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540篇
  免费   3383篇
  国内免费   7116篇
林业   1183篇
农学   13287篇
基础科学   3897篇
  5007篇
综合类   55994篇
农作物   10330篇
水产渔业   635篇
畜牧兽医   10128篇
园艺   7720篇
植物保护   2858篇
  2024年   624篇
  2023年   2568篇
  2022年   2873篇
  2021年   2914篇
  2020年   2851篇
  2019年   2995篇
  2018年   1700篇
  2017年   2599篇
  2016年   2957篇
  2015年   2916篇
  2014年   4628篇
  2013年   4690篇
  2012年   5898篇
  2011年   6100篇
  2010年   5620篇
  2009年   5831篇
  2008年   5704篇
  2007年   5314篇
  2006年   5130篇
  2005年   4800篇
  2004年   3838篇
  2003年   3234篇
  2002年   2551篇
  2001年   2663篇
  2000年   2399篇
  1999年   1939篇
  1998年   1806篇
  1997年   1882篇
  1996年   1625篇
  1995年   1545篇
  1994年   1522篇
  1993年   1456篇
  1992年   1466篇
  1991年   1359篇
  1990年   1103篇
  1989年   1151篇
  1988年   175篇
  1987年   121篇
  1986年   73篇
  1985年   113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40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29篇
  1980年   12篇
  1965年   29篇
  1963年   11篇
  1958年   13篇
  1957年   67篇
  1953年   3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在目前安徽沿江地区不能实现棉花机采的情况下,提出了“植株高度既适于机采也适于人工采收,含絮力适中(不易落花便于集中采收),生育期适中(播种到采收为180天左右),纤维品质及产量性状较优(纤维长度30.0 mm以上,断裂比强度30.0 cN/tex以上,马克隆值5.0以下,籽棉产量3750 kg/hm 2以上,衣分在40%左右)”的油(或麦)后直播棉模式的人工采收品种选用策略。旨在促进安徽沿江地区棉花生产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2.
李磊 《河南农业》2021,(10):49-49
一、试验目的根据固始县农业环境条件,结合小麦品种特征特性进行播量优化试验和示范,以期获取优质小麦适期播种的最佳播种量数据,为构建优质小麦协调合理的群体结构,为小麦优质、高效生产奠定基础。二、试验方法(一)试验地点稻茬麦区试验基点安排在郭陆滩镇太平村太平农业种植合作社。试验地较为平坦,排灌方便。土壤为轻壤型水稻土,肥力较高。前茬作物为水稻,每667 m2产量550 kg。  相似文献   
23.
本试验旨在探究玉米秸秆黄贮为主型粗饲料的饲粮能量水平对西门塔尔杂交牛生长性能、养分代谢、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选择体况良好、体重相近的西门塔尔杂交牛45头,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随机分成3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试验分为前、中、后3个阶段,饲喂3种不同饲粮。前期:各组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均为12.0%,综合净能分别为6.27(Ⅰ组)、6.38(Ⅱ组)和6.48 MJ/kg(Ⅲ组);中期:各组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均为11.6%,综合净能分别为6.43(Ⅰ组)、6.53(Ⅱ组)和6.63 MJ/kg(Ⅲ组);后期:各组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均为11.0%,综合净能分别为6.70(Ⅰ组)、6.80(Ⅱ组)和6.90 MJ/kg(Ⅲ组)。试验期137 d,其中预试期15 d,正试期122 d,栓系饲养。结果表明:1)Ⅱ组平均日增重最高,分别较Ⅰ组和Ⅲ组提高了7.91%(P0.05)和11.11%(P0.05)。2)Ⅱ组粗蛋白质、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高于Ⅰ组和Ⅲ组,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3)Ⅱ组干物质采食量最高,较Ⅰ组和Ⅲ组分别提高2.06%(P0.05)和6.75%(P0.05);Ⅱ组料重比最低,增重收入和养殖效益最高。4)与Ⅰ组相比,Ⅲ组血清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增加(P0.05)。5)饲粮能量水平对各组屠宰率、净肉率、肉骨比和眼肌面积无显著影响(P0.05),背膘厚度随饲粮能量水平增加显著提高(P0.05)。6)Ⅲ组背最长肌的剪切力、系水能力和肉色最低,但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7)随着饲粮能量水平的提高,背最长肌中的粗脂肪含量逐渐上升,但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P0.05)。综述所述,以玉米秸秆黄贮为主型粗饲料对西门塔尔杂交牛育肥,中能量水平组的平均日增重最高,料重比最低,经济效益最高。在本试验条件下,适宜的能量和粗蛋白质水平为:前期,肉牛综合净能6.38 MJ/kg,粗蛋白质12.0%;中期,肉牛综合净能6.53 MJ/kg,粗蛋白质11.6%;后期,肉牛综合净能6.80 MJ/kg,粗蛋白质11.0%。  相似文献   
24.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2种缓释肥料及不同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养分吸收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水稻生产中缓释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缓释肥料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与不施肥相比,施用掺混树脂控释复合肥料处理平均增产29.3%~45.5%,施用腐殖酸缓释型复合肥料处理增产26.6%~52.9%。各施肥处理水稻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增加了有效穗数;本研究不同缓释肥处理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均提高了整精米率,降低了垩白粒率。减氮20%肥料用量条件下,掺混包膜型缓释复合肥处理和腐殖酸缓释肥处理,与农民常规施肥相比产量下降不显著,但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减少了施肥成本。掺混肥料相同施氮量下,肥料质量显著大于腐殖酸缓释肥料,增加了用工成本。该地区水稻应优先选用腐殖酸缓释型复合肥料,适宜用量为144 kg/hm2。  相似文献   
25.
研磨是抹茶生产关键技术之一,决定着抹茶的细腻度,对外观品质、理化指标、微生物控制都有着重要影响。近年来,抹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市场认可度也非常好,而质量是影响抹茶能否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多种研磨技术生产的抹茶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不同工艺对抹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球磨技术最有利于抑制抹茶中微生物的滋生,能满足大多数行业对抹茶品质的要求;气流粉碎技术单位产能最高,在抹茶的粒径和色泽上都存在较明显的优势,但微生物引入风险高;石磨技术虽是最古老的抹茶研磨技术,但目前其传承价值大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6.
小麦中后期出现的异常现象会对其产量造成严重影响.该文总结了河北省小麦中后期经常出现的一些异常现象,对其症状及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除草剂药害或使用不当是造成小麦苗黄的主要原因;旗叶干黄尖是强光照射、水分缺失或感染病害造成的,除草剂药害、晚霜冻害和土壤熟化程度低造成抽穗困难;死苗与病害、劣质肥害及盲目用药有关;栽培管理措施不当和病虫害易造成小穗败育;小麦白穗与病虫害及气候条件有关.针对小麦苗黄、旗叶干黄尖、抽穗困难、死苗、小穗败育、白穗等异常现象,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旨在为河北省小麦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
针对本地夏秋季叶菜生产品种单一的情况,对12个速生青菜引进品种进行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比较试验,筛选耐热、抗病且品质较佳的品种。结果表明,夏青青、夏抗、苏冠703、黑冰等几个品种表现优良,适合本地区夏秋季种植。  相似文献   
28.
青贮玉米品质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畜牧业发展迅速,青贮玉米更高的饲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受到关注。我国青贮产业起步较晚,与欧美国家差距较大。根据目前我国青贮玉米发展和研究概况,本文从品种、田间管理和青贮制作3个方面,分析并列举了影响青贮玉米品质的因素和改善方法,以期为我国青贮产业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 青贮玉米|品质|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9.
为了研究新疆机采棉加工工艺在清理杂质的同时对棉花品质的影响,围绕典型的新疆机采棉加工工艺,从4道籽棉清理前后、轧花前后、3道皮棉清理前后等环节取样、测试,探讨棉花品质指标(含杂率、上半部平均长度、长度整齐度指数、断裂比强度)在新疆机采棉加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分析含杂率与棉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长度整齐度指数、断裂比强度之间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新疆机采棉加工工艺在清理杂质的同时,降低了棉纤维的上半部平均长度、长度整齐度指数、断裂比强度,其中含杂率与棉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长度整齐度指数相关极显著。认为:以此定量分析为参考依据,结合各地机采棉品质特征调整新疆机采棉加工工艺,增加籽棉清理道次,适当减少皮棉清理道次,可在保证杂质清理效果的同时,提高棉花品质。  相似文献   
30.
【目的】基因拷贝数变异是一种常见又重要的基因结构变异,往往影响个体表型。低分子量麦谷蛋白(low-molecular-weight glutenin subunit,LMW-GS)是小麦贮藏蛋白的主要组成部分,位于Glu-3位点。小麦作为异源六倍体,其庞大且复杂的基因组结构导致难以利用传统方法检测目的基因的拷贝数,针对小麦基因组,筛选可靠稳定的内参基因和体系,探索适合复杂基因组的拷贝数变异测定技术,测定Glu-3位点LWM-GS基因拷贝数。【方法】以Acc1为内参基因,根据基因序列设计内参引物和探针,通过定性和定量PCR测定内参基因在12个普通小麦品种中的拷贝数,分析该基因拷贝数在不同品种间的稳定性;又以小麦品种篙优2018的5个稀释浓度的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qRT-PCR验证Acc1内参系统的重复性和准确性;根据Glu-A3位点LMW-GS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及探针,利用qRT-PCR和ddPCR 2种方法检测8个小麦品种Glu-A3位点基因拷贝数,比较后选择更优的高通量基因拷贝数检测方法;再根据Glu-B3Glu-D3位点LMW-GS基因序列设计相应的特异性引物及探针,并利用ddPCR技术检测和分析了231份小麦品种的Glu-A3Glu-B3Glu-D3位点上LMW-GS基因拷贝数。【结果】Acc1在12个普通小麦品种间、同一品种5个DNA稀释浓度间的拷贝数测定结果一致,技术重复间的变异系数仅为0.07%—0.77%,所构建的Acc1内参系统稳定;比较qRT-PCR和ddPCR 2种拷贝数检测方法,8个品种所测的Glu-A3位点拷贝数结果一致,分别为3、5、3、4、3、3、3和3;且ddPCR检测重复间的变异系数为0.30%—1.67%,远低于qRT-PCR的3.14%—12.72%,更加可靠;利用ddPCR对231份普通小麦品种的Glu-A3Glu-B3Glu-D3位点上LMW-GS基因拷贝检测后分析发现,大多数小麦品种在3个位点上的拷贝数为4,所占频率分别为51.95%、32.03%和28.57%,Glu-3位点总拷贝数变异范围为10—21,变异系数为16.12%。【结论】Acc1内参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可以用作小麦Glu-3位点和其他目的基因拷贝数检测的内参;qRT-PCR和ddPCR均可用于小麦基因拷贝数的检测,但后者更稳定、可靠,且操作简单、检测通量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