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376篇
  免费   1584篇
  国内免费   1915篇
林业   2125篇
农学   3399篇
基础科学   2527篇
  1493篇
综合类   18845篇
农作物   2547篇
水产渔业   1675篇
畜牧兽医   13540篇
园艺   2435篇
植物保护   2289篇
  2024年   286篇
  2023年   1181篇
  2022年   1388篇
  2021年   1434篇
  2020年   1462篇
  2019年   1854篇
  2018年   846篇
  2017年   1490篇
  2016年   1632篇
  2015年   1752篇
  2014年   2288篇
  2013年   2236篇
  2012年   3099篇
  2011年   3047篇
  2010年   2857篇
  2009年   2852篇
  2008年   2926篇
  2007年   2447篇
  2006年   2066篇
  2005年   1855篇
  2004年   1404篇
  2003年   1406篇
  2002年   1106篇
  2001年   1082篇
  2000年   895篇
  1999年   630篇
  1998年   630篇
  1997年   609篇
  1996年   560篇
  1995年   568篇
  1994年   525篇
  1993年   485篇
  1992年   456篇
  1991年   445篇
  1990年   395篇
  1989年   325篇
  1988年   87篇
  1987年   51篇
  1986年   46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27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8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4篇
  1957年   13篇
  195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在湖羊全混合颗粒料中添加不同类型蛋氨酸(蛋氨酸钙盐与蛋氨酸羟基类似物异丙酯)对湖羊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指标和激素含量的影响。选取体重为(19.99±2.04) kg的健康湖羊72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试验Ⅰ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5 kg/t蛋氨酸钙盐)和试验Ⅱ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5 kg/t蛋氨酸羟基类似物异丙酯),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公母各占1/2)。预试期7 d,正试期8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试验Ⅱ组总增重、平均日增重均有上升的趋势,其中试验Ⅰ组总增重提高了12.8%(P>0.05),试验Ⅱ组总增重提高了3.1%(P>0.05);料重比方面,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均有下降的趋势,其中试验Ⅰ组下降了12.2%(P>0.05),试验Ⅱ组下降了3.6%(P>0.05)。2)试验Ⅱ组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蛋白(T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P <0.05)。3)血清抗氧化指标及激素含量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全混合颗粒料中添加蛋氨酸羟基类似物异丙酯及蛋氨酸钙盐具有提高肉羊生长速度、降低料重比的趋势,同时影响部分血清生化指标,但对血清抗氧化指标及激素含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通过研究增减挂钩指标政策的变迁过程,结合现实条件分析当下不同的增减挂钩模式下的政策改革,探讨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集体在内的不同主体的制度需求。以重庆地票为代表的市场化政策的产生与发展为例,探究当下增减挂钩政策指标市场化的现实意义,为促进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市场化配置得以协调发展,从不同的角度提供可能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进境大豆所携带的病原真菌传入我国的风险极高。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对6批美国大豆真菌多样性进行分析,同时采用分离培养获得单一菌株,依据菌落形态、显微结构及分子技术进行鉴定。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大豆中所有真菌共计5门15纲35目63科112属155种,主要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球腔菌科(Mycosphaerellaceae)、小戴卫霉科(Davidiellaceae)、小囊菌科(Plectosphaerellaceae)、赤霉属(Gibberella)、附球霉属(Epicoccum)、间座壳属(Diaporthe)、隐球菌属(Cryptococcus)。分离培养结果显示,得到真菌共计40株10种,分别是大豆北方茎溃疡病菌(Diaporthe phaseolorum var.caulivora)、大豆南方茎溃疡病菌(Diaporthe phaseolorum var.meridionalis)、大豆拟茎点种腐病菌(Diaporthe longicolla/Phomopsis longicolla)、大豆炭腐病菌(Macrophomina phaseolina)、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菌核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镰刀菌(Fusarium sp.)、附球菌(Epicoccum sp.)、交链孢菌(Alternaria sp.)、小双胞腔菌(Didymella sp.)。  相似文献   
14.
《安徽农业科学》2020,(3):116-121
[目的]探讨七叶树苗木生长所需的最佳施肥种类及最佳施肥量。[方法]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对七叶树苗期进行复合肥、氮肥2个肥料种类,5个施肥水平[0、2、4、6、8 g/(株·次)]处理,研究施肥对七叶树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苗高、地径增量在6 g/(株·次)复合肥水平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0.8 cm和2.49 mm,是CK的4.00和3.56倍,不同氮肥水平处理的苗高、地径增量在同一水平下低于复合肥处理;高径比在6 g/(株·次)复合肥水平下最好;地上、地下鲜重和地上、地下干重在6 g/(株·次)复合肥水平下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6.13、23.07、7.09和8.43 g,分别是CK的2.44倍、1.58倍、1.88倍和1.67倍;不同氮肥水平处理的七叶树苗木生物量积累在同一水平下低于复合肥处理;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平均直径在8 g/(株·次)氮肥水平下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5.97 m、1.27 dm~2、8.87 cm~3和2.64 mm,分别是CK的1.99倍、1.93倍、1.74倍和2.24倍,施肥对根系发育的影响基本表现为不同氮肥水平处理好于复合肥处理;比根长在8 g/(株·次)氮肥水平下达到最大值2.23 m/g,是CK的1.40倍,且不同氮肥水平处理优于复合肥。[结论]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施肥量的增加,七叶树苗木生长有显著提高,但施肥过量,则生长反而降低或提高不显著。复合肥对七叶树幼苗各指标的影响整体优于氮肥,基本在6 g/(株·次)复合肥水平处理下最佳,而合理增施氮肥有利于根系发育。  相似文献   
15.
对内蒙古农业大学校园内表现花器绿变症状的菊花样品进行采集和DNA提取,应用植原体16S rRNA基因和rp基因的引物进行巢式PCR扩增,从感病样品中分别扩增得到了长度均约为1.2 kb的片段。序列一致性分析表明,菊花绿变植原体16S rRNA基因与翠菊黄化植原体匈牙利风信子株系(GenBank登录号MN080271)、印度玉米株系(KY565571)、印度繁缕株系(KC623537)和印度马铃薯株系(KC312703)的核酸一致性最高,为99.9%,rp基因序列与翠菊黄化植原体立陶宛洋葱株系(GU228514)的核酸一致性最高,为99.8%。基于16S rRNA基因和rp基因构建系统进化树时发现,菊花绿变植原体均与16SrI-B亚组成员聚为一起。16S rRNA基因相似性系数分析表明,菊花绿变植原体与洋葱黄化植原体(AP006628)的相似性系数最高为1.00,洋葱黄化植原体(AP006628)在分类上属于16SrI-B亚组。因此,我们可以确定该菊花绿变植原体属于16SrI-B亚组。这是我国首次报道菊花绿变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分离利用高效植物病害生物防治菌株,从广东药用植物金丝皇菊根部分离获得一株木霉菌株Tk1。经过形态观察、rDNA-ITS和EF-1α序列分析明确其为拟康宁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opsis。用平板对峙培养法测定,该菌株对金丝皇菊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和柑橘炭疽病菌(胶胞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抑制率分别为68.5%和77.1%,且在后期能完全覆盖或部分覆盖病原真菌。其无菌发酵液对金丝皇菊枯萎病菌的抑制率为45.55%。该菌株营养生长和产孢的最适碳源分别为乳糖和葡萄糖,最适氮源是酵母膏;在pH 4~11的培养基上均可生长、产孢,最适pH为7;12 h交替光照条件下菌丝的生长速度最快,全光照条件下产孢数量最大;该菌株的致死温度为73℃处理10 min。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种荚是大豆Glycine max防御霉菌侵染的第1道防线,部分大豆品种种荚具有极佳的田间霉变抗性,本研究目的在于寻找与豆荚霉变抗性相关的快速鉴定指标  方法  采用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以高抗大豆‘QWT15-2’、中抗大豆‘E1’和易感大豆‘E314’为研究对象,对离体种荚接种轮枝镰刀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监测其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情况。  结果  大豆种荚接种霉菌24 h后,通过叶绿素荧光成像系统可清晰观察到豆荚表皮病斑,叶绿素荧光参数发生显著变化。霉菌侵染后0~5 d,大豆种荚初始荧光参数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大幅降低,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上升、QNP下降,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及电子传递速率(RET)均呈下降趋势。  结论  高抗大豆‘QWT15-2’维持了较健康的组织形态,各荧光参数表现稳定;中抗大豆‘E1’和感病大豆‘E314’受霉菌侵染影响,其表皮组织破坏严重、荧光参数变化幅度大;其中Fv/Fm、Fm、Fv、qN和QNP荧光参数对霉菌侵染响应敏感,可作为评价大豆种荚田间霉变抗性的鉴定指标。图4参17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广东甘薯疮痂病的病原菌种类及生物学和系统发育学特征,为甘薯疮痂病防治及抗病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从广东省茂名和湛江等甘薯产区采集甘薯疮痂病植株,采用分生孢子悬液梯度稀释分离法分离病原菌,通过病原菌的形态特征观察、致病力测定,结合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28S核糖体RNA(LSU)、RNA聚合酶II第二大亚基(rpb2)和翻译延伸因子1-α(TEF1)部分序列的多核苷酸序列系统学分析等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共分离获得26株单分生孢子分离物,随机选取3株代表性菌株SPEb-1、SPEb-2和SPEb-3进行观察和测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发现,3株代表性菌株的产孢细胞透明,内生芽殖;分生孢子单细胞,透明,短棒形,两侧顶端钝圆,大小为6.1~9.0μm×2.2~3.0μm;分生孢子梗短棒状;致病性人工接种表明,3株代表性菌株均可侵染甘薯引起典型的疮痂病症状.3株代表菌株的ITS、LSU、rpb2和TEF1序列与痂囊腔菌属(Elsino?)的E.ampelina、E.bidentis、E.arachidis、E.mimosae、E.ricini和E.sesseae等多个种的对应序列一致性为95%~99%.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3株代表性菌株与蓖麻痂囊腔菌(E.ricini)单独聚成一支.[结论]广东甘薯疮痂病的病原菌为甘薯痂囊腔菌(E.batatas).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出对油茶炭疽菌有拮抗效果的生防菌株,以油茶健康叶为对象,平板对峙法筛选,利用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DNA基因和gyrA基因序列对菌株进行鉴定,测定其抑菌活性,并将该菌株与枯草芽胞杆菌Y13复配进行林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对油茶炭疽病菌拮抗作用效果较强的内生菌株为HBMC—B05;菌落为乳白色,不透明,边缘不整齐,中间有凸起;分子鉴定结果显示菌株HBMC—B05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其对果生炭疽菌Collectotrichum fructicola,抑菌率可达到81.31%,对另外3种油茶炭疽病病原菌抑菌率可达到70%以上,对其他4种致病菌也有抑制作用;复合菌剂对油茶病害的田间防治效果达到59%以上。该菌株的抑菌具有广谱性,可为油茶病害的生物防治扩充菌种资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为给内蒙古高原区、黄土高原区和西北荒漠绿洲区紫花苜蓿测土施肥奠定科学基础,采用零散实验数据整合法以及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开展了三大自然区域紫花苜蓿土壤速效钾丰缺指标和推荐施钾量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高原区紫花苜蓿土壤速效钾第1~4级指标依次为≥342mg/kg、89~342mg/kg、24~89mg/kg和<24mg/kg,黄土高原区第1~6级指标依次为≥171mg/kg、96~171mg/kg、54~96mg/kg、30~54mg/kg、17~30mg/kg和<17mg/kg,西北荒漠绿洲区第1~4级指标依次为≥303mg/kg、140~303mg/kg、65~140mg/kg和<65mg/kg;当目标产量9~27t/hm2、钾肥利用率50%时,第1~6级土壤的推荐施钾量分别为0、54~162kg/hm2、108~324kg/hm2、162~486kg/hm2、216~648kg/hm2和270~810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