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市场结构、生产决策与绿色农产品供给不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绿色农作物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6.08%,绿色农产品总量占农产品总量的9.35%,远不能满足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需求。从生产者的视角探讨市场结构、生产决策对绿色农产品供给的影响,结合当前中国小农户生产趋近于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特征,利用生产者决策分析影响绿色农产品市场供给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绿色农产品外部性的存在导致了市场供给不足;市场集中度的提升有利于绿色农产品的供给;政府补贴、简化绿色食品认证及加大对绿色生产技术的宣传有利于促进绿色农产品的供给;规模经济通过降低长期平均成本来促进小农户增收,从而刺激绿色农产品的供给;绿色农产品生产技术水平的改善有利于绿色农产品供给的增加。  相似文献   
2.
玉米病害、产量和品质的形成是品种遗传特性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19个玉米品种为材料,分析了不同基因型玉米在不同区域的病害、产量、粗蛋白、粗淀粉、粗脂肪、赖氨酸差异。结果表明:19个玉米品质的稳定性既由基因型控制也受环境互作效应影响。基因型起内因作用;互作作用中玉米种植及生长的时间(播期与生育期等)×区域特征(资源与逆境等)是不同生态区病害、产量、品质差异的主要外因;独立作用中年度间的气候变化对玉米不同生态区病害、产量、品质影响较大,其中气象条件中温度适宜程度、降雨量、湿度与病害(弯孢叶斑病与南方锈病)的发生发展呈正相关,产量与日照呈正相关且系数较大(为0.21),粗淀粉与日均温呈正相关,粗脂肪与日照呈正相关;不同生态区随着纬度的降低,吐丝后的降雨量增加,玉米病害加重,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小豆和绿豆茎基感病部位的真菌组成,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对小豆和绿豆茎基感病部位的真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豆和绿豆6个茎基感病部位真菌群落样品测序优化后共得到231个OTU (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共同OTU为97个。2种作物茎基感病部位真菌群落中共同的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优势菌纲为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优势菌目为肉座菌目(Hypocreales),优势菌科为从赤壳科(Nectriaceae)。对优势菌属分析发现,小豆和绿豆茎基感病部位镰刀菌属(Fusarium)处于绝对优势,相对丰度分别为32.94%和18.38%。Alpha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绿豆茎基感病部位的真菌群落丰度高于小豆茎基感病部位的真菌群落丰度,但二者真菌群落多样性相似,为进一步研究小豆和绿豆茎基感病部位真菌群落的致病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延缓棉花打顶后主茎叶衰老的生理机制及对产量与品质的影响,2010-2011年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调节剂与对照对常规棉国欣3号与杂交棉国欣8号打顶后棉花主茎倒2叶衰老生理特性、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调节剂(棉太金、DPC片剂、DPC粉剂)处理较对照增加了2品种打顶后至吐絮中期主茎叶叶绿素a及总叶绿素含量,提高了2品种盛花期至初絮期单株棉花光合速率,尤其在盛花期较为明显;显著提高了2品种的打顶后至吐絮中期主茎叶的POD活性,提高了国欣3号吐絮前与国欣8号吐絮后主茎叶SOD活性,而对CAT活性影响不明显;2品种主茎叶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在吐絮前有所提高及在吐絮后明显提高,明显降低了2品种初絮期的活性氧最高峰值与MDA含量,提高了吐絮中后期单株绿叶数;增加了2年2品种的籽棉总产量,显著提高了2010年国欣3号与2年内国欣8号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整齐度,提高了2年国欣3号马克隆值;增加了2品种打顶后至吐絮中期主茎叶叶绿素a及总叶绿素含量,提高了此时期的单株光合速率,增加了吐絮中后期单株绿叶数,延长了后期光合时间,增加了霜前花率、平均铃重及籽棉总产量,且优化了部分籽棉品质。  相似文献   
5.
段鹏飞  赵地 《玉米科学》2017,25(6):107-112
试验以河南主推的玉米为材料,分别在豫东、豫中、豫中南、豫南、豫北各生态区选用大田进行试验,研究不同基因型玉米间作对玉米多种抗病性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生态区玉米间作较单作在南方锈病、褐斑病、弯孢叶斑病方面表现出一定的抗病性。豫东:蠡玉16||浚单22,群体平均抗病率26.02%;豫中南:蠡玉16||浚单22,群体平均抗病率10.29%;豫中:登海602||郑单958,群体平均抗病率28.11%;豫北:登海602||郑单958,群体平均抗病率45.44%;豫南:登海602||郑单958,群体平均抗病率33.29%。两种基因型玉米间作后增产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