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9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3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4种微生物药剂对水稻主要害虫开展田间防治试验,筛选出适于应急防控的微生物药剂。结果表明,80亿孢子·mL-1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 7.2×104亿g·hm-2和400亿孢子·g-1球孢白僵菌18×104亿g·hm-2对稻飞虱有较好防效;30亿PIB·mL-1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2.25×104亿g·hm-2对水稻稻纵卷叶螟的防效最好。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不同类群蝽象为害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的差异性,本研究将筛豆龟蝽Megacopta cribraria Fabricius(龟蝽科Plataspidae)、苜蓿盲蝽Adelphocoris lineolatus Goeze(盲蝽科Miridae)、壁蝽Piezodorus rubrofasciatus Fabricius(蝽科Pentatomidae)、稻绿蝽Nezara viridula Linnaeus(蝽科Pentatomidae)、点蜂缘蝽Riptortus pedestris Fabricius(缘蝽科Coreidae)5种蝽象接在花荚期的健康大豆植株上,观察其刺吸为害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群蝽象为害对大豆植株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均产生显著影响,在大豆开花结荚期短期为害即可对大豆豆荚生长产生较大影响。其中,不同蝽象种类为害大豆植株,株高、茎节数、单株荚粒数及百粒重等均表现出显著差异性。壁蝽、稻绿蝽和点蜂缘蝽的持续为害程度显著重于苜蓿盲蝽和筛豆龟蝽。这种差异与蝽象取食习性及其口器特征相关,其喙的长度及口针宽度与单株相对结荚率和产量均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解析大豆品种对大豆食心虫的结构抗虫性机制,明确其量化指标,对160份东北中部春大豆品种的豆荚表观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并从中筛选出41个单因子结构特征梯度品种,分别进行大豆食心虫成虫对不同品种荚毛指标的产卵选择性试验和初孵幼虫对不同品种荚皮层钻蛀试验。结果表明:160个品种荚毛密度、荚毛长度、荚皮表皮角质层、皮下厚壁细胞层、中果皮细胞层、内壁细胞组织层厚度的频次分布分别呈现一定规律性。荚毛密度与单荚落卵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荚毛密度越大,豆荚落卵量越多,符合逻辑斯蒂方程y单荚卵量=6.22/[1+exp(3.17-0.88x荚毛密度)];荚毛长度与单荚落卵量呈显著负相关,符合二次曲线方程y单荚卵量=-23.98+27.82x荚毛长度-6.89x2荚毛长度,当荚毛长度大于2.00mm时,随着荚毛长度增加而落卵量减少。表皮角质层和皮下厚壁细胞层厚度与初孵幼虫入荚率之间相关不显著,而中果皮细胞层和内壁细胞组织层厚度与初孵幼虫入荚率之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分别符合指数函数曲线方程z入荚率=142.94exp(-0.70x中果皮),逻辑斯蒂方程z入荚率=103.64/[1+exp(-5.28+20.29x内壁)],表明大豆品种荚皮中果皮细胞层和内壁细胞组织层越厚,抗虫性越强。该结果可为选育大豆抗食心虫品种及评价品种抗虫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酸模叶蓼对大豆生长的影响及其经济阈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酸模叶蓼是大豆田的恶性杂草,严重危害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为明确酸模叶蓼在大豆田中的经济危害允许水平和经济阈值,在大田条件下采用添加系列试验和拟合函数关系模型的方法,研究了酸模叶蓼与大豆的竞争关系。结果表明,在酸模叶蓼的竞争干扰下,大豆单株荚数,产量均随酸模叶蓼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而株高没有显著变化。线性函数模型y=-0.443x+39.453(R2=0.962,F=75.887,P=0.003)能较好地拟合酸模叶蓼对大豆单株荚数的影响;二次曲线函数模型y=0.702x~2-54.395x+3027.810(R~2=0.972,F=34.843,P=0.028)能较好地拟合大豆产量与酸模叶蓼密度之间的关系,对数函数y=16.131lnx-23.458(R2=0.911,F=20.532,P=0.045)能较好的拟合大豆产量损失与酸模叶蓼密度之间的关系。大豆田酸模叶蓼人工拔除的经济阈值为10.22株/m2,使用75%噻吩磺隆水分散粒剂、80%阔草清水分散粒剂、95%精异丙甲草胺乳油防除的经济阈值分别为4.75、5.03、5.25株/m~2。酸模叶蓼对大豆产量有明显影响,通过对经济阈值分析,在大豆田化学除草剂防治酸模叶蓼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渗水降解地膜覆盖对耕层土壤保水升温效果及其对大豆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在年降雨量为582 mm且常年气候以春旱年份居多的吉林省长春市郊区进行了田间试验。以普通地膜和露地为对照,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在大豆出苗期、苗期、花期、结荚期分别测定各土壤耕层含水量和温度、植株农艺性状、渗水降解地膜和普通地膜的力学指标,收获后测定经济性状。结果表明:渗水降解地膜在保持土壤水分的同时可以更有效接纳雨水,土壤耕层含水量显著高于普通地膜;渗水降解地膜和普通地膜都具有提高土壤耕层温度作用,而且在大豆生长发育前期,温度较低时,渗水降解地膜的升温效果更优于普通地膜,在温度较高时,渗水降解地膜的调温作用通过膜孔开张进行调节膜内的温度,使渗水降解地膜的温度低于普通地膜,更好地保护大豆根系;渗水降解地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明显小于普通地膜,且随着时间推进,渗水降解地膜下降幅度显著大于普通地膜,表明渗水降解地膜随着时间在土壤中逐渐降解;渗水降解地膜和普通地膜都具有促进大豆生长发育和提高产量的作用,渗水降解地膜覆盖的大豆长势更优于普通地膜,与露地相比,渗水降解地膜的单株增产为21.56%,普通地膜的株增产为10.98%,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为评估赤眼蜂对大豆食心虫的生物防治潜能,采用室内接虫法和数学模型拟合法分别研究了黏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leucaniae、玉米螟赤眼蜂T.ostriniae和螟黄赤眼蜂T.chilonis对自然寄主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卵的寄生反应及其自身密度对寄主防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赤眼蜂寄生大豆食心虫卵的数量均表现出随寄主密度的增大而增加的趋势,除寄主密度20粒卵外,3种赤眼蜂在其它寄主密度下的寄生数量均无显著差异。自身密度对3种赤眼蜂寄生作用均存在明显的干扰效应,表现出寻找效应随自身密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Hassell模型和Beddington模型均能较好地拟合赤眼蜂的寻找效应与其自身密度的关系,黏虫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和螟黄赤眼蜂的寻找系数Q和攻击率a分别为0.3289、0.3270、0.2906和0.3267、0.3243、0.2853。在自身密度干扰作用下,3种赤眼蜂中,黏虫赤眼蜂对大豆食心虫表现出较好的防控潜能。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尖锥额野螟卵和幼虫生长发育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在室内利用人工气候箱,分别对17,21,25,29,33℃条件下卵及各龄幼虫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及幼虫存活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尖锥额野螟在17~33℃的温度范围内,卵及各龄幼虫的发育历期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发育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和Logistic模型对卵及各龄幼虫的发育速率进行模拟分析,两种模型均能较好地反映出环境温度与卵及各龄幼虫发育速度的关系。温度对尖锥额野螟各龄幼虫存活率有一定影响,33℃高温下其存活率显著低于其他温度处理,不利于尖锥额野螟幼虫的生长发育。综合各温度下幼虫发育历期和存活率,其适宜环境温度应为25~29℃。尖锥额野螟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9.82℃,有效积温为63.54℃·d,幼虫的发育起点温度为8.89℃,有效积温为276.50℃·d。  相似文献   
8.
为了在大豆生产中更好地防治蓟马类害虫,于2017年长春地区的大豆田中调查蓟马种类及消长动态。结果发现,大豆田有1亚目2科5属6种蓟马,横纹蓟马(Aeolothrips fasciatus)、黄蓟马(Thrips flavus)、豆喙蓟马(Mycterothrips glycines)、齿裂绢蓟马(Hydatothrips dentatus)、烟蓟马(Thrips tabaci)和花蓟马(Frankliniella intonsa)。根据成虫特征编写了本地区大豆田蓟马种类识别检索表。调查发现,黄蓟马是本地区的优势种,发生高峰期为盛花期至始粒期。初步明确了该虫在大豆植株上的垂直分布规律:即主要分布于大豆植株上层叶片的第1叶位到第5叶位,主要在叶背面活动,成虫、若虫在各个物候期虫口数量与大豆叶位之间的关系以逻辑斯蒂模型拟合度较佳。  相似文献   
9.
以海绵、粉笔、玉米芯3种材料为载体,进行了DDVP熏蒸防治大豆食心虫成虫效果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3种载体中,以海绵效果最好,玉米芯次之,粉笔最差。同时,针对DDVP熏蒸防治大豆食心虫成虫的有效距离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DDVP熏蒸防治大豆食心虫成虫的有效距离为2.6m(36h内靶标死亡率100%),田间有效防治的载体单元投放量不能少于25个/667m2。风对DDVP熏蒸效果有影响,但在大面积应用时,风的影响可被多点的传递效应所抵消。  相似文献   
10.
长春地区大豆田节肢动物群落时序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长春地区大豆田节肢动物群落系统调查结果表明:群落具有很高的物种丰富度,物种数多达220种,分别隶属于2纲、15目、110科。其中天敌103种、害虫66种、中性昆虫51种。运用有序样本最优分割法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群落时间格局进行了研究。最优分割将大豆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发展历程分为3个阶段:发展期、鼎盛期和衰退期,结合群落多样性和物种丰富度等群落特征值对最优分割结果进行了解释。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证实各亚群在节肢动物群落发展的不同时期发挥不同作用,中性昆虫与害虫之间存在明显的时间上的互补,而天敌对害虫有明显的跟随现象,各类群在维持群落稳定方面均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