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61篇
园艺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运用多倍体诱导技术与杂交育种技术相结合的办法,选育出桑树多倍体杂交组合粤桑51号。该杂交组合群体整齐,生长势旺,叶大肉厚,产量高,叶质优,耐剪伐,种子产量高且发芽性能好。春季春季成熟叶片长25.0cm~31.0cm,宽幅20.0cm~27.0cm,平均单叶重8.0g~12.0g。在初选圃,同等条件下小区桑叶产量比对照种塘10×伦109提高了23.6%,在复选圃,产叶量比对照种提高了17.2%。饲养两广2号蚕品种,春秋平均万头产茧量提高5.7%,万蚕茧层量提高6.3%,100kg桑产茧量提高6.8%。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利用植物叶面营养促进剂“万丰露”喷施桑叶,调查药液对1—2龄小蚕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万丰露”对小蚕的发育没有不良影响,并且对蚕的眠起和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一、研137×7湘农村试养情况我省养蚕季节高温持续时间长,6—8月份月平均温度一般都超过25℃,最高日温常超过30℃,超过蚕生理适温范围,对养蚕极为不利。尤其在新发展蚕区,设备条件差,技术薄弱,养蚕收成低,甚至全部失收,但高温期桑树生长快,产叶量高,又是争取多养岙,多收益的大好时机。据仙圹镇1991年高温期养种量约占全年40%,单张产茧18.75kg,比全年平均单产低11.5%。如何养好高温  相似文献   
5.
“粤椹大10”简称“大10”,是我所育成的三倍体果桑品种,已于2006年1月通过了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该品种果粒大、产量高、品质好,果长径2.5~6.2cm,果横径1.3~2.0cm,  相似文献   
6.
1基地建设的作用与意义广东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桑树生长期长,全年可以养蚕7~8造20多个批次,因而产量高,经济效益较大。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广东省在蚕业科学技术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一批重大的科研成果,使蚕桑科学技术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形成了广东独特的种桑养蚕体系,平均667m2桑园产茧量超过100kg。从80年代起,广东蚕业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逐步向粤北的翁源、清远、英德、乳源、曲江,粤西的化州、高州、雷州、徐闻、罗定、德庆、郁南等地区转移,对广东蚕业的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粤…  相似文献   
7.
通过杂交育种的方法,初步选育出强健好养、经济性状优良的301和502两个细纤度品种,并组配一代杂交组合,试养成绩表明,该品种强健、好养,孵化眠起齐一。全龄经过19-20d,幼虫生命力、虫蛹生命力与“9·芙×7·湘”相当,全茧量1.30~1.35g,茧层量0.25~0.27g,茧层率19.0%~20%。一茧丝长850—900m,净度93分,可制4A级以上的生丝。  相似文献   
8.
采用NaF水溶液进行累代或隔代添食的方法,选择"研137"、"丰一"、"7N"、"湘F"四个元母种,组配成四元杂交组合"研·丰×7N·湘F"进行室内及农村试养,并参加广东省新蚕品种品比鉴定.结果表明,该杂交组合耐氟性能强,综合经济性状优于现行生产品种"9·芙×7·湘".  相似文献   
9.
家蚕品种对人工饲料摄食性的测定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105个家蚕的原种或杂交种进行了人工饲料摄食性测定试验,其中有39个二化中系品种,47个二化日系品种,10个多化性品种,中×日系四元杂交种5个,日×中系四元杂交种4个。结果表明:日系品种的摄食率明显高于中系品种,多化性品种也明显比中系品种好,但不及日系品种;中×日系明显比日×中系强;中系大部分品种拒食,品种间差异不甚显著;日系、多化性品种间摄食率差异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0.
利用抗青枯病能力较强的桑树资源人工组配了24个杂交组合,并鉴定其抗病能力;对具有不同抗性水平的杂交组合的叶片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物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进行比较分析。抗病能力鉴定结果表明,24个桑树杂交组合对青枯病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04-19×抗10和69×98-8为2个强抗组合。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桑树叶片中的POD活性与桑树杂交组合抗青枯病能力有密切关系,强抗性杂交组合的POD活性明显高于感病杂交组合。可将桑树叶片中的POD酶活性作为生化遗传标记之一,并结合常规抗病鉴定方法应用于桑树抗青枯病品种的杂交亲本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