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2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6篇
  7篇
综合类   64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61篇
畜牧兽医   58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风险(risk)是由一种或多种危害因子而引发危害事件的一种可能性或概率。危害因子可能属于物理的、化学的、微生物的范畴,病原微生物中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都可成为引发危害事件的风险因子。评估某一因子是否对人或其他生物构成威胁以及所危害的程度显得至关重要。事实上,存在于环境中的危险因子及其多种可能的传播途径都会引发多种危害性事件。因此,要想充分了解并揭示由危害因子引发危害的概率,以及其随后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并非易事。风险评估则是对不良结果或不期望事件发生几率进行描述及定量的系统过程,现已被视为一种用于揭示存在于环境中的各种危害及其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影响的方法。论文主要对食源性寄生虫风险评估的方法进行全面阐述。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单次血管注射喹酸(Oxolinicacid)和氟甲喹(Flumequine)后,在鳗鱼(Muraenesoxcinereus)体内的代谢规律及残留情况。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法进行喹酸和氟甲喹的检测,检测低限(LOD)1ng/ml;定量限(LOQ)5ng/ml。喹酸和氟甲喹的代谢过程均可以用一级代谢二室模型来描述,喹酸的分布半衰期:0·18h,消除半衰期:14·84h,总体清除率0·07L/kg·h;氟甲喹的分布半衰期:0·19h,消除半衰期:9·38h,总体清除率0·07L/kg·h。两种药物在鳗鱼体内都有很强的“首过效应”,易在胆汁中积累;给药72h后,喹酸和氟甲喹在可食用组织肌肉中的残留量分别为36·1ng/g和21·8ng/g,低于目前国外要求的最高残留量50ng/g和75ng/g。  相似文献   
13.
模拟水产养殖实际,每天以剂量为50μg/g(鱼体重)的恩诺沙星分别给吉富罗非鱼、中国对虾投喂药饵,周期为7d,研究恩诺沙星在罗非鱼和对虾体内的残留与代谢规律,制定停药期。实验结果发现,恩诺沙星在鱼、虾体内均代谢为环丙沙星。在停药的"零"时,鱼肌肉、肝脏和血液中恩诺沙星的含量分别为(3 61±1 02)μg/g、(5 96±2 12)μg/g、(1 25±0 23)μg/mL,消除半衰期分别为15 61,16 83,17 19h。鱼肌肉中代谢物环丙沙星的最高含量为(0 22±0 06)μg/g,消除半衰期67 3h;中国对虾体内恩诺沙星与环丙沙星的最高含量分别为(1 68±0 41)μg/g、(0 066±0 03)μg/g,消除半衰期分别为27 9,33 6h。在本实验条件下,建议罗非鱼的停药期为22d,中国对虾为12d。  相似文献   
14.
鹿角菜是一种含胶量丰富的食用海藻,自古以来野生野长,尚未被人们养殖利用。2005年8月初开始对鹿角菜进行了采苗育苗的研究。自然界海藻的成熟与温度密切相关,在水温18.4℃以下,即10月上中旬~11月下旬,是鹿角菜采苗育苗的最适宜季节。培育幼孢子体适宜盐度为18,在此条件下各实验组幼孢子体生长良好,假根毛生长特别繁茂。在大面积育苗中,每厘米苗绳培育出多达60株的健康幼苗,育苗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5.
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技术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曲霉毒素是危害较大的毒素之一,给食品、饲料和畜牧等行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由于它的强致病性及强致癌性,很早就受到了广大科学家及国际粮农组织的广泛关注。针对黄曲霉毒素的众多检测技术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比较了优缺点,为更好的检测黄曲霉毒素提供了理论依据。针对黄曲霉毒素的高度毒性,提出防治措施,以期保护公众健康、减少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6.
将烟草环斑病毒(Tobacco ringspot virus)和番茄环斑病毒(Tom ato ringspot virus)的CP基因及RNA2基因序列引物,合成特异性RT-PCR检测引物,对烟草环斑病毒和番茄环斑病毒的感病植物组织进行了PCR扩增反应,结果显示,感染了烟草环斑病毒和番茄环斑病毒的植物组织的PCR产物均出现600 bp和470 bp特异性扩增条带,而其他病毒均未出现扩增条带,证明这两对引物具有烟草环斑病毒和番茄环斑病毒的鉴定特异性。将提取的烟草环斑病毒和番茄环斑病毒总RNA做梯度稀释,测定该检测体系的敏感度,结果显示,此体系最低可检出烟草环斑病毒和番茄环斑病毒提取的RNA模板浓度为234 pg/μl和264 pg/μl。表明,复合RT-PCR是一种可同时检测烟草环斑病毒和番茄环斑病毒的快速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利用PCR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风信子黄腐病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风信子黄腐病菌(Xanthomonas hyacinthi,XHA)的fimA基因,合成了1对特异性引物JAAN/JARA ,目的片段为226 bp,用来检测样本中有无目标细菌.用XHA全菌体免疫家兔,获得抗血清,建立了检测风信子黄腐病菌的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技术.用上述两种方法对风信子黄腐病菌和人工接种发病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可以准确、灵敏地检测风信子黄腐病菌及带菌样品,方法简单、快速、实用,可以在口岸检疫中推广使用,以减少风信子黄腐病菌进入中国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HPLC/MS法对呋喃唑酮及其代谢物AOZ在罗非鱼体内残留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取高效液相色谱(HPLC)与质谱(MS)连用技术研究呋喃唑酮[3 (5 硝基糠醛缩氨基) 2 唑烷酮]及其主要代谢产物3 氨基 2 唑酮(AOZ)在罗非鱼体内的残留规律。该方法对呋喃唑酮及其代谢物AOZ的检出限分别为10μg/kg、1μg/kg。给罗非鱼投喂剂量为30mg/(kg·d)的呋喃唑酮药饵7d.结果表明,罗非鱼肌肉中呋喃唑酮和AOZ的含量分别在停药6h后和停药"零时"达到最高,分别为413.00±91.68μg/kg、31.15±9.68μg/kg,24h后呋喃唑酮含量就低于检出限,而肌肉中AOZ的含量在528h后才低于1μg/kg。鱼肌肉中呋喃唑酮和AOZ的消除半衰期分别为9.34h、38.2h,平均消除速率分别为22.7μg/(kg·h)、0.058μg/(kg·h)。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鱼肌肉中呋喃唑酮代谢很快,而AOZ却很难消除。考虑到呋喃唑酮的代谢物AOZ在罗非鱼体内不容易消除,在本实验条件下,建议给罗非鱼投喂呋喃唑酮药饵的停药期至少在22d。  相似文献   
19.
采用自行建立和优化的依赖解旋酶DNA恒温扩增(HDA)检测体系,建立HDA检测方法对大肠埃希氏菌O157:H7进行检测。采用大肠埃希氏菌O157:H7的rfbE基因为目的片段设计特异性引物,建成可快速检测大肠埃希氏菌O157:H7的HDA检测法,进行了特异性和灵敏度试验,并与普通PCR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所建立起的检测法,灵敏度为4.3×103 cfu·mL-1,灵敏度与普通PCR方法相当。大肠埃希氏菌O157:H7的依赖解旋酶DNA恒温扩增检测方法具有普通PCR的特异、灵敏等特点,并且对仪器要求更低,用普通水浴槽即可进行反应。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20.
二化螟抗药性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分析了二化螟的发生危害与暴发原因,对其抗药性情况及抗性机理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已有研究表明:解毒酶活性升高、靶标不敏感性以及蛋白质的螯合作用与二化螟抗药性形成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