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07篇
  免费   509篇
  国内免费   577篇
林业   77篇
农学   2467篇
基础科学   1593篇
  989篇
综合类   16038篇
农作物   3910篇
水产渔业   27篇
畜牧兽医   546篇
园艺   2423篇
植物保护   923篇
  2024年   162篇
  2023年   615篇
  2022年   575篇
  2021年   674篇
  2020年   777篇
  2019年   701篇
  2018年   494篇
  2017年   781篇
  2016年   888篇
  2015年   934篇
  2014年   1695篇
  2013年   1794篇
  2012年   2039篇
  2011年   2124篇
  2010年   1817篇
  2009年   1914篇
  2008年   1666篇
  2007年   1284篇
  2006年   1097篇
  2005年   1023篇
  2004年   871篇
  2003年   742篇
  2002年   626篇
  2001年   617篇
  2000年   400篇
  1999年   326篇
  1998年   321篇
  1997年   316篇
  1996年   273篇
  1995年   229篇
  1994年   210篇
  1993年   190篇
  1992年   176篇
  1991年   179篇
  1990年   156篇
  1989年   22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2篇
  195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旨在满足马铃薯生产中茬口衔接、机械化生产技术应用、不利气候下稳产等对马铃薯出苗早、齐、壮的需求,以‘费乌瑞它’为供试品种,用基于有益活菌或工程菌提取物的5种生物制剂进行种薯处理,对多重性状进行了对比分析。5种生物制剂较常规化学制剂,均能够不同程度地促进种薯萌芽和芽根同生,出苗期提前2~7天,播种后49天的出苗率提高3.33%~17.78%。其中,表现最好的为酵母核苷酸衍生物和VDAL,种薯萌发和生根均显著高于对照。霜冻后,生物剂拌种处理在恢复前期促进植株生长,由此促进恢复后期的块茎发育,较常规化学处理增产8.39%~24.03%,体现了不同程度的保产效果。多马道黑、酵母核苷酸衍生物、根肽和VDAL体现出较好的保产效果,可作为种薯处理剂投入马铃薯生产。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经济作物之一,其市场需求端的规模巨大且仍保持增长态势,产量和质量问题也直接关系人们的生活水平,因此关于马铃薯的种植技术和常见病害防治显得尤为重要。对此,文章一方面根据马铃薯种植过程中的要点阐述科学的马铃薯种植技术,另一方面基于实际情况分析马铃薯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希望能对该领域的研究和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也为关心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
《中国马铃薯》2017,(3):138-143
马铃薯块茎低温糖化现象除了直接受到淀粉和糖代谢相关酶如淀粉酶、酸性转化酶的活性影响外,也可能间接受到赤霉素和脱落酸等植物激素的调控。以马铃薯品种‘大西洋’块茎为试验材料,采用50 mmo L GA_3处理12 h后置于低温((4±0.5)℃)和室温((22±1)℃)条件下贮藏10 d,测定薯块的炸片色泽、还原糖含量、淀粉酶和酸性转化酶活性,研究赤霉素对马铃薯块茎低温糖化的影响。结果表明,GA_3处理使马铃薯块茎的炸片色泽加深,还原糖含量增加121.1%;同时,GA_3处理提高了淀粉酶的活性,而对酸性转化酶的活性没有影响。由此表明,GA_3可能通过提高马铃薯块茎淀粉酶的活性而使还原糖积累,从而导致炸片色泽加深即增强了低温糖化现象。  相似文献   
15.
AP2/ERF基因家族转录因子普遍存在于植物中,参与植物体内的各种生物学过程,包括植物的生长发育、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响应等。前期转录组测序的结果发现马铃薯‘加湘1号’一个AP2/ERF家族基因(PGSC0003DMG400012154)在接种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24 h后被显著激活。从接种P.infestans 24 h的‘加湘1号’的总RNA中通过RT-PCR获得了该基因CDS序列为885 bp,BLAST分析显示该基因编码一个295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并且含有1个AP2/ERF结构域,是AP2/ERF转录因子家族中的ERF亚家族的一员。本研究将该基因与XcmⅠ酶切的表达载体pCXSN连接,转化大肠杆菌,通过测序挑选插入正确克隆酶切验证,并成功转化农杆菌。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6.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采用复合酶水解马铃薯淀粉得到低DE值麦芽糊精来制备脂肪模拟物产品。研究酶配比、复合酶添加量、底物浓度、水解时间、水解温度对产品DE值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制备工艺(100 mL反应体系):复合酶配比为中温α-淀粉酶︰普鲁兰酶=4︰6、复合酶添加量1 125 U、底物浓度20%、反应温度60℃、水解时间10 min,此条件下水解产物的DE值为2.92。  相似文献   
17.
《土壤通报》2020,(2):343-351
为探究不同年限连续栽培百合的设施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采用M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连作4年(C4)、连作5年(C5)和连作7年(C7)设施百合红壤中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样品测序后获得细菌和真菌有效序列分别是249003和451044个,细菌和真菌OTUs总数分别是906和298个。Alpha多样性分析显示,随连作年限延长设施百合红壤中细菌香农指数和辛普森指数显著升高,真菌香农指数和辛普森指数显著下降。在物种组成分析中,属于细菌优势菌种的有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mycetes)、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且C4、C5和C7处理土壤中优势菌种占细菌总数比例分别是85.17%、81.04%和81.64%;而真菌菌门中,只有子囊菌门(Ascomycota)一个优势菌种,并且C4、C5和C7处理土壤中优势菌种占真菌总数比例分别93.69%、92.20%、84.31%。不同连作年限土壤中,子囊菌门镰刀菌属(Fusarium)丰度比例达44.02%~58.83%。相关性分析显示,p H值、有机碳、总氮与变形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丰度显著相关;p H与青霉属(Penicillium)显著正相关,与镰刀菌属显著负相关。由此可以认为,连作后土壤细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显著上升,真菌微生物多样性显著下降,同时土壤中细菌的优势菌种有变形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绿弯菌门,在真菌群落组成中子囊菌门占主导,连作后子囊菌门中占主导地位的镰刀菌属数量的增长可能是引起设施百合红壤连作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中国马铃薯》2017,(3):165-177
彩色马铃薯色彩丰富,薯形美观,营养全面,其功能成分花色苷,被公认为是人类健康饮食中的天然抗氧化剂来源。文章概述了彩色马铃薯花色苷的类型、含量、分布以及提取,重点阐述了彩色马铃薯花色苷合成路径的结构基因和调控基因,对彩色马铃薯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马铃薯天然色素资源开发利用和彩色马铃薯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安徽农业科学》2020,(3):171-174
以马铃薯生全粉为原料,料液比为1∶70混合均匀后,再添加30%鲜榨苹果浆。经预煮、糊化、喷雾干燥等工艺处理后以麦芽糊精、单甘酯、白砂糖、牦牛奶粉等添加剂研发马铃薯生全粉早餐粉。确定了生产马铃薯早餐粉的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70,进风口温度180℃,转速17 r/min,麦芽糊精添加量为5%;早餐粉配方最适添加量为60%的喷雾干燥马铃薯全粉、单甘酯5%、白砂糖15%、牦牛奶粉15%。  相似文献   
20.
纵横刀组协同式马铃薯种薯切块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马铃薯种薯切块机械化程度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纵横刀组协同式马铃薯种薯切块装置,对其关键部件进行设计,通过对马铃薯种薯切割过程的力学分析、运动学分析和能量学分析,建立了切种能量的数学模型,确定了影响马铃薯切种效果的主要因素。以切种效率、切种合格率为评价指标,以圆盘刀半径、输送辊与圆盘刀垂直中心距、圆盘刀轴转速和夹持辊轴转速为试验因素,进行了四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和极差分析,结果表明:当圆盘刀半径为180 mm、输送辊与圆盘刀垂直中心距为190 mm、圆盘刀轴转速为115 r/min、夹持辊轴转速为56 r/min时,切种效率为74.5 kg/min,切种合格率为98.8%,满足马铃薯切种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