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044篇
  免费   2259篇
  国内免费   3853篇
林业   6338篇
农学   4020篇
基础科学   5507篇
  3638篇
综合类   33043篇
农作物   2939篇
水产渔业   3485篇
畜牧兽医   14149篇
园艺   3570篇
植物保护   2467篇
  2024年   587篇
  2023年   1914篇
  2022年   2029篇
  2021年   2130篇
  2020年   1983篇
  2019年   2497篇
  2018年   1204篇
  2017年   1987篇
  2016年   2608篇
  2015年   2635篇
  2014年   3707篇
  2013年   3669篇
  2012年   4764篇
  2011年   4737篇
  2010年   4462篇
  2009年   4408篇
  2008年   4836篇
  2007年   4294篇
  2006年   3684篇
  2005年   3409篇
  2004年   2369篇
  2003年   2502篇
  2002年   1824篇
  2001年   1709篇
  2000年   1446篇
  1999年   988篇
  1998年   899篇
  1997年   753篇
  1996年   782篇
  1995年   753篇
  1994年   633篇
  1993年   539篇
  1992年   509篇
  1991年   484篇
  1990年   424篇
  1989年   403篇
  1988年   148篇
  1987年   113篇
  1986年   66篇
  1985年   57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32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31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10篇
  1976年   10篇
  1975年   17篇
  1973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本文在概述福泉市农业种植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农业种植结果的相关影响因素,并从合理利用土地、合理使用水资源、提升技术水平等方面提出农业种植结构的优化措施,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2.
23.
远缘杂交及异源多倍化导致许多重要作物的起源与进化,而芸薹属栽培异源四倍种是研究作物异源多倍化的模式系统之一。异源多倍体是如何调控及协调来自不同二倍体祖先的不同基因组的遗传行为及基因表达,是过去二十年间的研究热点和重要的生物学问题。利用不断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一方面揭示出芸薹属及其他多倍体物种基因组表现出动态性质,即在形成初期及长期进化过程中持续发生遗传及表观遗传的变化;另一方面发现异源多倍化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的基因表达模式改变,包括非加性表达、超亲表达、表达水平显性、部分同源偏向表达、基因剂量平衡效应等现象。上述基因组结构、表观遗传改变以及基因表达模式的调控,使新产生的多倍体得以成功进化为新物种。  相似文献   
24.
李磊 《河南农业》2021,(10):49-49
一、试验目的根据固始县农业环境条件,结合小麦品种特征特性进行播量优化试验和示范,以期获取优质小麦适期播种的最佳播种量数据,为构建优质小麦协调合理的群体结构,为小麦优质、高效生产奠定基础。二、试验方法(一)试验地点稻茬麦区试验基点安排在郭陆滩镇太平村太平农业种植合作社。试验地较为平坦,排灌方便。土壤为轻壤型水稻土,肥力较高。前茬作物为水稻,每667 m2产量550 kg。  相似文献   
25.
26.
市场结构、生产决策与绿色农产品供给不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绿色农作物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6.08%,绿色农产品总量占农产品总量的9.35%,远不能满足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需求。从生产者的视角探讨市场结构、生产决策对绿色农产品供给的影响,结合当前中国小农户生产趋近于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特征,利用生产者决策分析影响绿色农产品市场供给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绿色农产品外部性的存在导致了市场供给不足;市场集中度的提升有利于绿色农产品的供给;政府补贴、简化绿色食品认证及加大对绿色生产技术的宣传有利于促进绿色农产品的供给;规模经济通过降低长期平均成本来促进小农户增收,从而刺激绿色农产品的供给;绿色农产品生产技术水平的改善有利于绿色农产品供给的增加。  相似文献   
27.
28.
山蜡梅(Chimonanthus nitens)为腊梅科腊梅属常绿灌木,其叶片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该研究首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和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DPPH)联合试验法,对山蜡梅叶片提取物的清除自由基活性及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蜡梅叶甲醇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其中安徽黄山、六安和市售的山蜡梅叶对0.4mg/mL DPPH自由基的半数清除浓度分别为2.23、2.31和2.82mg/mL.利用液质联用和清除自由基进行联合分析,山蜡梅叶甲醇提取物的主要成分为C7H12O6、C15H18O9、C15H14O5、C22H26O19和C27H30O16.其中,C15H18O9、C15H14O5和C27H30O16有着较强的清除自由基活性.3种活性化合物可能分别为咖啡酸葡萄糖苷、三羟基黄烷醇和芦丁,其中咖啡酸葡萄糖苷和三羟基黄烷醇为首次从山蜡梅中发现的.  相似文献   
29.
文章详细介绍了辽宁省地方标准《数字林业数据库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库结构》修订的思路,并对修订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