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5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78篇
林业   3篇
农学   28篇
基础科学   10篇
  40篇
综合类   635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22篇
畜牧兽医   89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用新型鸭肝炎病毒人工感染9日龄健康樱桃谷雏鸭,对感染后12、24、48、96、168h和14d雏鸭血液、肝和脑组织中一氧化氮(NO)含量,血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进行了测定,同时对感染雏鸭的组织病理学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血清中NO含量在接种后48h开始升高,一直持续到接种后96h,接种后7d恢复正常;肝脏组织中NO含量仅在接种后24h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在其他时间未表现有差异;脑组织中NO含量在整个试验期间没有变化。血清中的TNF和IL-2含量在接种后24h均表现升高,接种后96h降低,其他时间无改变。感染雏鸭的肝组织在接种后24h表现出血性坏死性肝炎变化,接种后48~96h呈增生性病变,而接种后各时期脑组织均呈非化脓性脑炎变化。由此表明,新型鸭肝炎病毒感染可导致雏鸭体内NO、TNF和IL-2发生变化,并且与肝组织损伤、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42.
番鸭呼肠孤病毒病雏番鸭实质器官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人工感染番鸭呼肠孤病毒发病雏番鸭的心、肝、肺、肾、脾脏、胸腺、法氏囊等7种实质器官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电镜下发现:心、肝、肺、肾等实质器官出现不同程度的细胞变性、水肿以及局灶性溶解坏死;各器官血管内皮细胞脂滴增多、水肿以至坏死脱落.通透性增加;浆细胞、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呈散在或灶性浸润于坏死区和实质细胞间。免疫器官脾脏、胸腺和法氏囊中的部分淋巴细胞、浆细胞坏死和不同程度凋亡,且细胞溶解坏死形成大小不一的坏死灶并被大量增生的吞噬细胞所吞噬,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上述结果提示,番鸭呼肠孤病毒能导致番鸭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43.
绿头野鸭与我国主要地方鸭品种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17个微卫星标记,采用PCR扩增,8%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对绿头野鸭种群和我国9个主要地方鸭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检测,统计了各群体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Ne)、平均遗传杂合度(H)、多态信息含量(PIC)、群体间的遗传距离(Ds)和相似系数(I)。采用UPGMA和NJ法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表明:17个微卫星座位在绿头野鸭种群和我国9个主要地方鸭品种中的多态信息含量均为高度多态,所有鸭种的平均PIC、H、Ne分别为0.6506、0.6896、4.1±1.5,基因多态性和遗传多样性相对较高;家鸭各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在0.1631~0.6844范围内,绿头野鸭与家鸭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分别在0.3096~0.8219之间。根据系统发育树推断中国主要地方鸭品种不是单一起源于绿头野鸭。中国主要地方鸭品种大致可以分为5支。一支为北京鸭、荆江鸭,一支为中山鸭、建昌鸭及高邮鸭,一支为靖西大麻鸭和金定鸭,连城鸭为一支,绍兴鸭为另一支。  相似文献   
44.
鸭生长激素(GH)基因编码区及调控区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鸭生长激素基因编码区及调控区的序列设计8对引物,利用PCR-SSCP方法对北京鸭、西湖野鸭、樱桃谷鸭、金定鸭、山麻鸭、荆江鸭、绍兴鸭、缙云麻鸭等8个鸭种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结果共发现3个突变位点,分别为230处(C→G)、244处(C→A)和3 701处(C→T)。前两处突变位于5′调控区,3 701处突变位于编码区第4外显子,但该编码区的突变是沉默突变,3′调控区表现了高度的保守性。统计结果发现:⑴在5′调控区基因座上,金定鸭的等位基因B频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⑵在外显子4基因座上,基因型频率的分布与品种有关,且肉用型鸭的CC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蛋用型。可以推测,本研究所检测到的基因座可能与生产性能相关。  相似文献   
45.
用鸭病毒性肠炎病毒(DEV)CHv强毒株感染成年鸭复制鸭病毒性肠炎急性病例,分别于接种后不同时间,取心、肝、脾、肺、肾、胸腺、食道、十二指肠、胰腺、法氏囊和脑组织,制作切片,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IFA)检测DEV在鸭体内的侵染过程和分布规律。结果显示:感染后4 h可在脾脏、胸腺和法氏囊中检测到DEV抗原;感染后6 h可在肝脏、食道、十二指肠、直肠及肺脏检测到DEV抗原;IFA对各组织器官中DEV的平均检出率为肝脏46/50、脾脏48/50、肺脏46/50、肾脏0/50、肠道46/50、法氏囊46/50、胸腺47/50、胰腺0/50、大脑0/50、食道44/50、心脏0/50。研究表明:在急性病例中,脾脏、法氏囊、胸腺、食道、肠道、肝脏和肺脏为DEV的主要靶器官;接种后,病毒首先在脾脏、胸腺、法氏囊中出现,然后病毒迅速传播到肝脏、消化道和肺脏中;IFA检测石蜡切片中DEV的方法具有直观、特异性强的优点,是对DEV进行检测和抗原定位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46.
利用PCR方法克隆了北京鸭催乳素受体(PRLR)基因部分序列,该序列长1325bp。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序列由第9外显子的一部分(57bp)、第9内含子(635bp)以及第10外显子的一部分(633bp)组成;在核苷酸水平上,北京鸭的该序列(除去内含子)与鹅(U07694)、鸡(D13154)、野鸽(DQ209271)、火鸡(L76587)的相似性分别为94.2%、88.7%、86.8%、86.1%;在氨基酸水平上,与鹅(ABA71353)、鸡(BAA02439)、野鸽(AAA20646)、火鸡(AAB01544)的相似性分别为93.5%、84.3%、80.8%、80.9%。  相似文献   
47.
二重PCR检测鸭瘟病毒和鹅细小病毒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鸭瘟病毒(Duck plague virus,DPV)DNA聚合酶基因和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NS基因序列分别设计2对引物,应用这2对引物对混合样品中鸭瘟病毒和鹅细小病毒进行了二重PCR扩增。PCR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表明2条特异性带为563bp(DPV)和1146bp(GPV),与实验设计相符,且与常规单一PCR结果一致。二重PCR反应检测出的DPV含量相当于20个PFU;检测出的GPV含量相当于0.1个ELD50,对禽痘病毒和减蛋综合征病毒的核酸未能扩增出任何条带,特异性良好。该二重PCR能够在一次扩增反应中检测两种病毒,为两种鹅病的病原检测和诊断提供了一种简便、经济、快速的手段。  相似文献   
48.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 (RIA)测定了不同日龄 (60 ,10 0 ,2 0 0和 380日龄 )绍兴鸭和卡基 康贝尔鸭 (KhakiCampbellDuck)血清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GnRH)浓度 ,试图通过比较不同品种、性别和日龄鸭之间GnRH浓度的变化 ,探讨GnRH与产蛋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 :绍兴鸭和康贝尔鸭母鸭血清中GnRH浓度呈现类似的年龄性变化 ,60日龄时GnRH浓度较低 ,10 0日龄时最高 ,2 0 0日龄时显著下降 ,380日龄时回升至较高水平。公鸭血清中GnRH浓度的年龄性变化与母鸭相似 ,10 0日龄时最高 ,2 0 0日龄时最低  相似文献   
49.
利用 1 0只北京鸭脑制成的连续切片 ,经 Nissl法染色 ,光镜观察分布于中脑室周灰质内的动眼神经核簇、滑车神经核、滑车神经副核及被盖背外侧核的形态及细胞构筑。结果表明 ,( 1 )北京鸭的动眼神经核簇由动眼神经核、E-W核及前背外侧核组成 ,前背外侧核由淡染的中、小型细胞构成 ;( 2 )滑车神经副核位于滑车神经核中段的外侧 ,核团较小 ,由密集排列、深染的中型细胞构成 ;( 3 )北京鸭存在被盖背外侧核 ,核团由散在分布、染色较深的中等大小细胞构成 ,位于第 3、4对脑神经核的外侧 ;( 4)北京鸭的动眼神经核、E-W核、滑车神经核与其他禽类的相似 ;( 5)北京鸭存在滑车下器  相似文献   
50.
鸭源流感病毒感染对鸡和家鸭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商品来航鸡、樱桃谷鸭分别接种鸭源流感病毒株A/duck/Nanjing/21/95(H9H?),研究了禽流感病毒(AIV)感染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流感发生与红细胞CR1花环率之间存在着反向关系;正常鸭的红细胞CR1花环率极显高于正常鸡的红细胞CR1花环率,即使接种AIV后,鸭红细胞CR1花环率有所下降,但也显著高于正常鸡的红细胞CR1花环率,这些结果表明,鸭的红细胞免疫功能在一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