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9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75篇
畜牧兽医   133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鸡传染性贫血病是继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之后,70 年代末新发现的又一禽的免疫抑制病,该病除引起雏鸡一定数量死亡之外,临床经过雏鸡生长发育迟缓,体重降低,并对其它病原(如 M D V、 I B D V、腺病毒等)的易感性增加,更为严重的是可导致某些禽病疫苗免疫失败,从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本项研究对1 日龄感染鸡传染性贫血病病毒( C I A V)雏鸡接种新城疫( N D)疫苗和新城疫强毒(v N D V)攻击后免疫器官组织的 Ig G、 Ig M、 Ig A 抗体生成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及免疫保护率等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 1 日龄感染 C I A V 雏鸡 N D 疫苗免疫后,其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外周最大的免疫器官脾脏和细胞免疫中枢器官胸腺的 Ig G、 Ig M 、 Ig A 抗体生成细胞数量均不同程度低于未感染 C I A V 的免疫对照雏鸡。其中,感染雏鸡 Ig G 抗体生成细胞于免疫后7~28 d,在法氏囊和胸腺髓质及脾脏红髓和白髓区明显低于未感染 C I A V 的免疫对照雏鸡, Ig M 生成细胞分别于免疫后7~28 d、7 d 或14 d 明显降低;而 Ig A生成细胞于免疫后28 d,仅在法氏囊髓质 区明显减少,表明 C I A V 感染雏鸡免疫器官对 N D 免  相似文献   
102.
以新城疫病毒F基因的cDNA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重组 ,构建了新城疫病毒F基因疫苗。采用不同剂量接种SPF鸡后 ,通过抗体监测和强毒攻击试验 ,分析了其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及免疫保护作用。结果表明 ,接种剂量为1 0 0 ,2 0 0ug时 ,试验鸡在免疫后第 2周出现较明显的抗体反应 ,接种剂量为 1 0ug时抗体变化不明显。以标准强毒F4 8E9攻击后 ,空白对照组及接种剂量为 1 0 ,1 0 0ug组的鸡只全部发病死亡 ,未获得免疫保护 ;而 2 0 0ug组鸡只 30 %存活 ,获得部分免疫保护。表明基因免疫效果与接种的剂量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3.
试验对SPF雏鸡接种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后,应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检测了泪液、气管液、肠液和胆汁的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感染SPF雏鸡泪液、气管液、肠液和胆汁的IgG、IgM、IgA含量于感染后7~42d明显降低,表明REV感染鸡的局部体液免疫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104.
本试验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通用性PCR方法。通过对纯化后IBV核蛋白基因进行直接PCR及套式PCR扩增表明,两次PCR产物的大小为0.7kb和0.5kb,与实际设计相符。而对照的NDV及IBDV的PCR扩增产物均为阴性。用 IBV HB株感染 SPF鸡后,应用我们所建立的 PCR方法去检测不同时期所采集的肾脏、气管、盲肠扁桃体、肺脏和肝脏中的 IBV,在 SPF鸡感染 IBV后的21天仍然能够检测到 IBV的基因组,Southern blotting杂交试验证明了我们获得的 PCR产物为IBV的核蛋白基因。该PCR检测方法比免疫荧光抗体(FA)法更具敏感、特异、快速等特点,完全适用于不同来源及不同血清型IBV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5.
本实验研究了1 日龄 S P F雏鸡人工感染网状皮组织增殖病病毒( R E V)后,机体免疫器官白细胸介素2( I L2)、干扰素( I F N)和肿瘤坏死因子( T N F)诱生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S P F 雏鸡感染 R E V 后:胸腺 T 淋巴细胞 I L2 诱生活性于 14 ~ 49 日 极 显 著 低 于 对 照 组( P< 0.01);脾脏 T 淋巴细胞 I L2 诱生活性于14 日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 0.05),感染后21~49 日极显著降低( P< 0.01);脾脏淋巴细胞 I F N 的诱生活性于感染后7~49 日极显著降低( P< 0.01);脾脏细胞 T N F诱生活性极显著增高( P< 0.01)。揭示了 R E V 感染 S P F雏鸡机体免疫器官的分子免疫调节机能均明显降低或发生障碍。  相似文献   
106.
鸡传染性贫血病 (chickeninfectiousanemia,CIA)又称为贫血因子病、蓝翅病、贫血性 -真皮炎、出血综合征等 ,是继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infectiousbursaldisease,IBD)之后新发现的一种鸡的免疫抑制病。 1979年由Yuasa等首次于日本报道[1] 。该病以再生障碍性贫血、淋巴器官组织萎缩、皮下和肌肉出血、泛血细胞减少为特征。本病存在于所有主要养禽业国家 ,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分布的重要禽病之一。1 病原及其特征CIA的病原是鸡贫血病病毒 (chickenanemiavirus,C…  相似文献   
107.
108.
对探讨MD疫苗免疫后器官组织的免疫学变化,采用MD三价疫苗和HVT疫苗免疫1日龄雏鸡后,观察中枢和外围免疫器官以及消化道,呼吸道相关局部免疫组织的免疫学变化。结果MD两种疫苗免疫后,胸腺,法氏囊,脾脏和盲肠扁桃体,肺支气管粘膜焉淋巴组织及哈尔腺中TAMAE+细胞,TACP+细胞,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明显增多,表明MD疫苗免疫应签明显增强,其中MD三价苗较HVT疫苗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9.
对1日龄雏鸡感染vMDV后的免疫学变化进行研究。其中枢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及消化道,呼吸道相关局部免疫组织中的TANAR^+细胞,TACP^+细胞,浆细胞及淋巴细胞数量均明显少于未感染对照鸡,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呈现抑制。  相似文献   
110.
研究了1日龄感染法氏囊病毒(IBDV)雏鸡新城疫(ND)2次免疫及强毒攻击后免疫器官组织中浆细胞,酯酶阳性T细胞(TANAE^+),巨噬细胞(MФ)和淋巴细胞数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IBDV感染鸡中枢及外周免疫器官以及呼吸道,消化道局部免疫组织对对ND苗的2次免疫应答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并提示BDV所致的免疫抑制不是可逆的,但不能完全恢复到正常免疫应答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