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鸭病毒性肝炎病原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郑州地区疑似鸭病毒性肝炎的病例中分离到1株病毒,该病毒可使7日龄健康鸭100%发病,90%死亡,死亡鸭具有鸭病毒性肝炎的典型病变,经血清学试验鉴定该病毒为Ⅰ型鸭肝炎病毒。  相似文献   

2.
从陕西周至县某鸭场疑似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病和病死肉雏鸭的肝脏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电镜观察、鸭胚中和试验鉴定为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并从接种雏鸭死亡情况得知该分离株为强毒株。从而证明引起雏鸭大量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为鸭病毒性肝炎所致。用公鸡高免血清紧急注射发病雏鸭,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浙江新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的分离鉴定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浙江省某养鸭场类似于Ⅰ型雏鸭病毒性肝炎的病死鸭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9日龄非免疫鸭胚接种传4代后,能致鸭胚100%死亡,毒力稳定;测得的半胚致死量(ELD50)为10-6.4;人工发病试验能致1~3日龄非免疫雏鸭66.7%死亡,其病变与自然发病相同;经中和试验证实,该病毒鉴定为非经典Ⅰ型雏鸭肝炎病毒。  相似文献   

4.
从安徽省芜湖某养殖户送检的疑似鸭病毒性肝炎(DHV)的发病雏鸭肝等组织中分离到一株病毒,单称WHD。通过鸭胚接种分离到病毒。经动物试验显示,该病毒分离株的致死率达到70%。经过观察临床表现、剖检变化、血清被动保护试验,初步确诊所采集的病料均为鸭肝炎病毒。经和鸭胚中和试验证明,该病毒的血清型为Ⅰ型。  相似文献   

5.
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分离鉴定及VP1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无母源抗体的鸭胚从疑似病毒性鸭肝炎的病麻鸭肝脏中分离到1株病毒。该分离毒能致死鸡胚、番鸭胚和麻鸭胚,死胚尿囊液均无血凝性;病毒能被鸭病毒性肝炎高免血清特异性中和;病毒人工感染3日龄麻鸭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达50%,并从病死鸭肝脏中回收到分离毒;RT-PCR扩增结果表明分离毒为I型DHV阳性,同时将此扩增的1 052 bp目的片段克隆到pMD18-T载体,对重组阳性质粒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表明分离毒的VP1基因与台湾省分离株DHV-03D的亲缘关系最近,同源率为95.7%,对VP1氨基酸潜在位点分析发现该分离毒具有野毒的分子特征。上述结果表明该分离毒为Ⅰ型鸭肝炎病毒,命名为DHV-NA株。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鸭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并分析近年来该病不断发生和难以控制的原因。[方法]从山东临沂、潍坊、滨州等地区鸭场有鸭肝炎典型症状的雏鸭的肝、脾中分离病毒,通过鸡胚和鸭胚接种、RT-PCR检测、血清学试验、攻毒试验等研究其病原特性。[结果]分离到4株鸭病毒性肝炎病毒(DHV),第5代鸭胚分离毒的ELD50为103.41~105.20,与传统的Ⅰ型DHV的血清交叉保护率为20%~80%。分离株对4日龄雏鸭的致死率为50%~100%。攻毒后雏鸭均出现典型的鸭肝炎症状,24~48 h出现死亡高峰。[结论]DHV分离株的毒力存在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7.
鸭病毒性肝炎病毒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GenBank中Ⅰ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DHV-Ⅰ)的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引物,以山东、江苏、广东等地分离株的RNA为模板进行RT-PCR扩增,得到预期大小的目的片段.将山东分离株扩增的目的片段克隆到pGM-T载体,酶切鉴定得到阳性重组质粒.对重组质粒进行序列测定,与参考毒株R85952的序列比较发现,山东分离株与参考序列的同源性为974%.试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RT-PCR方法最低模板检出量为100 pg,且该方法只能特异地检测出DHV,不能检出鸭瘟病毒、小鹅瘟病毒、鹅副粘病毒和番鸭细小病毒等.自然感染病料的检测分离结果表明,该方法既可用于DHV-Ⅰ分离株的快速鉴定,也可用于临床感染病例的检测与诊断.  相似文献   

8.
雏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山东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山东地区疑似雏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或病死肉雏鸭的肝脏中分离到3株病毒,经病毒分离、血清中和试验、单抗Dot-ELISA鉴定、氯仿敏感试验以及动物回归试验,确诊该地区雏鸭所患为Ⅰ型鸭病毒性肝炎。高免卵黄抗体的被动保护试验结果表明,高免卵黄抗体可有效控制Ⅰ型雏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一株韩国新型DHV的分离及RT-PCR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山东省某疑似鸭肝炎发病区分离到1株病毒JFX08,血清中和试验结果表明该分离毒与传统的Ⅰ型鸭肝炎病毒无交叉保护,分离毒回归3日龄雏鸭,可复制出鸭肝炎的典型症状和病理变化。根据已公布的韩国新型(基因C型)DHV的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进行RT-PCR扩增,得到大小约414 bp的目的条带;测序分析发现,分离毒与传统Ⅰ型DHV之间的相似性较低,而与韩国新型DHV之间的相似性高达93.2%~94.0%;进化分析结果表明,该分离毒与韩国新型DHV的遗传距离最近,属基因C型DHV。  相似文献   

10.
正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高度传播性传染病。该病的主要特征是发病鸭肝脏肿大、表面有大小不一的出血斑点。1病原鸭病毒性肝炎的病原是鸭肝炎病毒,该病毒分为3个血清型,即血清Ⅰ型、Ⅱ型、Ⅲ型。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第八次分类报告及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甲肝病毒和鸭星状病毒引起,鸭甲肝病毒包括传统的血清Ⅰ型、"台湾新型"和"韩国新型’,鸭星状病毒  相似文献   

11.
自山东寿光地区疑似鸭病毒性肝炎的病鸭肝组织中分离到一株鸭肝炎病毒,命名为SG株DHV-Ⅰ.该病毒能被DHV-Ⅰ标准抗血清中和,该病毒第5代病毒尿囊液对12日龄鸭胚的ELD50为10-5.58/0.2 mL,对7日龄雏鸭的LD50为10-4.68/0.2 mL.全基因组序列比较分析发现,SG株DHV-Ⅰ基因组结构为5' UTR-VP0-VP3-VP1-2A1-2A2-2B-2C-3A-3B-3C-3D-3' UTR,与A型DHV-Ⅰ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4.9%~99.7%,氨基酸同源性为94.5%~99.7%,表明SG株DHV为一株A型DHV-Ⅰ强毒.  相似文献   

12.
为建立可同时鉴别检测鸭Ⅰ型肝炎病毒、鸭圆环病毒和番鸭细小病毒的三重RT-PCR方法,根据基因库中鸭Ⅰ型肝炎病毒、番鸭细小病毒和鸭圆环病毒的基因序列,分别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三重RT-PCR扩增条件优化、敏感性和特异性试验,建立了鸭Ⅰ型肝炎病毒、鸭圆环病毒和番鸭细小病毒三重RT-PCR方法。使用该方法对同一样品中的鸭Ⅰ型肝炎病毒、鸭圆环病毒和番鸭细小病毒模板进行扩增,结果均得到与试验设计相符的202bp(鸭Ⅰ型肝炎病毒),351bp(鸭圆环病毒)和474bp(番鸭细小病毒)的特异性扩增条带,对小鸭温病毒、鸭副粘病毒、鸭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等病原体的检测全为阴性。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最低能检测到1pg的鸭Ⅰ型肝炎病毒RNA、鸭圆环病毒和番鸭细小病毒DNA。建立的鸭Ⅰ型肝炎病毒、鸭圆环病毒及番鸭细小病毒的三重RT-PCR方法,具有快速、敏感、特异、定量和重复性好等优点,可用于临床鸭Ⅰ型肝炎病毒、鸭圆环病毒及番鸭细小病毒感染的检测。  相似文献   

13.
用RT-PCR诊断Ⅰ型鸭肝炎病毒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取北京郊区某鸭场的病鸭肝脏制备病料,接种12日龄鸭胚尿囊腔及2日龄健康雏鸭,应用RT-PCR方法对病鸭的肝脏悬液及鸭胚尿囊液进行检测并测序,确定所分离的病毒为Ⅰ型鸭肝炎病毒.  相似文献   

14.
通过鸡胚尿囊腔接种,对山东省滨州地区采集的死于疑似鸭病毒性肝炎(DVH)的病鸭肝组织进行病原分离,获得1株病毒。动物试验结果表明,该病毒分离株的致死率高达80%。经过临床症状观察、剖检病理变化、理化特性试验、中和试验、RT-PCR鉴定和动物致病性试验等鉴定为Ⅰ型鸭肝炎病毒(DHV),命名为BZ-Ⅰ株。该研究为有效预防DVH提供了较为有用的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15.
从发病雏鸭采集病料,以SPF鸡胚分离病毒,经血清学试验和病毒回归雏鸭试验确认为鸭肝炎病毒;对发病鸭场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作了简要描述。  相似文献   

16.
Ⅰ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考GenBank中Ⅰ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DHV-I)的基因序列,应用Primer Premier5.0软件设计了一对引物,建立了适合DHV—I快速检测的RT—PCR检测方法。以该方法对实验室分离并保存的DHV强毒株Z10株的RNA为模板进行RT—PCR扩增,得到了预期大小为699bp的目的片段。将扩增所得的DNA片段进行克隆测序,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DHV-I的相应基因序列比对分析,同源性均达90%以上.表明为DHV—I的基因序列,对NDV,IBDV,DPV和GPV等常见病毒扩增结果为阴性。该方法敏感性检测结果表明.最低RNA模板检出量为24pg。表明所建立的RT—PCR检测技术具有特异、快速和敏感的特点,可用于Ⅰ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的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17.
Ⅰ型鸭肝炎病毒VP1基因重组鸭瘟病毒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构建含有Ⅰ型鸭肝炎病毒VP1基因的重组鸭瘟病毒,将已建立的鸭瘟病毒TK基因缺失转移载体(pBlueSK-TK-EGFP)进行改造,在其绿色荧光表达盒内插入Ⅰ型鸭肝炎病毒VP1基因,将重组后的转移载体( pBlueSK-TK-EGFP-VP1)转染已感染鸭瘟病毒的鸭胚成纤维细胞.原始病毒液在鸭胚成纤维细胞上盲传3代后...  相似文献   

18.
2009年10~12月,对安徽某地区疑似发生鸭大肠杆菌病和鸭病毒性肝炎疫情的53个鸭场的病,死鸭的肝脏和心血,进行了细菌性和鸭病毒性肝炎病毒的分离与鉴定.结果表明:鸭大肠杆菌病发病率占45.3%,鸭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占22.6%,鸭大肠杆菌病与鸭病毒性肝炎混合感染占9.4%,未分离到细菌的占26.4%.经分离的大肠杆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先锋霉素V、氨苄青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抗生素敏感.使用敏感药物并加强环境消毒能有效控制细菌性疫情.  相似文献   

19.
根据Genebank上发表的鸭肝炎病毒Ⅰ型(DHV-1)的部分序列设计了1对引物D1/D2,通过对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起了有效的鸭肝炎病毒Ⅰ型的RT—PCR诊断方法。并应用此方法对近年在上海及周遍地区分离到的2株DHV-1分离毒进行了检测和测序鉴定,结果证实此株分离毒为DHV-1病毒。结果显示建立的DHV—1的PER诊断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从郑州、信阳等地鸭场的发病或死亡鸭的脑、心血、肝、脾等脏器中分离到3株革兰氏阴性小杆菌(HP_1、HP_2、HP_3),经形态学检查、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三株分离菌被鉴定为Ⅰ型鸭疫巴氏杆菌.药敏试验表明,分离株对蒽诺沙星等抗菌药物都较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