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9篇
农学   9篇
  6篇
综合类   63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10篇
  2023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以煤矿尾矿区土著先锋植物猪屎豆(Crotalaria pallida Ait.)为研究对象,开展了3种基质配比、4种丛枝菌根接种后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从宿主生物量、菌根侵染率及侵染强度、50 g干土中的孢子数、根系活力看,A4菌根是最适合梅州明山矿区先锋植物猪屎豆的优势菌种,菌剂与基质优势组合是A4B1;(2)不同菌种、植株及地上部/地下部对镉、锌、铜、镍、锰5种重金属元素的吸收-排斥效应是不同的.从镉元素看,与对照A5相比,A1、A3、A4菌根促进或抑制对镉吸收-排斥效应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这3种菌根结合猪屎豆可作为明山废矿区镉污染丛枝菌根-植物联合修复的优势菌种;4种菌根对促进或阻止铜、锰吸收-排斥效应均不显著;(3)覆土少的(覆2 cm厚黄土于9 cm厚煤矸石上)相应高于不接种且覆土厚(覆7 cm厚黄土于4 cm厚煤矸石上)的,说明接种菌根具有抵消由于覆土少而导致的植株生物量降低的潜力,极大地节约了复垦费用,综合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相似文献   
62.
以不同树龄(1龄、2龄、4龄)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的成熟叶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和显微观察法,对叶片形态和组织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树龄对桐花树的叶片形态和组织结构均有显著的影响,随着树龄的增大,叶面积呈增大趋势,且4龄树的叶面积显著大于1龄和2龄,比叶重基本不变,而叶片长宽比则呈减小趋势;叶片的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和疏松度均呈先降后升趋势,且4龄树的叶片组织结构密度和疏松度显著增大;成熟叶上、下表皮细胞大小变化不大;上表皮角质层逐年增厚,而下表皮角质层逐年变薄;盐腺细胞则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63.
随机选择山地放养五华三黄鸡30只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体尺、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血液生化指标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的五华三黄鸡在体尺上存在差异,公鸡的体尺高于母鸡;公母鸡的屠宰率、胸肌率和腹脂率差异不显著.公母鸡肉色和熟肉率胸肌均显著低于腿肌,但胸肌失水率均显著高于腿肌;公母鸡胸、腿肌粗蛋白与粗脂肪含量均差异显著.公母鸡血液各生化指标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64.
平远稀土尾矿区植被恢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闲置时间和人为干扰的程度,将粤东平远稀土尾矿区分为3个亚区:Ⅰ区,闲置约10年,迄今未采取任何人为措施进行修复;Ⅱ区,闲置约10年,当地居民采用厩肥对土壤进行改良;Ⅲ区,闲置时间25~30年,15年前开始种植香根草和马尾松进行人工恢复.对其上植被进行调查发现,Ⅰ区的盖度5%~8%,且物种数只有3种,生活型仅草本1种;Ⅱ区盖度约57%~68%,植物种数为25,生活型有草本、亚灌木和灌木3种,Ⅱ区又可分成不同的草本植物群落;Ⅲ区盖度最大、为86%,植物种数为12,生活型有草本和乔木两种.尾矿土壤中添加厩肥后,土壤肥力和含水量提高,较适合于植物定居,其多样性显著增加.马尾松、香根草等禾本科植物和芒萁、蜈蚣草、乌毛蕨等蕨类植物对尾矿土壤有较强的适应性,在粤东稀土尾矿区早期建立马尾松、豆类植物、香根草等禾本科植物和芒萁等蕨类植物的群落是加快其植被恢复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5.
[目的]建立刨花润楠SSR-PCR最佳反应体系,从樟科树种SSR引物中筛选多态性高的引物,并对刨花润楠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方法]对影响PCR反应体系的5个因素设置7个水平,利用正交设计L_(16)(4~5)进行优化,确定最佳体系,并用该体系从187对候选引物中进行引物筛选。利用软件POPGENE1.32、PowerMarkerv3.25、FSTAT、GenAlex6.5、Structure2.3和POPTREE分别计算观测等位基因数目(Na)、观察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多态性信息量(PIC)、基因流(Nm),进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和UPGMA法聚类分析。[结果]刨花润楠最佳体系(20μL)为:Taq酶1.0 U、dNTPs 0.25 mmol·L~(-1)、Mg~(2+) 1.25 mmol·L~(-1)、引物0.5μmol·L~(-1)、模板50 ng。最终筛选出12对具有多态性高的SSR引物。Na、Ho、He和PIC的平均值分别为15.083、0.576、0.751和0.722,表明种群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Nm平均值为1.500,种群间存在频繁的基因交流;UPGMA将24个种源聚为3类,与Structure分析结果一致。[结论]本研究成功优化了刨花润楠SSR-PCR反应体系,并获得12对适用于刨花润楠的SSR引物,刨花润楠种群遗传多样性丰富,种群间存在频繁的基因交流,24个种源可聚为3类。  相似文献   
66.
针对传统低盐固态发酵酿造酱油风味较差的问题,通过后期添加优选的嗜盐乳酸菌和耐盐酵母,进行有机酸发酵和醇酯发酵.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得到酱油多菌种混合阶梯发酵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蛋白质水解完成后,浇淋盐水降温,接入1%的乳酸活化种子液,在35℃下有机酸发酵7d;有机酸发酵完毕,浇淋盐水降温,添加0.5%的鲁氏酵母种子液,15 d后按1∶1的比例加入蒙奇球拟酵母种子液,醇酯发酵35 d.在此工艺条件下酿造的酱油,无论是感官指标还是理化指标都比未添加乳酸菌、酵母菌以及仅添加乳酸菌或酵母菌发酵的酱油好,其乳酸和总酯的含量明显提高,甚至可与日本特选酱油相媲美.  相似文献   
67.
利用蛹虫草培养残基制作发酵型含乳饮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蛹虫草培养残基、奶粉和带活菌酸奶为主要原料制作发酵型含乳饮料,其最佳配方为料水比1:12、每100 mL蔗糖添加量6g.与葡萄糖配比2:1、每100 mL奶粉添加量10g、每100 mL带活菌酸奶添加量为25 g;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8h,可制得具有虫草特有风味且酸甜适中口感好的新型发酵含乳饮料.  相似文献   
68.
对生长在广州海珠涌和黄埔涌中食蚊鱼(Gambusia affinis)目标器官组织结构变化进行观察,调查广州河涌污染现状及对食蚊鱼的毒性效应,探究利用鱼类作为指示生物去评价城市河涌水污染的现状。选取宝岗大道、洪德、赤岗和苗艺路段4个采样点,并设置对照点。食蚊鱼采集分别于2012年12月(冬季)和2013年6月(夏季)进行,每个采样点的食蚊鱼总数在200尾以上。使用水质监测仪测定各采样点的水质参数,包括pH值、温度、电导性和溶解氧。对食蚊鱼的肝脏、性腺、鳃和肠等器官进行石蜡组织切片,H-E染色,荧光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并拍照。结果表明,海珠涌和黄埔涌水污染严重,属IV或V类水质。仅苗艺路段冬季的溶解氧高于5 mg/L,其余采样点溶解氧为1?3 mg/L。食蚊鱼由于供氧不足,其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主要器官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形态结构变异:肝细胞界限模糊,毛细血管扩张充血,部分肝细胞空泡化,出现一定数量黄棕色色素细胞团。多数卵母细胞发育停滞在II时相和III时相阶段。鳃小片上皮细胞增生肿大、充血,出现呈球状或棒状的动脉瘤;相邻鳃小片出现融合,鳃丝软骨出现增生和扭曲肿大现象。精巢及肠道则无明显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广州河涌水污染十分严重;食蚊鱼肝脏、性腺和鳃组织对河涌水体污染的毒性反应十分敏感,可以作为监测及评价城市河涌水污染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69.
不同淡水水位对桐花树幼苗生理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索红树植物在淡水淹浸胁迫下的响应机制,在广东梅州试验地用5个水位淡水种植红树植物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幼苗1年,研究不同淡水水位对桐花树幼苗生理生态的影响。5个水位梯度处理是:0、1/4、2/4、3/4、4/4水位。结果表明:0、1/4、2/4组幼苗的成活率、茎高、茎径、分枝数、叶片数、叶面积、根数、根长和根直径均显著高于3/4和4/4;茎高增量表现为:2/4>1/4>0>3/4>4/4,茎径增量表现为:1/4>2/4>0>3/4>4/4;0、1/4和2/4组幼苗的根、茎、叶的生物量、单株生物量均显著大于3/4和4/4组。幼苗叶片和根中的SOD和POD酶活性表现为当达到2/4淹水位时呈显著升高,且随淹水位加大而呈显著升高的趋势;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和可溶性糖含量均表现为0、1/4、2/4与3/4、4/4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且随水位的升高呈下降趋势。其在3/4淹水位里淹浸270天仍生长良好,可知桐花树耐淹水能力较强。从桐花树的生理生态特性考虑,其适宜种植在淡水河流滩涂和湖泊及水库的消落带上,其种植位置可以在最低水位线以上。  相似文献   
70.
为研究17α-甲基睾酮(17 α-methyltestosteron,MT)对生长发育期间的雌性食蚊鱼形态雄性化及目标基因表达的影响,并探讨臀鳍雄激素受体基因(ARα) mRNA表达水平作为监测养殖水体雄激素类污染物的有效生物学标记的可行性,使用浸浴法以0.5、5、50和500 nmol/L 4个MT浓度为雌性食蚊鱼幼鱼染毒,设置对照组和平行组,暴露实验持续21 d,定量测定了幼鱼体长(BL)、体质量(BW)、身体健康指数(CF)以及臀鳍第3鳍条长度(FL)、分节数(FJ)和最宽处宽度(FW);ARα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雌性幼鱼暴露21 d后BL、CF均没有显著变化,只有高浓度组(50和500 nmol/L)食蚊鱼的BW有显著下降(P<0.05);雌性幼鱼臀鳍第3鳍条FJ显著增加,FL随之延长,并且FW也出现显著增宽(P<0.05);雌性幼鱼暴露于MT21 d之后,ARα mRNA表达水平呈现与剂量相关的上升(P<0.05).MT的雄激素效应明显,导致雌鱼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形态雄性化;ARα基因mRNA表达水平可作为监测养殖水体雄激素类污染物有效的生物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