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9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131篇
林业   59篇
农学   97篇
基础科学   109篇
  154篇
综合类   472篇
农作物   41篇
水产渔业   16篇
畜牧兽医   77篇
园艺   23篇
植物保护   4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1.
为了揭示矮牵牛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并更好地应用于育种工作,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142份矮牵牛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在供试材料中,筛选到具有多态性的ISSR引物17个,共扩增出多态性条带132条,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多态性条带数为7.8条,多态性条带比率为82.5%。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范围在0.401 5~0.931 8间,这说明矮牵牛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通过软件计算结果表明,142个矮牵牛品种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653 5±0.285 3,Nei基因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374 4±0.123 6,平均Shannon信息多样性指数为0.552 6±0.148 6。将矮牵牛材料聚类结果与其花色、花型、植株类型、品种来源作比较,呈现一定的相关性,这为矮牵牛优良品种的选育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2.
目的:通过对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文献的同被引分析,得出其研究热点。方法:下载SCI数据库中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文献及其引文,统计引文频次,取被引频次超过33、累计百分比约为10%58篇文献作为高被引论文,对来源-引文矩阵进行层次聚类分析,利用Ucinet软件对高被引文献的同被引矩阵进行k核分析,阅读文献得到该主题的研究热点。结果:高被引文献聚类分析得到6个研究热点。结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热点主要集中于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数据的分析处理、生物网络中功能模块的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数据库建立、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拓扑结构的分析、关于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的分析软件、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预测。  相似文献   
93.
黄河三角洲野生枸杞金属元素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测定了黄河三角洲地区野生枸杞、黑果枸杞、宁夏枸杞、山东梁山枸杞中7种金属元素的含量.借助统计学软件(R 2.13.1)对不同地域枸杞中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野生枸杞的金属含量与黑果枸杞有很大差别,与宁夏枸杞较为接近,但又有自己独特的优势.研究结果可为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域野生枸杞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4.
对45份臂形草种质材料进行20个指标的形态学分析。结果表明:臂形草属材料的形态指标间差异极显著,且主成分分析说明最长茎伸展长度、节间长、叶长、叶宽等植株的数量性状均为第一影响因素,其形态变异明显,遗传表达多样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试材料可分为3类,本地材料明显为1类,引进材料分为2类。  相似文献   
95.
[目的]分析基于最小编码长度的基因数据聚类算法的聚类效果,以期为基因数据聚类提供新的方法。[方法]将基因数据的聚类看成是高维混合数据的聚类,通过对基因数据进行预处理后,再利用主成分分析将基因数据降维,降维后基因数据呈类高斯分布,这样分布的基因数据能够被一个简单的基于有损数据压缩的聚类算法进行有效的聚类,而该基于有损数据压缩的聚类算法是根据聚类后使基因的总体编码长度最小原则对基因进行聚类的。试验中分别利用该新算法与传统聚类算法对酵母和拟南芥基因数据进行聚类,并通过基因聚类内部评价和功能评价来验证该新算法的有效性。[结果]通过利用酵母和拟南芥基因数据对新算法的验证试验表明,该研究中的新算法得到的聚类效果优于传统聚类算法,且避免了聚类数需要主观确定和对初始聚类中心敏感等问题。[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基因数据聚类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聚类方法。  相似文献   
96.
在对连云港市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进行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当下连云港市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策略: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做强现代化农业示范产业园区;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做好现代农业物流产业;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97.
98.
为确定区域森林的主体功能和林业建设重点,使其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林业经济和优势明显的生态服务体系格局,选取贵州省册亨县自然地理、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和森林状况等指标,用因子分析与系统聚类相结合的数量化划分方法,进行了县级林业发展区划数量化分区,结果表明:先用因子分析建立因子分析模型,再用较少的几个载荷大量信息的因子进行系统聚类的林业发展区划数量化划分方法,不仅克服了以往区划以定性分析为主的弱点,而且还能剔除常规划分方法中各指标间的相关性;通过对影响册亨县各乡镇林业发展的30个指标的因子分析,建立因子分析模型,用6个载荷89.945%信息量的因子对贵州册亨县的14个乡镇进行系统聚类,结果可将册亨县分为5个区。此研究不仅丰富了林业发展区划理论,而且还可对贵州林地保护利用等林业规划及其相关产业的区划、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9.
The detection of Mycobacterium paratuberculosis organisms in bovine faeces by isolation was compared with that by the microscopical examination of Ziehl-Neelsen stained faecal smears for the presence of clumps of acid-fast M. paratuberculosis organisms. Faeces were obtained from cattle naturally or experimentally infected with M. paratuberculosis as well as from uninfected cattle. Microscopical examination was an unreliable method for the detection of M. paratuberculosis organisms since the organisms were only detected in 99 (=55.9%) of 177 culturally positive faecal samples. In addition, clumps of acid-fast organisms indistinguishable from M. paratuberculosis were also observed in three of 18 samples from cattle free from Johne's disease and in 18 of 37 culturally negative samples from paratuberculous cattle. When M. paratuberculosis organisms were added to faeces from an uninfected cow, results showed that isolation attempts should be positive when 15 or more M. paratuberculosis organisms per gram of faeces are present.  相似文献   
100.
中草药大黄的小波变换红外光谱的聚类分析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FTIR)扫描41种不同品种大黄(Rheum palmatum L.)红外指纹图谱,建立了中草药大黄的红外指纹图谱,运用小波变换技术对近红外光谱进行压缩,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对红外数据进行处理,可以有效地鉴别不同产地的大黄,减少训练时间,结果与传统鉴别的结果基本一致.红外光谱法可用于中药大黄的质量控制,为中草药大黄的鉴定提供理论依据和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