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1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80篇
林业   67篇
农学   150篇
基础科学   9篇
  67篇
综合类   788篇
农作物   107篇
水产渔业   63篇
畜牧兽医   364篇
园艺   130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160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9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正红505玉米花丝中的多糖成分,通过核磁共振波谱法(NMR)、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法(FTIR)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研究该多糖的单糖组成及结构,借助噻唑蓝比色(MTT)细胞试验,研究多糖CSP505对大鼠胰岛细胞RINm5F和人体肝脏细胞HepG2的降血糖活性。结果表明,多糖CSP505可能是一种由D-葡萄糖和D-半乳糖组成的β构型的多糖,其中葡萄糖和半乳糖的比约为3∶1。随着多糖浓度的增加,RINm5F细胞存活力随着增强,加药组中多糖以200、500、1000μg/mL浓度与四氧嘧啶共同作用时,细胞存活率分别提高了16.1%、16.1%、21.1%,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HepG2细胞存活能力也增强,加药组中多糖分别以200、500、1 000μg/mL浓度作用于细胞时,细胞存活力分别为100.4%、101.4%、103.3%。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较,加药组中在3个浓度的多糖作用下,腺苷酸环化酶(ADCY4)、糖原磷酸化酶(GPBB)和糖原合酶(GYS2)浓度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而cAMP在浓度为1 000μg/mL时也表现出极显著差异。结果表明,该多糖可通过促进ADCY4与cAMP的合成来使胰岛素分泌增加,且可通过抑制糖原分解并促进糖原合成等过程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2.
3个产地板蓝根多糖作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小鼠吞噬试验、脾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和最低抑菌与最低杀菌浓度的检测,对不同产地板蓝根多糖功能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个产地板蓝根多糖均使小鼠吞噬能力增强,并协同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具有一定的杀菌和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63.
家蚕蛾油对蛹虫草液体发酵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蛹虫草菌丝体干产量以及胞外高分子聚合物和胞内多糖含量的测量分析,研究了添加家蚕蛾油对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L.)液体发酵培养效果的影响。添加4%雄蚕蛾油或2%雌蚕蛾油,蛹虫草菌丝体的产量分别增加76.1%和45.9%,胞外高分子聚合物含量分别增加64.2%和43.0%,均达到最大值;添加3%雄蚕蛾油或雌蚕蛾油使胞内多糖含量分别增加46.8%和47.1%,菌丝体产量分别增加145%和102%,均达到最大值。结果表明,添加一定量的家蚕蛾油对蛹虫草液体发酵培养具有促进作用,而在作用效果上,家蚕雄蛾油要优于家蚕雌蛾油。  相似文献   
164.
优选玉屏风多糖脂质体的最佳工艺并对其进行表征验证。采用逆向蒸发法制备玉屏风多糖脂质体,以膜材比、脂药比和超声时间为考察因素,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制备条件,以超速离心法测定包封率,体外释药试验验证,纳米颗粒分析仪和透射电镜测定其粒径大小与形态。制备玉屏风多糖脂质体的最佳工艺为膜材比8∶1,脂药比4∶1,超声时间90s,包封率88.38%,24h累积释放率73.45%,平均粒径132.65nm。制备的玉屏风多糖脂质体具有较高的包封率与良好的缓释作用,粒径和形态较均匀,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65.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白术多糖对林下养殖绿壳蛋鸡生产性能与蛋品质的影响,试验选用28周龄产蛋的东乡黑羽绿壳蛋鸡54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0只,1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2、3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5%、5.0%白术多糖,预饲期7 d,试验期28 d。在试验期间,测定林下养殖绿壳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结果表明:(1)试验3组产蛋率和平均蛋重分别较对照组提高7.33%、6.26%(P <0.05);试验3组料蛋比较对照组降低12.64%(P <0.05);试验2、3组的商品合格率、日产蛋量、日均采食量均高于1组,差异不显著(P> 0.05)。(2)试验3组蛋质量、哈夫单位、蛋壳厚度分别较对照组提高5.63%、3.02%、6.12%(P <0.05);试验2、3组的蛋形指数、蛋黄颜色、蛋黄比例均高于1组,差异不显著(P> 0.05)。综上所述,在基础饲料中添加5.0%白术多糖可以提高林下养殖绿壳蛋鸡生产性能与蛋品质。  相似文献   
166.
为确定当归补血汤液体发酵的最佳工艺,本试验采用枯草芽孢杆菌为发酵菌种,以多糖提取率为评价指标进行液体发酵工艺优化。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发酵培养基中葡萄糖和蛋白胨添加量、菌液接种量和发酵时间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再以此为基础,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法,选取葡萄糖添加量、蛋白胨添加量、接种量、发酵时间为发酵优化的4个因素,以多糖提取率为响应值,设计4因素3水平的试验方案并进行响应面分析,以确定各因素与响应值多糖提取率的关系。结果显示,各因素对多糖提取率变化的贡献大小依次为葡萄糖添加量、蛋白胨添加量、接种量、发酵时间;利用响应面分析结果显示,蛋白胨添加量与接种量和发酵时间、接种量和发酵时间的交互作用较为显著,最终确定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葡萄糖添加量0.95%,蛋白胨添加量1.52%,接种量2.92%,发酵时间35.8 h。该条件下多糖提取率达到9.23%,与未发酵组(4.62%)相比,多糖含量提高近2倍。该工艺对液体发酵当归补血汤产多糖优化效果显著,为发酵当归补血汤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7.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酵母多糖对哺乳犊牛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选用56头新生荷斯坦犊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14头(其中母犊6头、公犊8头)。试验Ⅰ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Ⅱ、Ⅲ、Ⅳ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2、3 g/(头·d)的酵母多糖,试验期60 d,分别在20和60日龄时每组各屠宰4头犊牛,采集瘤胃液测定挥发性脂肪酸(VFA)、pH、氨态氮(NH3-N)及微生物蛋白(MCP)产量。结果表明:①在整个生长期内,各处理组犊牛瘤胃液pH及丁酸浓度、乙酸/丙酸差异均不显著(P>0.05);②20日龄时,试验Ⅲ组犊牛瘤胃乙酸浓度极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1),试验Ⅱ组丙酸浓度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在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60日龄时,试验Ⅲ组犊牛瘤胃乙酸浓度极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1),各组之间丙酸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Ⅱ、Ⅲ、Ⅳ组TVFA浓度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其中试验Ⅲ组最高;③ 20日龄时,试验Ⅲ组犊牛瘤胃NH3-N浓度显著低于试验Ⅰ组(P<0.05),试验Ⅱ组MCP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60日龄时各组之间NH3-N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Ⅲ组MCP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综合上述结果,在犊牛日粮中添加2 g/(头·d)的酵母多糖降低了瘤胃液NH3-N浓度,提高了MCP产量及TVFA浓度,增强了瘤胃内氨和蛋白质的利用,有利于犊牛瘤胃发酵状态的稳定。本试验条件下酵母多糖在0~60日龄犊牛日粮中的适宜添加量为2 g/(头·d)。  相似文献   
168.
[目的]研究昆虫多糖促进水稻生长的作用机理。[方法]通过测定不同脱乙酰度、不同浓度昆虫多糖处理的水稻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过氧化物酶含量、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来研究其作用机理。[结果]结果表明,昆虫多糖拌种处理水稻后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提高,过氧化物酶含量降低,可促进水稻的生长、增强抗逆性,提高产量。[结论]该研究为昆虫多糖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9.
本试验旨在探讨固态酶制剂评估中酶的适宜提取液及固-液分离方法。采用4×3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其中提取液分别为去离子水、乙酸-乙酸钠缓冲液(0.1 mol/L,p H 5.50)、磷酸盐缓冲液(0.05 mol/L,p H 6.00)和0.9%Na Cl溶液;溶液提取后的固-液分离方法分别为不分离、3 000 r/min离心3 min和中速滤纸过滤。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设2个平行,测定各个处理下酶的活性,并考察提取液的类型对酶制剂产品(α-半乳糖苷酶除外)溶解离心后溶液中溶质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酸盐缓冲液溶解木聚糖酶后活性最高(P0.05);乙酸-乙酸钠缓冲液、磷酸盐缓冲液及0.9%Na Cl溶液溶解β-葡聚糖酶后活性相当(P0.05),且均显著地高于去离子水(P0.05);去离子水溶解β-甘露聚糖酶后活性最高,其次为乙酸-乙酸钠缓冲液,两者都显著地高于磷酸盐缓冲液和0.9%Na Cl溶液(P0.05)。提取液类型对α-半乳糖苷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酶制剂溶解后的固-液分离方法对木聚糖酶的测定活性无显著性影响(P0.05);提取液离心或过滤后β-葡聚糖酶活性最高(P0.05);提取液离心后β-甘露聚糖酶活性最高(P0.05);而提取液不分离时α-半乳糖苷酶的活性最高(P0.05)。提取液的种类和酶制剂溶解后的固-液分离方法对4种非淀粉多糖酶的测定活性有极显著的交互作用(P0.01)。乙酸-乙酸钠缓冲液对木聚糖酶制剂的溶解度最大(P0.05),去离子水和0.9%Na Cl溶液均对β-葡聚糖酶及β-甘露聚糖酶制剂的溶解度最大(P0.05)。然而,乙酸-乙酸钠缓冲液溶解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β-甘露聚糖酶后提取液中蛋白质的含量均最低(P0.05)。上述结果表明,乙酸-乙酸钠缓冲液溶解4种固态酶制剂可以最有效地将酶蛋白提取出来,α-半乳糖苷酶提取后不宜固液分离,而其他3种酶的提取液适宜进行离心分离。  相似文献   
170.
植物多糖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活性物质,作为功能性饲料添加剂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畜牧养殖业中,具有促生长、免疫增强、改善肠道健康、提高畜产品品质等多种生物学功能。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在植物多糖生物学功能及作用机理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并总结了其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在此领域开展更广泛深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