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7篇
  19篇
综合类   78篇
农作物   17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lus subtilis)S9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溶菌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研究共分离了976株细菌分离物,发现来自甘蔗根围的1株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S9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终极腐霉(Pythium ultimum)和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在PDA平板的对峙培养过程中不形成抑菌圈,但4 d后可使上述植物病原真菌的菌丝溶解.扫描电镜观察发现S9菌株在待测的立枯丝核菌表面形成了溶菌斑.S9菌株对立枯丝核菌的作用过程是通过吸附在病原真菌的菌丝上,并随菌丝生长而生长,而后产生溶菌物质消解菌丝体.液体共培养测定也证明了S9菌株具有上述作用.本研究还发现,S9菌株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真菌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鲜红毛壳菌(Chaetomium cupreum)和球毛壳菌(Chaetomiumglobosum)的生长没有影响.盆栽试验证明了S9菌株可有效地控制立枯丝核菌(R.solani)引起的番茄苗期病害.S9菌株与其它拮抗真菌混合具有促进防治植物病原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的潜力.  相似文献   
32.
尖孢镰刀菌的遗传多态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尖孢镰刀菌是重要的植物维管束病原真菌。近年来,有关该菌的遗传多态性研究报道很多,本文着重综述了利用营养体亲和群、DNA多态性技术研究尖孢镰刀菌专化型、小种及其相互关系等方面的进展,同时介绍了对棉花枯萎病菌、瓜类枯萎病菌及尖孢镰刀菌小种起源等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33.
稻瘟病菌温度敏感型突变体的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紫外诱变,筛选获得了274个稻瘟病菌的温度敏感型突变体,这些突变体在25℃下可以生长,而在33℃下不能生长。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有32个突变体的致病性显著降低; 在33℃条件下,不萌发的有7个;有12个萌发后停止生长,不能形成附着胞;有9个可以形成附着胞,以后停止生长;有4个形成膨大透明且成串生长的附着胞,随后停止生长。有些温度敏感型突变体形成子囊壳的能力也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34.
抗稻瘟病水稻材料谷梅2号中主效抗稻瘟病基因的成簇分布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应用由籼稻组合中156/谷梅2号衍生的304个重组自交系,构建了由177个标记组成、覆盖12条水稻染色体的连锁图谱,定位控制水稻稻瘟病抗性的主效基因。前期定位的控制对中国稻瘟菌菌系92 183(小种ZC15)穗瘟抗性的基因Pi25(t)的位置得到进一步确认,位于第6染色体标记A7和RG456之间,与A7和RG456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7和15 cM;发现群体对菲律宾稻瘟菌菌系Ca89(4谱系)的叶瘟抗性由单基因控制,将该暂命名为Pi26(t)的基因定位于第6染色体标记B10和R674之间,与B10和R674的遗传距离分别为5.7和25.8 cM。两个基因座位上的抗病等位基因均来源于谷梅2号,表明谷梅2号中存在控制水稻稻瘟病抗性的基因簇。  相似文献   
35.
报道了1个从稻瘟病菌诱导的水稻近等基因系H7R/H7S中克隆的类GMPOZ基因--OsBTB,通过测序获其全长cDNA并分析了该基因的序列特征。根据水稻基因组序列数据库搜索,将OsBTB基因定位在水稻基因组第2染色体上。Northern和Western杂交结果表明,OsBTB基因在水稻近等基因系H7R/H7S中均受稻瘟病菌诱导表达,且在非亲和与亲和互作中表达差异明显。定量PCR结果表明该基因的表达模式与所选取的抗性及抗性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一致。综合结果提示该基因可能参与了稻瘟病菌诱导的抗性反应。  相似文献   
36.
以潮霉素抗性为选择标记的毛壳霉原生质体转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PEG方法,将含有潮霉素抗性标记的质粒pCB1003转化毛壳霉原生质体,并在高于毛壳霉敏感的潮霉素浓度下筛选转化子。转化率达1~2个转化子/μg质粒DNA。以潮霉素抗性的毛壳霉转化子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及其产物的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潮霉素抗性基因已整合入毛壳霉染色体。稳定性试验表明,所获得的转化子可通过有丝分裂稳定传代。  相似文献   
37.
植物异三聚体G蛋白功能与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三聚体G蛋白参与许多植物进程,包括种子萌发,茎的伸长,根的生长,果实发育以及植物对光,臭氧,激素,病原菌的反应等。文章就植物中异三聚体G蛋白偶联信号途径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并重点讨论了植物异三聚体G蛋白的功能及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38.
稻瘟病菌附着胞发育相关信号传递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附着胞的分化、形成和成熟是稻瘟病菌成功侵入寄主的前提.稻瘟病菌识别不同的胞外信号,可通过环化腺苷酸(cAMP)信号途径、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转导途径和Ca2+信号途径等不同的信号途径来调控附着胞发育.结合这些信号传递途径相关基因及其信号途径间关系的研究论述了调控稻瘟病菌附着胞分化和发育的信号传递的分子机理.  相似文献   
39.
利用稻瘟病菌(Magnaporthegriesa)连续6个发育时期的材料构建了一个混合cDNA文库。文库滴度,重组率和插入片段长度等质量分析表明,构建的文库包含完整的稻瘟病菌基因,可用于病菌基因表达分析。利用该文库获得了7456条5′端表达序列标签(ESTs)(GenBank收录号:(CK909944 ̄CK913666和CK928583 ̄CK932582),生物信息分析表明:EST序列拼接出2975个假定独立转录本(TUTs),冗余度为60.1%;从cDNA文库中筛选出大量的低丰度表达基因,约占TUT总数的79.8%,说明在文库中基因组成类型的复杂性较高;在所有TUTs中,功能未知基因约占85.5%,编码ECM33蛋白和疏水蛋白等病菌致病相关的注释基因高丰度表达,进一步表明该cDNA文库反映了病菌侵染和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的状况。  相似文献   
40.
从浙江省豌豆和蚕豆病株上获得两个病毒分离物,编号为P-935和B-934.人工摩擦接种6科19种植物,P-935能侵染4科13种植物,B-934能侵染4科14种植物,除菜豆外,它们在这些植物上的症状十分相似。P-935和B-934的钝化温度为50-55℃,稀释限点为10 ̄(-3)-10 ̄(-4),体外保毒期分别为5天和4天。两个分离物均能由桃蚜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毒,用昆诺藜作繁殖寄主均提取到了大量病毒粒子,提纯病毒粒子球形,平均直径25nm。病毒外壳蛋白均由两种亚基组成,分子量分别为42.5kD和21.2kD,感病叶片组织中观察到了无定形的泡状内含体,在琼脂双扩散试验中,P-935和B-934均能与蚕豆萎蔫病毒(BBWV)抗血清(血清型Ⅱ)形成清晰沉淀线。根据以上特性,P-935和B-934均被鉴定为蚕豆萎蔫病毒,且都属血清型Ⅱ.初步调查表明杭州郊区豌豆病毒病均由BBWV引起,蚕豆病毒病主要有BBW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