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7篇
  6篇
综合类   15篇
水产渔业   2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以薄片牡蛎(Dendostrea folium)成体鳃组织为材料制备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标本,对其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并运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将18S-28S核糖体RNA基因定位于中期染色体上。FISH探针是通过PCR扩增介于18S-28S rRNA基因之间的ITS和5.8S rRNA基因序列,并在PCR扩增过程中掺入了Biotin-11-dUTP进行生物素标记。结果显示,薄片牡蛎的单倍染色体数目为n=10,全部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与大多数已知巨蛎属牡蛎的染色体核型相似。ITS探针在薄片牡蛎中期分裂体相上产生两簇FISH信号,分别杂交于2号染色体短臂的近端粒区域。本研究首次报道了薄片牡蛎的中期染色体核型以及18S-28S核糖体RNA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  相似文献   
32.
崔婧  骆剑  严峰  陈国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3,(18):7843-7845,7848
[目的]为探讨驼背鲈商业饲料中维生素的适宜添加量提供依据。[方法]以L-抗坏血酸-2-磷酸镁盐为维生素C源,以胆钙化醇为维生素D3源,研究饲料中维生素添加水平对驼背鲈生长和体组织成分的影响。[结果]饲料中未添加维生素组驼背鲈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维生素添加组,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浓度为70 mg/kg、维生素D3浓度为2 000 IU/kg组驼背鲈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饲料中添加维生素并不影响鱼体的肥满度和内脏比指数,但却对肝体比指数有显著影响。鱼体水分、蛋白质和灰分含量不受饲料中维生素添加水平的影响,然而对鱼体脂肪含量的影响显著。[结论]以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为指标,驼背鲈幼鱼饲料中维生素C的适宜添加量为70 mg/kg,维生素D3的适宜添加量为2 000 IU/kg。  相似文献   
33.
为了阐明大型海藻针叶蕨藻对海水养殖废水的净化效果,设置针叶蕨藻密度为20,60 120 mg·L~(-1)实验组和无针叶蕨藻的对照组,每组3个重复,分析海水养殖废水中NH_4~+-N、NO_2~--N、NO_3~--N的浓度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各实验组水质处理效果均较好;实验进行8 d后,20 mg·L~(-1)处理组NH_4~+-N去除率为99.91%,NO_3~--N去除率为25.80%,;60 mg·L~(-1)处理组NH_4~+-N去除率99.96%,NO_3~--N去除率为25.39%;120 mg·L~(-1)处理组NH_4~+-N去除率为99.94%,NO_3~--N去除率为64.15%。不同处理组NO_2~--N浓度基本无变化。在NH_4~+-N去除速率方面不同处理组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34.
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单因子和正交试验,研究了温度、光照、盐度、pH值和氮、磷、铁、硅等营养盐对翼茧形藻(Amphiprora alata)生长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翼茧形藻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0~38℃,最适温度为30℃;适宜光照为500~10 000 lx,最适光照为5 000~10 000 lx;适宜盐度为2~80,最适盐度为60;适宜pH值为4~9,最适pH为7.5。经方差实验,在天然海水中添加10 mg.L-1NaNO3-N、2 mg.L-1NaH2PO4-P、0.2mg.L-1FeC6H5O7-Fe、40 mg.L-1Na2SiO3-Si,培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5.
不同海区养殖的马氏珠母贝珍珠质颜色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不同环境对珍珠质颜色的影响,本研究将遗传背景相同的马氏珠母贝分布于海南黎安、广东流沙、广西北海和广西防城4个不同的海区养殖.一年后,用CSE-1型成像色度仪测量4个区域贝壳珍珠质的颜色,记录相应的颜色参数Lab值.结果显示,不同海域养殖的贝壳珍珠质颜色显示了不同的特征,其中广西北海、广西防城和海南黎安这3组贝壳珍珠质颜色较为接近,均表现为明度高、偏黄绿;而广东流沙与这3个地区的色差较大,表现为明度低、黄绿杂色浅、偏白色的特征.  相似文献   
36.
基于toxR基因的河流弧菌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河流弧菌的toxR基因设计了6对引物,分别为F1、F2、F3、F4、F5、F6.以标准河流弧菌HL01、HL02、HL03、HL04做梯度PCR检测.试验结果表明,仅F2和F4能获得分子量分别为332 bp和358 bp的目的条带.利用其他27株非河流弧菌进行PCR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引物F2和F4的特异性较强,但F2和F4这两对引物的灵敏度也有一定的差异,F2的灵敏为9.3×103 cfu/ml,F4的灵敏度为9.3×102cfu/ml.  相似文献   
37.
波纹唇鱼消化道黏液细胞的类型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阿立新蓝过碘酸雪夫试剂染色法,研究了波纹唇鱼消化道黏液细胞的类型和分布规律。波纹唇鱼黏液细胞在消化道各部位均有分布,不同部位黏液细胞密度和类型均有差异。在靠近消化腔的部位分布Ⅱ型黏液细胞;在黏膜层基部多分布Ⅲ型和Ⅳ型黏液细胞。口咽腔、舌和食道部位主要分布Ⅱ型和Ⅳ型黏液细胞;小肠和直肠黏膜层顶部主要分布Ⅱ型和Ⅳ型黏液细胞,基部主要为Ⅲ型和Ⅳ型黏液细胞。  相似文献   
38.
在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黎安港选择1.5龄企鹅珍珠贝插核培育游离海水珍珠,20个月后收获优质游离珍珠43颗。全部43颗珍珠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它们共聚为3个类群,类群彼此间珍珠的直径、珠层厚度、重量以及与金珠的色差均存在显著差异;第1类和第2类群珍珠的明度L值、黄蓝特征b值以及与白珠的色差相似,而且均与第3类珍珠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第1类和第3类珍珠的红绿特征a值相似,而且均与第2类珍珠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珍珠颜色的L值与珍珠的直径、珍珠质层厚度以及珍珠的重量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567、-0.617和-0.523;a值和b值均与珍珠的直径、珍珠质层厚度以及珍珠的重量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珍珠的直径、珍珠质层厚度、珍珠的重量与白珠色差以及金珠色差之间都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9.
DNA条形码是应用有足够变异的标准化短基因片段对物种进行快速、准确鉴定的新的生物身份识别系统。2003年,加拿大Guelph大学Hebert等首次正式提出了DNA条形码概念,2004年成立了生物条形码联盟,目前有来自50个国家的两百多个组织成为其成员,2007年5月加拿大Guelph大学组建了世界上第一个DNAbarcoding鉴定中心,2009年1月正式启动“国际生命条形码计划”,中国科学院代表中国与加拿大、美国和欧盟共同为iBOL4个中心节点。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基因COI具有引物通用性高和进化速率快等优点,是理想的动物DNA条形码,不过,COI在植物中应用效果较差,因此,核糖体ITS序列和质体rbcL、matK和trnH—psbA等序列也相继被引入植物的DNA条形码研究。虽然DNA条形码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面临巨大挑战,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DNA条形码可以广泛应用于生物的分类和鉴定,是一种简便、高效、准确的物种鉴定技术,已经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研究中取得了显著成果,是生命科学领域发展最快的学科前沿之一。本文从DNA条形码的开发、应用、国内相关文献研究现状、DNA条形码面临的挑战以及发展前景等进行了综合分析,以期推动我国DNA条形码和分类学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40.
为探讨马氏珠母贝与大型海藻的最佳混养体系,分别设置马氏珠母贝稚贝与针叶蕨藻、麒麟菜、长茎葡萄球藻混养实验组及马氏珠母贝稚贝对照组,记录养殖过程中养殖水体NH_4~+-N,NO_3~--N的浓度变化及马氏珠母贝稚贝的存活率。结果表明,实验组在养殖过程中可保证较好的水质状况,稚贝存活率也高于对照组;长茎葡萄球藻混养实验组对养殖水体的NH_4~+-N,NO_3~--N处理效果最优,分别在第47天和第49天达最低值[(0.015±0.003)mg·L~(-1)和(0.266±0.002 mg·L~(-1)],该组的稚贝存活率和藻体日增体质量(0.86 g·d-1)均最高(93.33%);不同混养实验组的马氏珠母贝平均壳高日增长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