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6篇
林业   3篇
农学   28篇
基础科学   21篇
  35篇
综合类   112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2篇
园艺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41.
【目的】比较不同品种苦瓜果肉中皂苷总含量、7种单体组成含量及抗氧化性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差异,为明确苦瓜中主要皂苷单体组成含量,筛选高皂苷含量及高活性的苦瓜品种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用香草醛-高氯酸法测定13个苦瓜品种皂苷总含量,高效液相法测定7种皂苷单体含量、总抗氧化能力指数(ORAC),并评价其抗氧化活性,采用4-硝基酚-2-D吡喃葡萄糖苷法测定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同时分析组成含量和活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3个不同品种苦瓜果肉皂苷总含量呈显著性差异,含量变幅为(0.52—1.20)g/100g DW,平均值为0.79 g/100g DW,变异系数为21.65%。7种皂苷单体含量的平均值依次为:苦瓜苷A(Momorcharaside A)5.32μg·g-1 DW,苦瓜皂苷A(Momordicoside A)25.42μg·g-1 DW,Karaviloside XI 3.96μg·g-1 DW,苦瓜皂苷F2(Momordicoside F2)66.95μg·g-1 DW,苦瓜皂苷K(Momordicoside K)183.70μg·g-1 DW,(23E)-3β,7β,25-trihydroxycucubita-5,23-dien-19-al 40.13μg·g-1 DW,Kuguacin N 3.87μg·g-1 DW。不同品种苦瓜总皂苷ORAC指数变幅为2 747.76—15 584.07μmol Trolox·g-1,平均值为8 879.48μmol Trolox·g-1,变异系数为34.91%;α-葡萄糖苷酶IC50值变幅为1.55—4.96 mg·m L-1。【结论】不同品种苦瓜果肉皂苷总含量、单体组成含量、抗氧化活性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有显著差异。皂苷是苦瓜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主要物质基础,但并非苦瓜抗氧化活性主要贡献物质。(23E)-3β,7β,25-trihydroxycucubita-5,23-dien-19-al是主要活性单体。  相似文献   
42.
[目的]获得蚕蛹蛋白高效分解菌,探索其有关酶学性质。[方法]从腐败蚕蛹中采用稀释平板分离蛋白高效分解菌。先进行菌株的初筛:取采集的样品2g,分别加入装有LB培养基的摇瓶中,置摇床上180r/min,37℃培养4~5d。将发酵液稀释一定倍数,涂布法进行分离,根据酪素培养基中单菌落透明圈和菌落直径比值(H/C)大小,选取H/C比值较大的菌株进行复筛。将初筛得到的待测菌株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32℃摇床培养60h。发酵液离心(4000r/min,5min)后取上清,测定酶活力,并比较不同菌株发酵液蛋白酶pH、温度作用范围。对筛选出的菌株所产中性蛋白酶再进行pH值条件下酶活力稳定性测验,酶活力热稳定性试验,及不同金属离子对中性蛋白酶活力的影响试验。蚕蛹粉采用筛选出的菌株固体发酵后,于60℃烘箱烘干,测定其中小分子蛋白含量。[结果]经筛选得到1株产中性蛋白酶的KB细菌,在摇瓶发酵条件下其酶活达到589.08U/ml,发酵蚕蛹粉后中小分子蛋白含量达到15.09%,比未发酵的对照和实验室现用菌株发酵分别提高了95.72%和15.67%,这表明KB菌株在蚕蛹粉发酵中优于实验室现用菌株。KB菌株所产中性蛋白酶在pH值6.5~9.0条件较稳定,pH值8.0为其最适pH值,在pH值8.0、温度55℃条件下处理0~30min时的酶活较稳定,残余酶活力在90.0%以上。[结论]初步获得蚕蛹蛋白高效分解菌。  相似文献   
43.
利用抗青枯病能力较强的桑树资源人工组配了24个杂交组合,并鉴定其抗病能力;对具有不同抗性水平的杂交组合的叶片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物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进行比较分析。抗病能力鉴定结果表明,24个桑树杂交组合对青枯病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04-19×抗10和69×98-8为2个强抗组合。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桑树叶片中的POD活性与桑树杂交组合抗青枯病能力有密切关系,强抗性杂交组合的POD活性明显高于感病杂交组合。可将桑树叶片中的POD酶活性作为生化遗传标记之一,并结合常规抗病鉴定方法应用于桑树抗青枯病品种的杂交亲本选择。  相似文献   
44.
早花烤烟氮、磷、钾吸收规律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此试验研究了广东南雄早花烤烟生长期间天气变化和氮磷钾三大元素的吸收和积累规律。结果表明,移栽后烤烟对短日照时数处理不敏感,不会致其生育期提前;移栽后遭遇15℃以下的低温是烟株提早开花,提前进入生育期的主要原因,且气温越低,开花越早;烟草叶内氮含量和磷含量的急剧减少可作为烟草进入成花阶段的标志;打顶后早花烤烟氮磷钾三大元素进入快速积累期,施用速效氮肥以保证驳枝上叶的正常发育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5.
试验旨在研究桑叶粉和发酵桑叶粉对胡须鸡饲养后期屠宰性能、肉品质及盲肠菌群的影响。选用95日龄岭南黄Ⅲ号胡须鸡392只,随机分为7组,即对照组,5%、10%、20%桑叶粉组,5%、10%、20%发酵桑叶粉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4只鸡(7公7母)。预试期4 d,正试期28 d。结果表明:①与对照组相比,除10%桑叶粉组外,其余各试验组鸡半净膛率显著降低(P<0.05);10%发酵桑叶粉组鸡全净膛率显著降低(P<0.05),20%发酵桑叶粉及10%桑叶粉组鸡全净膛率极显著降低(P<0.01);饲喂5%发酵桑叶粉或20%桑叶粉使胡须鸡腿肌率分别极显著或显著降低(P<0.01;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胸肌剪切力和桑叶粉各组腿肌剪切力值均有所下降,但只有10%桑叶粉组胸肌剪切力值显著下降(P<0.05);20%桑叶粉组腿肌pH45 min显著增加(P<0.05);各试验组腿肌b*值均有所降低,其中20%桑叶粉组显著降低(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5%、10%桑叶粉组鸡盲肠大肠杆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各试验组盲肠乳酸菌与大肠杆菌比值有提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以上试验结果,桑叶粉可在胡须鸡生长后期日粮中添加至10%,发酵桑叶粉可添加至20%。  相似文献   
46.
火焰树为木兰纲唇形目紫葳科火焰木属植物.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火焰树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药理成分,具有抗疟、抗菌、抗惊厥、抗炎、镇痛、抗氧化、降血糖等药效作用,在非洲传统医学中被广泛用于治疗精神障碍、疟疾、细菌感染、HIV、血液循环不良等疾病。火焰树不同部位具有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不同,本文对火焰树树皮、叶和花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系统阐述,并分析其开发应用前景,以指导火焰树资源的利用。  相似文献   
47.
选用初始体重为2.43(±0.03)g的吉富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随机分为5组,分别投喂含0、8x105、4x106、2x107、1.5×108 CFU/g嗜酸乳酸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的试验饲料,记为G0 、G1、G2、G3和G4.养殖42 d后,测定罗非鱼的生长指标、体成分、血清非特异性免疫相关酶活性和肠道细菌数量.结果显示,G3和G4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蛋白质效率(PER)均高于G0,但未到达显著水平;饲料系数(FC)以G3最低,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饲料中添加乳酸菌对罗非鱼全鱼水分和灰分含量没有显著性影响,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差异不显著.与G0相比,添加嗜酸乳酸菌可提高罗非鱼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其中G3组SOD活性显著升高.饲料中添加嗜酸乳酸菌能降低罗非鱼肠道细菌总数,其中G2和G3显著低于G0;G2、G3和G4罗非鱼肠道中大肠杆菌数与G0相比显著降低;罗非鱼肠道乳酸菌数量随嗜酸乳酸菌添加水平的增加呈现升高的趋势,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各组罗非鱼肠道双歧杆菌数量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嗜酸乳酸菌可一定程度促进吉富罗非鱼的生长,提高血清SOD和AKP活性,降低肠道中细菌总数,抑制大肠杆菌生长.  相似文献   
48.
罗欢  黄兵 《江西农业学报》2013,25(4):115-117
研究了不同发酵温度对固定化微生物制氢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发酵温度为35℃时,其最大累积产氢量为496mL,平均比产氢速率为15.8 mL/(h.g)。  相似文献   
49.
以烤烟K326为材料,分析了不同采收时期调制前后氨基酸含量的变化以及对感官评吸的影响。结果表明:调制前各氨基酸含量随着采收时间的推迟呈上升趋势;调制后各氨基酸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除天冬氨酸和脯氨酸外,其余各氨基酸在调制后的含量明显小于调制前的含量。在推迟5d采收时,评吸结果明显优于正常采收和推迟10d采收,且对氨基酸含量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50.
为探讨以养蚕生产大宗副产物蚕沙制造养分丰富的有机肥料技术,直接采用含有约10%桑枝和5%桑叶的蚕沙为主要原料,以废弃蘑菇基料作为调理剂进行好氧堆肥,研究蘑菇基料的不同添加比例对蚕沙好氧堆肥腐熟条件中的温度、pH、含水率等因素以及堆肥中养分的影响。用90%蚕沙+10%蘑菇基料(处理1)、75%蚕沙+25%蘑菇基料(处理2)、100%蚕沙(对照)制造堆肥,均可在6 h达到最高温度(分别为64.4、66.0、68.3℃),但处理1组的高温持续时间较短,处理2组和对照组的高温持续时间在5 d以上,达到无害化卫生标准规定。处理1组和对照组堆肥中的含水率较高,处理2组可降低堆肥中的含水率及pH。从堆肥中的养分来看,各处理均可增加堆肥中的磷、钾含量,但处理1组和对照组均存在氮素损失(分别下降0.62%、5.84%)的问题,而处理2组由于降低了堆肥的pH,因此比初始状态增加4.19%的氮素含量。综合以上试验结果认为,在蚕沙堆肥过程中添加25%的废弃蘑菇基料有利于改善堆肥的反应条件,提高堆肥的氮素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