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4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准噶尔盆地硬蜱区系考察与名录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蜱类与人类疾病关系密切,可以携带和传播多种重要病原.准噶尔盆地是我国第二大盆地,地处新疆北部,是我国虫媒疫病的自然疫源地.2010年~2012年期间,通过对新疆准噶尔盆地硬蜱区系考察与分类研究,共采获硬蜱标本19466枚,隶属5属21种,以草原幸蜱(Dermacentor nuttalli Olenev)、亚洲璃眼埤(Hyalomma asiaticum asiaticum Schulze)和银盾车蜱(Dermacentor niveus Neumann)为优势种类,分别占总蜱数的27.76%、23.39%、19.96%.该考察结果填补了近十几年来准噶尔盆地蜱类缺乏系统考察的空缺,考察名录代表了噶尔盆地最新蜱类物种.  相似文献   
2.
根据GenBank上已发表的毒株,设计了一对引物扩增PRRSV新疆株N基因片段;将N基因克隆到pMD18-T,在亚克隆到pGEX-6p-1原核表达载体上,构建重组质粒pGEX-6p-N;在37℃条件下,经终浓度为1mmol/L的IPTG诱导表达4h后,获得了可溶性融合蛋白;经SDS-PAGE电泳检测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该融合蛋白分子量约为39kDa,与预期结果一致,并能与PRRSV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且非特异性背景很低。  相似文献   
3.
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猪Ⅱ型圆环病毒(PCV2)全基因组序列,设计合成了2对特异性引物。将PCV2新疆分离株(PCV2-XJ)用PK15细胞培养数代,从细胞培养物中提取病毒总DNA,并取其作为模板,PCR扩增出病毒全基因和结构基因(ORF2)。将PCR回收产物克隆到pMD18-T载体,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MD18-TPCV2和pMD18-T-ORF2,并对筛选出的阳性质粒进行测序。应用序列分析软件对测序结果分析可知,克隆得到的PCV2-XJ基因组全长1 768 bp。通过序列分析结果显示,PCV2-XJ与国内外PCV1、PCV2参考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9.5%~99.7%和68.7%;与HuB08(FJ041151)参考株核苷酸同源性最高(99.7%)。PCV2-XJ株ORF2基因与参考株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高达99.3%和98.8%。  相似文献   
4.
影响牛乳中体细胞数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三坪牛场19头泌乳奶牛的体细胞测定资料进行统计,利用SAS8.1软件分析了胎次、泌乳月和乳区对SCC的影响,为有效指导该场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胎次和泌乳月对SCC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乳区对SCC有显著的影响(P0.05)。SCC随胎次的增加而增加,SCC在泌乳后期有升高的趋势,左前和右后两个乳区SCC明显高于另外两个乳区,当一个乳区SCC超过50万/mL时,其相邻乳区SCC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口蹄疫病毒结构蛋白VP1参与构成病毒粒子的主要中和抗原位点,是4种结构蛋白中最易发生变异的。在病毒传代过程中,对VP1基因进行遗传变异分析是口蹄疫疫苗研制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为此,作者扩增了经不同宿主系(乳鼠、BHK21细胞)连传不同代次的AsiaⅠ型毒株的VP1基因,并对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毒株间核苷酸同源性为99.4%~99.8%,推导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8.6%~100%;制苗毒株经过不同宿主系有限传代后,与传代前的原毒(MF1)相比,VP1基因未发生大的变异,主要抗原位点较稳定,说明以此种方式获得的制苗毒株制备的灭活疫苗是稳定的,适用于该毒株流行区域内相关家畜的免疫预防。  相似文献   
6.
口蹄疫双佐剂灭活疫苗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口蹄疫二价灭活疫苗(O型、AsiaⅠ型)常规使用法国SEPPIC公司206佐剂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缓释作用更强的双佐剂成分疫苗。通过MTT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液相阻断ELISA法检测口蹄疫抗体效价及攻毒试验测定PD50来评判该双佐剂疫苗与常规疫苗的效果差异。结果显示,双佐剂疫苗组细胞免疫水平(淋巴细胞刺激指数SI为1.235±0.060)比常规佐剂疫苗组(SI为1.115±0.035)和对照组(SI为1.010±0.045)高,与常规疫苗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双佐剂疫苗组O型和AsiaⅠ型抗体与常规佐剂疫苗组相比,全剂量组抗原量较充分,两组抗体水平差距不大;1/3剂量组和1/9剂量组由于抗原量较少和强缓释作用,导致抗体水平明显较低。攻毒保护结果为双佐剂疫苗组略高于常规佐剂疫苗组,前者每头份疫苗AsiaⅠ型为9.0 PD50,O型为11.84 PD50,后者每头份疫苗AsiaⅠ型为9.0 PD50,O型为9.0 PD50。由分析结果可见,双佐剂疫苗可引起较好的细胞免疫应答和缓释作用,达到好的攻毒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