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8篇
农学   62篇
基础科学   4篇
  19篇
综合类   156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61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51.
4个南瓜栽培种的光合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以中国南瓜(太久秀丽)、印度南瓜(永安2号、巨型南瓜、036号、美国迷你南瓜)、美洲南瓜(晶莹1号)、黑籽南瓜(云南黑籽南瓜)为材料,在生长旺期(开花坐果初期),分别对生长在露地和日光温室中的南瓜用CB-011 光量子自动监控系统对其光合效率变化情况进行检测,同时用用光量子仪进行光量子校核。结果表明:4种南瓜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大体都呈现双曲线型,只是峰值出现的早晚,峰值大小有差异;最高峰出现在下午的15:30左右,次高峰出现在9-11:30,美洲南瓜(晶莹1号)第一峰值出现的最早;蒸腾速率E日变化也基本呈现双曲线型,不同栽培种之间有一定的差别,其中中国南瓜(太久秀丽)水分效率最高,黑籽南瓜最低。  相似文献   
52.
观赏南瓜种质资源引进筛选及创新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培育出长势强、结瓜性能好、抗病性强观赏南瓜品种,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自2000年先后从国内外引进观赏南瓜32份,对引进材料进行了植物学特征调查,并进行连续自交纯化,观察自交后代性状表现,从中选出稳定有观赏价值南瓜资源22份,配制出 ‘皇太子’、‘白雪公主’、‘佛钟’、‘花冠’、‘牵手’、‘花脸’、‘飞碟’、‘朝阳’、‘大铃铛’、‘小金玉’、‘龙女’、‘福星’12个观赏南瓜杂交种,新品种育成后在中国的上海、北京、重庆、安徽、河北、黑龙江、以及山东的寿光等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3.
以中国南瓜(Cucurbita moschata)为试验材料,利用同源克隆和南瓜转录组unigene序列获得2个IMP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将两个基因命名为CmIMP1CmIMP2,GenBank登录号为KP735607和KP735608。CmIMP1基因cDNA全长1 053 bp,包含1个810 bp的ORF,共编码269个氨基酸;CmIMP2基因cDNA全长945 bp,包含1个807 bp的ORF,共编码268个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两个基因均含有磷酸酶家族锂敏感的3个特殊结构域,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这2个南瓜CmIMP与其他植物IMP有较高同源性(63.8% ~ 94.0%),并与葫芦科作物最接近。采用荧光定量PCR研究CmIMP在各组织及逆境条件下的表达模式显示,其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在叶中表达最高,须和幼果次之;盐胁迫和干旱胁迫可强烈诱导CmIMP表达,ABA对CmIMP的诱导较微弱,推测CmIMP在南瓜响应非生物胁迫的分子调控机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4.
吴旭红  吕成敏  冯晶旻 《草业学报》2016,25(12):161-169
探讨外源 NO 供体硝普钠(SNP)对冷害胁迫下南瓜生长和氧化损伤的内在机制。以南瓜银辉2号和青栗为材料,通过室内人工模拟低温逆境的方法,研究 SNP(100 μmol/L)对冷害胁迫下南瓜幼苗生长、叶绿体色素含量、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害导致南瓜幼苗活性氧积累增加,膜质过氧化加剧,光合色素含量下降,渗透调节能力降低,从而显著抑制南瓜幼苗的生长;正常生长条件下, SNP显著提高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显著增加幼苗地上和地下部干重及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H2O2)、类胡萝卜素和氨基酸总量;8 ℃/5 ℃(昼/夜)的低温胁迫下,叶面喷施外源100 μmol/L NO供体硝普钠(SNP),促进了植株生长和干物质积累,显著提高了叶片SOD、POD、APX 和GR的活性以及Pro和可溶性糖含量,减少了H2O2和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积累;外源NO明显提高了南瓜叶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抗坏血酸(ASA)、GSH和可溶性蛋白及氨基酸总量。低温胁迫下,外源NO通过促进抗氧化酶活性、抗氧化剂及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提高,降低H2O2和MDA的积累,保护了细胞膜结构的稳定性,维持了冷害下南瓜幼苗碳氮代谢的正常进行,增强了南瓜的抗冷性。试验条件下,NO对银辉2号的促进作用大于青栗。  相似文献   
55.
研究瓜类与宿根甘蔗不同的套作模式对瓜类、甘蔗产量品质的影响,为瓜类合理套作甘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广西农科院蔬菜所育成的桂蜜2号薄皮甜瓜、丰成2号蜜本南瓜与桂糖21号宿根蔗进行套种,研究适合的瓜类与宿根甘蔗套种模式。结果:甘蔗行距为1.1m的常规行距套种甜瓜,甘蔗的产量最高,为5470.39kg/667m2,甘蔗蔗糖、锤度、重力纯度、蔗汁蔗糖分等甘蔗品质指标最优分别为11.84%、14.72、86.14%和14.15%,同时提高甜瓜的品质。甘蔗常规行距套种瓜类的产量品质比套种在宽窄行距的瓜类产量品质要高,套种在1.1m常规行距的南瓜和甜瓜比套种在宽窄行距的产量分别高13.10%、18.14%,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分别高14.59%、19.24%,南瓜的维生素C含量高24.54%和1.08%,β—胡萝卜素含量则高7.5%。与新植蔗套种瓜类有相同的趋势。建议生产上采用1.1m的常规行距种植甘蔗与甜瓜套种。  相似文献   
56.
宝仁南瓜是Y-8-8-1-6-4和Y-20-5-6配制而成的一代杂交种,其生长势强,第1雌花节位8~10节,坐果性好,连续坐果能力强;果实扁圆形,果皮橙红色,单瓜质量0.8~1.2 kg,可观赏性强;种子裸仁;田间表现较抗白粉病和病毒病,商品性好,风味品质佳;平均每667 m2产量为3170.4 kg,比对照红蜜南瓜增产15.6%。  相似文献   
57.
南瓜籽油的水酶法提取工艺及产品的理化性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提高南瓜籽油的出油率和出油品质,采用水酶法建立南瓜籽油提取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条件,并对南瓜籽油的理化性质和主要营养组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水酶法提取南瓜籽油的较佳工艺条件为:复合酶配比1∶6∶6(酸性蛋白酶∶纤维素酶∶果胶酶)、复合加酶量1.2%、酶解pH值为4.0、酶解温度48℃、酶解时间3 h,南瓜籽出油率为38.34%。对比超临界CO2提取法出油率32.90%和超声波溶剂法出油率44.60%,使用水酶法出油率较高,所提取的南瓜籽油色泽明亮,澄清透明,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植物甾醇和维生素E等营养成分,其理化性质优于其他2种方法提取的油脂,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国家食用油标准,是具有特殊功能的营养保健油源。  相似文献   
58.
秋植小南瓜新品种引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0个小南瓜新品种进行引种试验,结果表明:东升表现为丰产、较早熟、耐热、极耐寒、抗病性强;商品瓜颜色金黄色、光泽度高、瓜形均匀端正、畸形瓜少、耐贮藏、适合长途运输,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可作为当家品种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9.
60.
The effect of traditional food proceesing, preservation and storage methods on vegetable nutrients was studied using cassava, pumpkin and mwage leaves. Traditional cooking method for 90 min for cassava, 50 min for pumpkin and mwage leaves resulted in significant losses in protein, fats and vitamins. Sundrying using traditional mats caused losses of vitamin A of 36.3%, 38.0% and 50.3% for cassava pumpkin and mwage leaves respectively. Storage using earthenware pots for six weeks resulted in significant losses of vitamin C. In general, traditional methods for processing, preservation and storage of vegetables cause significant losses of nutrients, an effect that could account for poor, nutritional status in Morogoro region (Tanzan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