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在目前安徽沿江地区不能实现棉花机采的情况下,提出了“植株高度既适于机采也适于人工采收,含絮力适中(不易落花便于集中采收),生育期适中(播种到采收为180天左右),纤维品质及产量性状较优(纤维长度30.0 mm以上,断裂比强度30.0 cN/tex以上,马克隆值5.0以下,籽棉产量3750 kg/hm 2以上,衣分在40%左右)”的油(或麦)后直播棉模式的人工采收品种选用策略。旨在促进安徽沿江地区棉花生产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
通过运用正交设计试验方法进行分组统计分析,摸索影响宿松县夏季机收棉产量的主要因素及不同水平组合,寻找机收棉的栽培因素最佳优势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对宿松县机收棉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机收棉播种期,机收棉在宿松县的最佳播种期、密度、基肥施用量分别为5月20~25日、6 000株/667m~2、20kg/667m~2。  相似文献   
3.
以几种新型农药为材料,研究了其不同剂量防治棉蚜和伏蚜的效果及其配套应用技术.试验结果表明:25%吡蚜酮WP50mg/kg、20%喹硫磷EC150mg/kg、40%毒死蜱EC300mg/kg和1.8%阿维菌素EC6mg/kg药后1d、5d、10d、15d防效分别为72.3%~99.4%、81.3%~99.4%、62.7%~98.8%和47.1%~96.8%,其总体防效相当于或略优于对照药剂50%甲胺磷,是高毒农药的理想替代品种,且对棉花生长和棉田天敌较安全.  相似文献   
4.
 2011年斜纹夜蛾性信息素诱蛾试验结果表明:3种诱芯诱蛾性能均较强、持效期长、防效佳、操作简便;6-9月试验区A、B、C三种诱芯单只诱捕器日均诱蛾量分别达112头、89.6头和299.5头,分别是20 W频振式杀虫灯的15.9,12.7和42.5倍;相对防效分别为75.50%,70.25%和82.28%。  相似文献   
5.
应用性信息素进行斜纹夜蛾测报和防治示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10-2011年利用斜纹夜蛾性信息素和夜蛾类通用诱捕器诱杀雄蛾进行防治示范,并利用斜纹夜蛾性信息素诱捕器诱蛾与测报灯诱蛾相比较,结合冬后挖蛹,进行测报技术研究。结果:利用性信息素能有效防治斜纹夜蛾,在生产实践上,要与棉铃虫、甜菜夜蛾性信息素防治相结合,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斜纹夜蛾发生规律:在安徽省宿松县一年发生6~7代,发生期在5-11月份;以3代、4代、5代为主害代,主要危害棉花;6代、7代危害蔬菜及油菜,7代为不完全代;在自然环境下,在宿松县冬前不进入休眠期,不作越冬准备,所以不能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6.
中棉所53在宿松的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中棉所53在宿松的种植表现,并总结了其主要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晒种与适时播种、苗床管理、合理密植、科学运筹肥水、合理化控、加强田间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从而为中棉所53在宿松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从自然地理条件、环境条件、发展契机介绍宿松县旱稻种植的条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宿松县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发展旱稻生产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以几种新型农药为材料,研究了其不同剂量防治棉蚜和伏蚜的效果及其配套应用技术。试验结果表明:25%吡蚜酮WP50mg/kg、20%喹硫磷EC150mg/kg、40%毒死蜱EC300mg/kg和1.8%阿维菌素EC6mg/kg药后1d、5d、10d、15d防效分别为72.3%~99.4%、81.3%~99.4%、62.7%~98.8%和47.1%~96.8%,其总体防效相当于或略优于对照药剂50%甲胺磷,是高毒农药的理想替代品种,且对棉花生长和棉田天敌较安全。  相似文献   
9.
以几种新型农药为材料,研究了其不同剂量防治棉花苗、伏蚜的效果及其配套应用技术。试验结果表明。25%吡蚜酮WPS0ppm、20%喹硫磷ECl50ppm、40%毒死蜱EC300ppm和1.8%阿维菌素EC6ppm药后1—15d防效分别为72.3%-99.4%、81.3%-99.4%、62.7%-98.8%和47.1%-96.8%。其总体防效相当于或略优于对照药剂50%甲胺磷,是高毒农药的理想替代品种,且对棉花生长和棉田天敌较安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