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29篇
  免费   345篇
  国内免费   843篇
林业   74篇
农学   196篇
基础科学   499篇
  644篇
综合类   2023篇
农作物   36篇
水产渔业   42篇
畜牧兽医   2549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37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67篇
  2022年   253篇
  2021年   396篇
  2020年   258篇
  2019年   344篇
  2018年   152篇
  2017年   238篇
  2016年   266篇
  2015年   228篇
  2014年   280篇
  2013年   273篇
  2012年   387篇
  2011年   346篇
  2010年   280篇
  2009年   298篇
  2008年   230篇
  2007年   295篇
  2006年   216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8篇
  1973年   2篇
  195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31.
采用22种限制性内切酶分析了三江白猪线粒体DNA的多态性。结果表明:在60头个体中检出30种限制性态型.归结为7种基因单倍型;其间的差异来自少数限制性位点的突变。单倍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35%,群体遗传多态程度为0.044%。三江白猪遗传多样性非常贫乏,说明三江白猪与地方种猪起源于一个共同祖先,在品种形成早期受到创立者效应的制约。  相似文献   
32.
用正丁醇抽提、硫酸铵分级沉淀、DEAE SepharoseFF和SephacrylS 200柱层系,从瘦肉型猪(PIC344)精液中提取出碱性磷酸酶。纯化倍数11 46,比活为81 23U/mg蛋白。提取液经PAGE和SDS PAGE检测,呈现一条带。该酶相对分子质量为90 12KD,亚基分子质量为48 41KD,该酶为两个相同亚基组成。等电点为8 19,最适pH值9 5,最适温度为40℃,以磷酸苯二钠为底物测得Km值为3 98×10-4mol/L。经分析,Cu2 、Cd2 为酶的抑制剂,Ni2 、Ca2 、Mg2 为该酶的激活剂。选用CuSO4、Cd(NO3)2作酶的抑制类型判断,结果表明,CuSO4为非竞争性抑制,抑制常数为1 32×10-3mol/L,Cd(NO3)2为竞争性抑制,抑制常数为3 33×10-4mol/L。  相似文献   
33.
猪原始生殖嵴细胞(PGCs)建系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从五指山猪(WSZP)近交系第8~13代培育群中,先后选用21头5~10月龄青年母猪,分别于授精后25~30d采集胎儿106个,进行原始生殖嵴(PGCs)细胞分离、培养等建系技术研究。以DMEM F10(1:1)为基础培养液,按添加或不添加生长因子,将培养液分为A、B、C3种,并以STO细胞作饲养层,在38℃、5.0%CO2和湿润的气相中进行培养建系。结果获得胚胎生殖嵴细胞(EG)细胞系6个细胞株,其中1个EG细胞株传至11代、2个传至5代、1个传至4代、2个传至3代冻存。并进行了AKP染色、体外分化、冷冻-解冻复苏和嵌合体制作等鉴定研究。研究发现:不同胚龄对EG细胞建系具有一定影响,不同培养液对EG细胞建系效果不同,STO细胞饲养层的质量是建株、传代、冷冻-解冻复苏的关键因素之一。EG细胞系的初步建立,为今后筛选进入种系的EG细胞系、实施体外基因操作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34.
多拉菌素在猪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多拉菌素在猪体内进行为期45d的药代动力学研究。长白×杜洛克杂交猪10头,临床健康,驱净寄生虫,体重36~50kg,以300μg/kg体重剂量分别通过静脉和肌肉注射给药。动物给药后在不同时间内分点经颈静脉采血。血浆样品用乙腈沉淀处理,上清液过C18富集柱,用甲醇提取多拉菌素并进行衍生化反应,以反向HPLC测定猪血清中的药物浓度。药代动力学参数用计算机程序MCPKP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动物经静脉和肌肉注射给药后,血浆药物浓度分别可测至30d和25d,2种途径的药物浓度时间曲线均符合二室开放模型。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为:静脉注射T1/2α(1.092±0.66)d,T1/2β(6.11±2.73)d,AUC(274.19±119.89)μg/(L·d);肌肉注射T1/2α(0.056±0.022)d,T1/2β(3.20±1.34)d,AUC(223.51±65.20)μg/(L·d),CMAX(28.99±10.69)μg/L,Tp(1.24±0.87)d。多拉菌素肌肉注射的生物利用度为81.5%。结果显示多拉菌素在猪体内具有吸收分布较迅速、体内分布容积大、消除缓慢和生物利用度相对较高的特点,提示多拉菌素在猪体内作用的长效性主要由该化合物的自身特性所决定,而与给药途径和使用的溶剂关系不大,研究结果对指导临床正确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5.
此文运用PCR-RFLP技术检测催乳素受体(PRLR)基因在撒坝猪群体中的多态性分布,并采用最小二乘分析模型初步统计分析基因多态性与部分生产性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PRLR基因等位基因B及其基因型BB在群体中占优势,频率分别为0.6594和0.4438;PRLR基因在群体中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头胎繁殖性状有利等位基因B对生长性状无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6.
选择新生仔猪15头,分别于出生当日(0 d)、出生后3d及7d屠宰取样,制作肝脏电镜切片进行组织学分析,并测定肝脏中DNA、RNA含量及常规生化指标。结果显示:新生仔猪肝细胞中内质网、线粒体等细胞器都很丰富,而且各细胞器的结构已经发育成熟。肝脏质量在仔猪出生后1周尤其是3d内迅速增加(P<O.01),远远快于体重增加的速度。仔猪肝脏的蛋白质含量在生后1周也迅速增加(P<O.01);而肝糖原贮备在刚出生时较高,出生后迅速下降(P<O.01)。仔猪出生后肝脏中DNA和RNA浓度的变化趋势正好相反,前者在出生后3d内明显下降(P<O.05),4~7d又有增加趋势,而RNA浓度以3d为最高。试验结果表明,仔猪到出生时肝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发育成熟。仔猪出生以后,肝脏的生长发育十分迅速,不仅肝细胞的数量快速增加,肝细胞的体积也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37.
采用微卫星标记多重扩增结合荧光标记检测技术,对152头金华猪种群的30个微卫星位点的不同基因型与生长发育性状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显著性检测。结果显示SW 2476、SW 0215、SW 24等3个微卫星位点不同基因型间的出生重差异显著;SW 902、S0143、SW 0215、S0228、SW 24等5个微卫星位点不同基因型间的60日龄重差异显著;S0178、S0218、S0255、S0155、SW 951等5个微卫星位点不同基因型的4月龄重差异显著;而S0217微卫星位点的不同基因型的6月龄重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38.
39.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back‐fat thickness (BF), at mating of sows, on the maternal and newborn circulating lipids, expression of placental fatty acids (FA) transporters and lipid accumulation in placenta. Full‐term placentas were obtained by vaginal delivery from BFI (9–14 mm; n = 37), BFII (15–19 mm; n = 43) and BFIII (20–27 mm; n = 38) sows according to BF at mating, and frozen placental sections were analysed for fat accumulation.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sows of day 105 pregnancy and from cord blood at delivery. 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 levels were evaluated with real‐time RT‐PCR and Western blotting. Our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BFII females ha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litter weight and placental efficiency, decreased maternal triglyceride (TG) and non‐esterified fatty acids (NEFA) levels, decreased maternal IL‐6, TNFα and leptin levels compared to BFIII females (< .05). BFIII sows were associated with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newborn TG levels, increased newborn glucose, IL‐6 and TNFα levels compared to BFI or BFII sows (< .05). BFI and BFII females had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lacental TG, NEFA and cholesterol (CHOL) contents compared to BFIII females (< .05). Moreover, decreased CD36, FATP1, FABP4, and FABP1 mRNA and protein and FATP4 protein expression, and increased LPL activity were also observed in BFIII group compared with BFII group (< .05). PPARγ mRNA and protein and lipogenic genes such as SREBP‐1c, ACSL1, ACCα, FAS and SCD mRNA expression were downregulated or upregulated, respectively, in the placentas of BFIII sows compared to BFI or BFII sows (< .05). Overall,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there is no advantage, in terms of litter live size, litter weight and placental FA transport and metabolism, in performing the mating of sows with BF>19 mm.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