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6篇
林业   7篇
农学   29篇
基础科学   1篇
  14篇
综合类   84篇
农作物   31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乙烯与1-甲基环丙烯对荔枝采后果皮褐变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乙烯处理虽然诱导了荔枝果皮多酚氧化酶(PPO)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荔枝果实的乙烯释放量和呼吸速率,但对果皮褐变指数和果实营养成分没有显著影响;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荔枝果实的呼吸、乙烯、PPO、POD及营养成分均无显著影响,也不能延缓果皮褐变,表明荔枝果皮褐变是一个对乙烯不敏感的生理过程,也表明了果皮褐变不能简单地归结为PPO及POD催化的酶促褐变。  相似文献   
12.
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惠民短枝红富士苹果果皮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套袋 苹果果皮细胞大小均匀、排列整齐、角质层加厚均匀,细胞壁内胞间连丝等输导系统发达,细胞壁各组成成分之间 结合稳定。而未套袋苹果在这些方面都表现出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3.
裂果是影响枣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为了明确安徽地方枣种质抗裂特性,为筛选抗裂种质及生产提供依据。通过连续多年观察发现,安徽地方枣品种存在3种裂果方式(纵裂、纵裂+横裂、不规则裂)和4个裂果等级(极抗裂、抗裂、中等和易裂)。在极抗裂和抗裂类型中,加工及制干品种占的比例较大,中等及易裂类型中鲜食品种占的比例较大,且多为优良鲜食品种。不同抗裂程度品种的果皮结构差异明显,加工类品种的蜡质层厚,果实表皮细胞层数多(6~7层)、细胞厚度均匀,多表现为抗裂性强;鲜食类品种的蜡质层薄,果实表皮细胞层数少(3~4层),表现为抗裂性弱。蜡质层厚度、表皮细胞层数作为评价枣果抗裂能力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新疆主栽鲜食葡萄品种裂果特性差异和引起裂果生理原因,分析鲜食葡萄品种裂果特性差异,为生产过程中降低裂果发生率生产调控措施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无核白、无核紫、无核白鸡心、新郁等12个鲜食葡萄品种为研究对象,分析成熟期浸水诱导裂果,对不同鲜食葡萄品种的裂果特性,通过石蜡切片测定果皮细胞结构特征,测定果皮强度、果胶、原果胶、纤维素等细胞壁结构物质含量及代谢关键酶活性。【结果】 不同鲜食葡萄品种裂果特性存在显著差异,浸水24 h裂果率分布在0~80%,12个品种可以分成4个裂果特性差异类群,其中极易裂果类群包括里扎玛特1个品种,易裂果类群包括新郁、无核白2个品种;较易裂果品种包括火州黑玉、新雅、无核白鸡心、无核紫4个品种,耐裂果类群包括红地球、京亚、夏黑、维多利亚、火焰无核5个品种。【结论】 果皮角质层完整性,果皮、亚果皮细胞大小和排列紧密度与果实易裂程度密切相关;水溶性果胶含量、水溶性果胶与原果胶比值与鲜食葡萄品种易裂性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果皮强度、纤维素含量均与鲜食葡萄品种易裂性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甜玉米果皮厚度性状进行主基因 + 多基因遗传分析及 QTL 定位,研究甜玉米果皮厚度 的遗传机理,选育优质甜玉米品种。【方法】选用果皮厚度差异显著的甜玉米自交系 T15 与 T77 配制杂交组合 T77×T15。以该组合的 F2 群体作为试验材料,采用主基因 + 多基因混合遗传方法进行遗传模型分析;结合 F2 群 体各单株的果皮厚度及 SSR 遗传连锁图谱,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甜玉米果皮厚度进行 QTL 定位。【结果】甜 玉米果皮厚度的最适模型为 A-1,即受 1 对主基因控制的加性和部分显性的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 69.10%。 在第 5、8 染色体上分别检测出 3 个与果皮厚度相关的 QTL,其中第 5 染色体 bin5.04 区域检测到 2 个 QTL, 分别位于标记区间 bnlg150~bnlg653 和 bnlg653~bnlg1208,加性效应值分别为 -2.39 和 -3.01;位于第 8 染色体 的 QTL 在 bin8.03~bin8.04 区域,标记区间为 umc1741~bnlg2046,加性效应值为 -3.06,表型贡献率为 22.02%。 【结论】甜玉米果皮厚度以主基因效应为主,在育种实践中可在早期世代进行遗传改良选择。试验检测到的 QTL 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品质育种。  相似文献   
16.
Weedy rice(Oryza sativa f. spontanea), the predominant type of which has a red pericarp, seriously inhibits growth and yield of direct-seeded rice in Jiangsu Province, China. In this study, we randomly selected 10 weedy rice accessions from 10 plots in Jiangsu, and then sequenced the full lengths of their Rc genes(approximately 6.4 kb). In addition, we collected 166 different full-length Rc genes in the Oryza genus from the literature and from GenBank. A collinearity sequenc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10 weedy rice accessions from Jiangsu all had the same wild-type allele of the Rc gene.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indicated that th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π = 0.19) and the proportion of segregation sites(θw = 0.28) of the Rc genes in the 10 weedy rice accessions from Jiangsu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56 weedy rice accessions from USA(π = 0.09 and θw = 0.07). Haplotype and phylogenetic analyses showed that the Rc genes of weedy rice accessions from Jiangsu were not revertants of the rc gene found in Asian cultivated rice(O. sativa) varieties with white pericarp. In addition, Rc gene sequences of the rice varieties Lvdao from Lianyungang, Jiangsu and Tangdao from Anhui were more similar to those of cultivated rice than to the weedy rice from Jiangsu. These findings support the continued quarantine of weedy rice and clarify the evolutionary mechanism of the red pericarp found in the weedy rice of Jiangsu.  相似文献   
17.
龙眼采后果皮细胞壁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东主栽龙眼品种“石硖”和“储良”为试材,研究了在3 ̄4℃贮藏条件下龙眼果皮中细胞壁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储良龙眼果皮比石硖的衰老更快、更严重;储良果皮中的果胶甲酯酶(PME)活性比石硖的高,出现上升的时间早;储良果皮中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木聚糖酶(Xyl)、β-半乳糖苷酶(β-Gal)活性也高于石硖的,外切半乳糖醛酸酶(exo-PG)活性开始上升的时间也比石硖的早。  相似文献   
18.
黑米稻种皮色素含量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采用3个种皮颜色深浅不同的黑米稻品种与1个白米稻品种配制6个杂交组合,测定F2单株黑米种皮中的色素含量。所有组合F2群体的色素含量的平均值介于双亲之间,并呈现近似的正态分布,表现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选用6个黑米稻品种与1个白米稻品种作7×7完全双列杂交,按Hayman模型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黑米稻种皮色素含量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高色素含量的等位基因对低含量的等位基因表现显性,种皮深黑色对浅黑色、黑色对白色为显性;显性等位基因对提高色素含量起增效作用,隐性等位基因起减效作用;且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均较高。在黑米稻的杂交育种中,可以种皮颜色作为主要目标,连续多代定向选择深黑色种皮的个体,并结合高世代的营养品质分析结果进行最终抉择,以保证所选黑米稻新品种(系)既有深黑色的种皮外观,又有丰富的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19.
菠萝皮发醇生产饲料蛋白的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灿桦  黄和  秦小明 《饲料工业》2007,28(11):54-57
菠萝皮是菠萝加工产生的副产物,为了将菠萝加工企业废弃的菠萝皮有效利用,实现资源的再生,缓解目前蛋白饲料的不足,进行了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绿色木霉和产朊假丝酵母混合菌种发酵,添加麸皮20%、硫酸铵3%、尿素2%,料水比11,自然pH值,30℃发酵5 d,发酵后的饲料粗蛋白含量提高到25.38%,经水洗后的粗蛋白含量提高到17.03%,检测的16种氨基酸含量均有很大幅度的提高,其总和从2.89%提高到15.6%,提高率达到439.8%.产品气味芳香,适口性大为改善,可用做牛、羊和鱼等养殖的低蛋白能量饲料.  相似文献   
20.
【目的】降低果皮纤维素是甜玉米品质改良的重要目标,然而玉米果皮纤维素含量调控的研究甚少,相关调控基因尚未定位。利用纤维素含量差异的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通过特异位点扩增片段(specific-locus amplified fragment-sequencing,SLAF)测序和分离混池分析(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定位控制玉米果皮纤维素含量的染色体区段,鉴定调控玉米果皮纤维素含量的候选基因。【方法】以果皮纤维素含量显著差异的E327和G5-1为亲本,构建重组自交系(RILs)。对RILs群体进行果皮纤维素含量的测定,并根据纤维素含量的结果选择纤维素含量高、低的样本进行混池,用于SLAF标签的鉴定和BSA分析。在BSA分析中,首先对两混池和2个亲本DNA用HaeⅢ和Hpy166Ⅱ进行酶切,回收414-464 bp的酶切片段进行Illumina建库,并进行SLAF测序,然后根据多态性SLAF标签开发SNP标记,利用SNP标记对玉米果皮纤维素含量进行关联分析,鉴定调控甜玉米果皮纤维素含量的染色体区段。分析这些区段所包含的玉米基因,并找到它们对应的拟南芥同源基因,通过查阅拟南芥相关基因功能研究的文献,进一步鉴定控制玉米果皮纤维素含量的候选基因。【结果】两亲本和2个混池SLAF建库测序得到的SLAF符合预期,基于SLAF测序数据,鉴定了73 786个多态性SLAF标签,这些SLAF标签均匀分布在玉米的10条染色体上。在这些多态性标签中得到了523 395 SNP位点信息。通过关联分析,调控果皮纤维素变异的基因被定位到玉米基因组的6个染色区段,都位于玉米的第5染色体上。在这些区段上,一共有47个玉米基因。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分析,在这些关联的染色体区段最终确定了9个候选基因。【结论】定位到调控玉米果皮纤维素的含量的基因,表明此方法可以用于基因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