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9篇
林业   51篇
农学   50篇
基础科学   4篇
  14篇
综合类   307篇
农作物   31篇
水产渔业   21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59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51.
何首林 《茶叶科学》1988,8(1):43-48
在茶树新梢生长旺期,用~(14)C 标记的对-氯苯氧乙酸(P_(51)),对四年生福丁大毫茶树成熟叶片进行定位定量一次性涂布处理,显微放射自显影图象结果表明:P_(51)进入茶树各器官比较迅速,处理后8小时,在茎、叶、顶芽和腋芽中即可见到~(14)C-P_(51)的踪迹。茎、叶主脉维管束是 P_(51)在茶树体内得以进行反复运转的主要通道,而且这种运输表现为多向性。通过叶片的渗入和茎、叶脉、叶柄维管束的运转,进入茶树体内的 P_(51),最终主要是分布和积累在茎的形成层、叶肉栅栏和海绵组织、顶芽和腋芽的分  相似文献   
552.
水稻穗颈维管束数与穗部性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4,自引:3,他引:41  
籼粳亚种间F2群体穗颈大维管束数与穗颈小维管束数、1次枝梗数、1次枝梗粒数、2次枝梗数、2次枝梗粒娄和每穗粒数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穗颈小维管束数与1次枝梗数、2次枝梗数、2次枝梗粒数和每粒数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每穗粒数主要由2次枝梗粒数决定,而2次枝梗粒数主要由2次枝梗数决定,穗颈大、小维管束数和1次枝梗数通过2次枝数影响每穗粒数;穗颈维管束数主要受遗传因素控制,环境条件的影响相对较小,此外  相似文献   
553.
【目的】 研究不同处理对不同序位果柄、胴部和萼筒维管束发育的影响及与萼筒脱落的关系,分析叶片和萼片对萼筒维管束发育影响的差异。【方法】 以杜梨为砧木的香梨为材料,在花序伸长期对库尔勒香梨进行摘叶与摘萼片处理,比较摘叶与摘萼片处理对不同序位香梨果实萼筒脱萼率与果实不同部位维管束数目和面积的影响。【结果】 摘叶使第1、2序位脱萼率降低,第3、4、5序位脱萼率增加;摘萼片处理使第1序位脱萼率降低,第2、3序位脱萼率增加,对第4、5序位影响较小。维管束数目和面积在不同序位间、果实不同部位间均存在差别,即随着花序伸长期进程推移,摘叶与摘萼片处理的第1、2序位维管束数目和面积均呈逐渐增加趋势,第3、4、5序位果柄、胴部、萼筒等部位的维管束数目和面积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摘叶促进第4、5序位维管束数目与第5序位胴部维管束面积的增加;摘萼片促进第1序位至第5序位维管束数目与第1、2、3序位维管束面积的增加(除第2序位胴部维管束面积受到抑制)。【结论】 摘叶对梨果实维管束发育的抑制作用较大,增加果实萼筒脱萼率;而摘萼片处理促进后期维管束数目增长,对果柄维管束的发育有较高的促进作用,降低果实萼筒脱萼率。  相似文献   
554.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地处微山湖北岸,此处湖泊属“草型湖泊”,资源丰富,濒临任城的湖泊面积1333hm^2(2万余亩),相对封闭的水域有400hm^2(0.6万亩)。沿岸带和亚沿岸带水域内浮游植物、着生藻类、水生维管束植物和自养细菌丰富,组成了复杂的生物链,同时各类水生动植物本身亦是鱼、虾、蟹、贝的良好饵料。其水域生产力高,水质良好,发展水产养殖业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555.
桃果实维管束的分布及解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桃果实输导组织分布及结构特征, 以‘大久保’桃果实为试材, 观察了维管束系统的分支体系和分布状况, 并用石蜡切片技术对维管束组织的解剖结构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表明, 桃果实中的维管束分为骨干、分支和毛细3级, 其中骨干维管束又分为种胚维管束、内果皮维管束和中果皮维管束(腹维管束、背维管束及分布在内果皮两侧着生于果柄的维管束) , 分别为种仁、内果皮、中果皮的物质运输通道。种胚维管束韧皮部极其发达, 并伴有三生结构; 内果皮中分布的维管束韧皮部发达; 腹维管束、背维管束粗大且分支较多, 兼具发达的韧皮部及木质部。分支维管束和毛细微管束主要分布在中果皮中。毛细维管束的特点是韧皮部处有腔, 腔体随着果实的发育不断扩大。形态和结构上的不同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 由此推测种仁和内果皮发育需要的营养物质以有机营养为主, 中果皮发育需要的营养物质则涵括有机物、无机物、水分。  相似文献   
556.
维管束是贯穿玉米整株植物的输导组织和支持系统,其特性对玉米高产、稳产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对玉米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作物源-库性状的改善和栽培水平的提高,维管束作为源库之间联系的重要纽带,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对产量形成的作用日益受到育种工作者的重视。本文系统概述玉米根、茎、叶和果穗的维管束表型特征,以及维管系统在水分运输、物质营养运输及机械支撑等方面的功能;探讨维管系统表型的定义及其内涵;整理近年来国内外维管组织表型高通量获取方法并对比分析各种获取方法的优缺点;总结基于组学的维管系统表型-基因型关联组学分析研究进展;最后对玉米维管束系统研究面临的挑战和前景进行讨论,提出以表型组学为切入点,结合细胞生物学、计算机图像处理、计算数学等多学科交叉,高通量、系统获取维管束的表型信息,实现玉米果穗柄维管束表型的精准解析,以期为开展基于组学的结构-功能探究、计算与模拟提供大数据支撑,并为玉米的抗性评价、品种选育及功能机制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57.
558.
海南植物增补(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报道了海南岛新记录的植物,5个新记录属,15个新记录种. 引用的标本全部存放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标本馆(IBSC).  相似文献   
559.
水心病是一种菠萝果实生理性病害,导致菠萝果肉组织的细胞间隙充满细胞液而呈现出水渍状,严重影响果实的食用价值和商品价值。水心病已困扰菠萝产业发展多年,但其发生机制尚不清楚。为了探讨菠萝水心病的发病机理,本研究以菠萝主栽品种巴厘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的方法对菠萝果实水心病发生过程及正常果和水心病果不同组织部位(花托、心皮、果序轴)进行显微观察。结果显示:菠萝果肉细胞结构与水心病密切相关:正常果实果肉细胞结构完整,细胞间隙明显,维管束形态结构完整,韧皮部细胞排列紧密整齐,木质部导管排列规则;而水心病果实果肉细胞受挤压变形,细胞壁破裂导致细胞结构不完整,维管束形态结构破坏,韧皮部挤压变形,木质部导管破坏形成一个空腔,随着水心病的发病进程加深,木质部空腔越大。通过对正常果实和水心病果实不同组织部位的形态观察,发现不同组织部位水心病导致的细胞结构变化基本一致,不同组织部位维管束形态结构存在明显差异,果序轴和花托部位的维管束符合单子叶植物维管束的典型特征,在每个维管束的外围,有厚壁机械组织组成的维管束鞘所包围。而在维管束两端,厚壁细胞更多。维管束鞘的里面为初生韧皮部和初生木质部,无束中形成层。而心皮部...  相似文献   
5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