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5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5篇
  7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9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通过田间试验及实验室分析,结果表明,硅对紫花苜蓿分枝期和成熟期根瘤数的影响作用显著,但对粗蛋白含量影响不显著。施硅对紫花苜蓿在分枝期的钾含量影响不显著,对紫花苜蓿在现蕾期叶和茎的钾含量有影响,而硅对紫花苜蓿现蕾期根的钾含量没有影响。不同施硅量对紫花苜蓿分枝期地上和地下部分的钙含量有影响。随着施硅量的增加钙含量要高于对照。但其地下部分的钙含量随着施硅量的增加反而减少,而对紫花苜蓿在现蕾期叶、茎和根的钙含量影响不大。在紫花苜蓿叶片背面气孔部进行面扫描显示,随着硅量的增加,叶片背面气孔部位的硅、钙、铝、镁元素的相对含量也在增加,铁的含量在减少,钾的相对含量在低硅处理时增加,在中高硅量的处理时,变化不是很大,而磷的相对含量与施硅量的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甘肃大田小麦品质的区域间差异和利用潜力,以甘肃省9个市州的316份样品为试验材料,参照国家标准,全面分析了小麦籽粒品质性状。结果表明,甘肃大田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平均值13.60%,湿面筋含量32.86%,面团稳定时间3.1 min,拉伸阻力132 BU,延伸度166 mm,主要满足面条、馒头、饺子等传统主食和饼干制作要求,而对面包和糕点等食品加工的达标率较低,提高面团稳定时间是实现甘肃小麦优质强筋生产的关键。甘肃小麦被测蛋白质、粉质、拉伸等品质参数在区域间差异极显著(P0.001)。西峰、平凉、白银、武威、张掖5市小麦蛋白质含量14%左右,湿面筋含量高于30%,稳定时间大于3 min,品质改良应注重稳定时间的提高,可作为甘肃省中强筋面粉生产基地;定西市和天水市小麦湿面筋含量较高,但稳定时间低于2.5 min,应强调面团筋力的改善;陇南市小麦蛋白质含量12.48%,湿面筋含量29.52%,稳定时间3.0 min,除满足传统食品外,在弱筋食品的加工方面有一定潜力,应侧重中弱筋面粉的生产;临夏州小麦蛋白质含量11.33%,湿面筋含量26.28%,稳定时间1.8 min,主要以满足饼干、蛋糕和糕点等食品为主,可作为弱筋面粉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3.
玉米是当前饲料企业最常用、也是最难控制品质的原料之一。通过玉米营养价值评估研究和笔者实践认为:①玉米营养价值评估重点考虑能量和蛋白质的利用价值,玉米的能量评估主要与脂肪和淀粉的含量有关,此外,还要关注玉米蛋白质利用对日粮营养平衡的不利影响;②玉米品质控制主要从感官、营养和卫生等指标控制,其中利用近红外检测营养指标可以快速预测玉米营养价值,并有助于精准利用玉米;③在猪配合饲料生产中,采购玉米时应注意产地和储存时间,这是玉米成本控制的机会,粉碎和膨化工艺可以提升玉米在配合料的营养价值,同时也可改善玉米的颗粒外观、糊化度和和适口性,提高饲料的综合品质。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Om)发育典型膏盐岩-碳酸盐岩共生体系,其一、三、五段主要发育蒸发岩,二、四、六段多为碳酸盐岩,表生溶蚀作用影响了盐上马家沟组五段(Om_5)1~4亚段风化壳储层的形成与分布,成为靖边大气田主力产层。区内对于膏盐岩-碳酸盐岩共生体系储层岩溶效果定量评价较少,溶蚀模拟试验也多为温度、岩石成份、岩石结构、流体性质等单因素对白云岩溶蚀机理的定性模拟。因此,以基于地质条件下的溶蚀模拟试验为基础,定量评价岩溶作用对膏盐岩-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的影响,指出在常压、饱和CO_2水(3%~15%)、气温30℃的封闭体系下膏盐岩-碳酸盐岩共生组合溶蚀量与膏盐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含盐白云岩、含白云质膏岩、白云质膏岩、膏质白云岩、含膏白云岩溶蚀率依次降低,溶蚀前后孔隙度至少增加6%。含盐白云岩溶蚀率最高,达19.8%,含膏白云岩溶蚀率最低,仅为6.3%。据此提出含盐白云岩、含白云质膏岩等膏盐岩-碳酸盐岩共生体系是Om有利储集岩,经岩溶作用后孔隙度最高可提高6%~20%,从而较好地解释了Om_5含膏云坪相带存在规模优质储层的原因,并为阐明膏盐岩-碳酸盐岩共生体系岩溶储层形成机理及分布预测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民和县北山乡张某于2010年1月10日从甘肃引进了640多只1月龄野雉鸡,经3个多月的精心饲养,生长良好,成活率达95%以上.3月12日早晨突然发现有46只野雉鸡精神不振,多为卧地不起,食欲减少或废绝.  相似文献   
16.
全膜免耕栽培技术对冬小麦产量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小麦全生育期及地表全膜覆盖、膜上覆土、一膜连用、穴播为特点的全膜覆土免耕穴播栽培技术,是一项全新的旱作增产措施。本研究设计二因素四水平四重复随机区组试验,从不同密度下产量及其相关因子的层面,对其增产机理进行研究,以期为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指导。结果表明,全膜技术可以显著改变冬小麦生育进程,播种期可推迟10~15d,促使提前返青和成熟,提高越冬前壮苗率,对农艺性状变化具有明显的正效应;大幅增加产量,增产率较CK高22.79%~34.73%,净产量增加1304.11kg/hm2~1715.16kg/hm2;10粒/穴密度能够达到最高7055.10kg/hm2,产量的大幅提高获益于诸因子的综合效应,特别是群体、有效分蘖数、有效小穗数、穗粒数和容重的显著增加。全膜对各性状和产量因子的效应,随种植密度的不同而存在差异,8~10粒/穴密度可以最大化地利用该技术挖掘产量潜力、提高相关因子的生产能力,防止倒伏和后期脱肥早衰;密度小于该范围不利于群体增加,大于它则易于倒伏、脱肥,养分偏耗严重,造成减产。结论:该技术在降雨量小于500mm的雨养旱地农业冬小麦区,能够达到积蓄无效降水、提升深层水分、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前期增加地表温度后期有效降温,可以挖掘品种产量潜力、提供优良生长环境等作用,有益于各因子的协调生长,从而大幅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甘肃省近20年育成的106份冬小麦品种(系)中加工品质性状相关基因分布情况,用22个分子标记对供试材料的HMW-GS、LMW-GS、面粉色泽及籽粒硬度等品质性状相关基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供试品种(系)的HMW-GS相关基因中,在Glu-A1位点检测到34份品种(系)含有AxNull,频率为32.08%;在Glu-B1位点检测到Bx7+By8和Bx14+By15共2种基因组合,分别占17.92%和25.47%;在Glu-D1位点检测到11份品种(系)含有Dx5+Dy10,占10.38%。对LMW-GS鉴定结果显示,29份品种(系)含Glu-A3d基因,分布频率为27.36%。HMW-GS和LMW-GS亚基组合中,含有4个、3个和2个位点优质亚基基因组合的品种(系)分别占0.94%、8.49%和3.77%。对面粉色泽相关基因Ppo-A1、Ppo-D1、Psy-A1、Lox-B1和TaPod-A1位点的检测发现,优异等位变异占比分别为39.62%、50.94%、31.13%、30.19%和38.68%。对籽粒硬度相关基因检测发现,在Pina、Pinb和Pinb-2等位变异位点的检测...  相似文献   
18.
以乐至县2016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为依托,阐释了乐至县森林资源的现状、特点。针对当前森林资源中存在或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森林管护、实施林业综合开发,强化森林防护能力和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等科学管理的对策措施,旨在为乐至县森林资源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温室韭菜"2+X"肥效试验研究,建立了本地井灌区温室中肥力土壤韭菜施氮量N(X)与韭菜产量(Y)之间的回归方程,即:Y=-0.0496X~2+38.999X+69965。通过对方程的优化和解析得出:本地井灌区温室中肥力土壤韭菜经济最佳施N量为387kg/hm~2,经济合理施N量为381 kg/hm~2,此时当地温室韭菜产量可达77623 kg/hm~2。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白银市平川区土壤硒分布规律和影响土壤中硒含量的因素,为保护和开发富硒土壤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我们在白银市平川区共采集土壤样本59个、农作物可食部分样品36个,通过检测分析土样全硒含量、土壤化学性状(铅、汞、镉、pH、有机质、有效硅、有效硼、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铁、有效锰)与农作物可食部分全硒含量,研究了白银市平川区土壤与农作物全硒含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平川区土壤全硒平均含量为0.29 mg/kg,高出甘肃省土壤全硒平均含量45.0%,且富硒土壤母质均为冲洪积物。土壤全硒含量与土壤有机质(R2=0.32*)、有效硅(R2=0.35**)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平川区各农产品全硒含量大小依次为胡麻、枸杞、藜麦、菊芋、玉米、马铃薯。平川区土壤硒含量有区域差异,西北部高于东南部,且灌区高于旱作区。土壤母质、有机质含量、有效硅含量是决定土壤富硒的主要因子,富集系数是各农产品全硒平均含量产生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