,而20及40 μg·mL-1时表现极显著的促进;各质量浓度蛋白均极显著地促进PBMCs的凋亡。旋毛虫二肽基肽酶1在体外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调节宿主免疫应答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9.
利用吡虫啉种子包衣技术防治麦蚜是我国小麦主产区一项重要的防控措施,目前对麦蚜的防控效果评价主要集中在自然混合种群上,对室内种群尤其是麦无网长管蚜的研究报道较少。为了明确吡虫啉种衣剂对单一蚜虫种类的影响,本文利用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处理的小麦苗接种4种蚜虫,分别于3、6和9 d后检查死亡率。并采用生命表方法评价种衣剂处理对麦无网长管生长发育、繁殖和种群生命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种衣剂处理小麦苗接种的4种蚜虫,3 d后死亡率大小依次为禾谷缢管蚜麦长管蚜麦二叉蚜麦无网长管蚜,6 d后禾谷缢管蚜和麦长管蚜全部死亡;9 d后麦二叉蚜全部死亡,但麦无网长管蚜死亡率仅为10.3%。生命表结果表明:麦无网长管蚜大部分个体在种衣剂处理麦苗上可以完成整个世代周期,但其生长发育延缓,存活率、寿命和繁殖力显著下降,内禀增长率(r_m)、周限增长率(λ)、净生殖率(R_0)显著降低,平均世代周期(T)显著延长。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吡虫啉包衣处理对麦长管蚜、禾谷缢管蚜、麦二叉蚜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但对麦无网长管蚜防效较差。  相似文献   
30.
对斯氏艾美耳球虫的孢子形成过程和内生发育进行了观察。发现斯氏艾美耳球虫的孢子形成过程可分为卵囊质迁移期,孢子囊母体形成期,孢子囊形成期和子孢子发育成熟期四个阶段。当子孢子清晰可见及折光球出现时,即意谓着孢子形成的结束。孢子形成时间在27℃为72小时。内生发育阶段有两代无性生殖,第一代成熟裂殖体出现于感染的第6~7天;第二代出现于第9~10天。两代裂殖体各分A、B两型,其潜隐期为14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