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篇
农学   26篇
基础科学   4篇
  1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影响发芽小麦粉粘度值的因素及改善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若兰 《粮食储藏》1999,28(3):40-46
文章阐述了影响发芽小麦Brabender最高粘度值的因素及改善芽麦份品质的方法,并通过中心组合设计,采用响 应面分析法,得到了最高粘度值与发芽时间和芽麦率之间的无雹二次回归方程又通过多种因素的正交试验自理发芽小麦,由直观分析得到面份中添加抑制剂是影响最高粘度值的主要因素,是改善品质的最有效途径,并同时获得多因素的最佳工艺条件。最后采用添加抑制剂的方法处理发芽小麦面粉,通过多项式回归最高粘度值与抑制  相似文献   
12.
不同储藏条件下糙米品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将供试3种糙米(粳米、杂籼米和纯籼米)分别放在低温、常温、高温和真空条件下储藏,定期测定其浸出液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的变化.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糙米的浸出液电导率呈增加趋势,低温储藏的增加最小,真空储藏的次之,常温储藏的增加较大,高温储藏的增加最大;低温、常温和真空储藏条件下丙二醛含量随着储藏时间延长而增加,高温条件下先增加后减小.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典型储粮生态区低温储粮的优化集成方案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储粮生态环境,将我国分为三个典型的低温储粮生态区域,即低温区、中温区和高温区。提出了三个储粮生态区域低温储粮对仓房隔热条件和气密条件的要求及不同地区低温储粮的优化集成方案。低温区最佳的低温储粮模式是:冬季通风降温 夏季隔热 适当控温;中温区最佳的低温储粮模式是:冬季机械通风降温 夏季严格隔热 必要的控温;高温区最佳的低温储粮模式为:冬季机械通风降温或谷物冷却机降温 夏季严格隔热 谷物冷却机降温。同时给出了三个储粮生态区域低温储粮优化方案的工艺流程图。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农户储粮钢板仓存在的问题,重点研究了造成钢板仓漏气的部位——各层接缝处、出粮口的气密防潮方式和结构,提出了加装层沿密封条、层间加装紧固扣件、仓圈边缘加工成螺纹状、密封出粮口设计、加装整体密封罩等多个经济、方便、实用的气密防潮性改造设计方案.并通过气密防潮仓与对照实验表明,增加层沿密封条和采用密封出粮口后,气密防潮仓内粮食的含水量变化明显较对照仓缓慢,仓房防潮性能明显提高.在人为改变环境温度后,对照仓内的上层粮温明显高于气密防潮仓内的粮温,气密防潮仓的隔热性能也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5.
粮食仓房隔热性能对低温储粮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研究分析了不同粮食仓房围护结构、隔热保冷性能对粮温变化的影响。提出了对于不同的地区、不同类型的粮仓、不同围护结构的要求;并提供了一般建筑结构的粮食仓房隔热性能及改造的常用技术。  相似文献   
16.
水稻作为我国的三大主粮之一,近10年总产量连续稳定在2亿t以上。稻谷的储备关系着我国的粮食安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稻谷储藏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传统稻谷储藏技术正逐步升级为以气调储藏和低温储藏为主线的绿色储藏技术;与绿色储藏技术相配套的设施设备也得到很大的提升。但在稻谷储藏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挑战,当前高水分稻谷储藏已经成为常态、优质稻耐储性差、品种和产量越来越多,对应急方法、储藏管理和技术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一些储藏设施和设备的不完善,导致稻谷的储藏损失率依然很高,也限制了绿色储粮技术的推进。本文系统综述了稻谷储藏技术和装备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稻谷绿色优质储藏的研究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进口大豆在海上运输及储藏的过程中,容易因环境温湿度变化使得大豆局部含水量升高,从而引起局部发热,导致品质劣变。本文采用120 kg含水量16%和含杂量50%大豆局部包埋的方式,室温下常规储藏,模拟探究其局部发热条件及品质变化。结果表明:水分含量高的大豆更容易发热,对品质变化影响较大,包埋水分含量为20%的大豆在储藏21 d后,粗脂肪含量下降了0.95个百分点,酸价上升了4.36 mg?g-1,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了0.92%,蛋白持水性下降了1.09 g·g-1,持油性上升了0.78 g·g-1,乳化活性指数和乳化稳定性分别增加了3.38 m2·g-1和2.59%。而包埋120 kg含水量16%的大豆和包埋120 kg含杂量50%的大豆发热慢,发热温度较低,大豆粗脂肪、蛋白品质指标变化趋势相似,但是变化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18.
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气调储藏条件下,茶籽油皂化值、酸值、碘值、过氧化值的变化规律及相关性。结果表明,储藏时间越长,茶籽含水量越高,储藏温度越高,茶籽油的碘值越低,皂化值、酸值、过氧化值升高越快。同时在充98%N2或充40%CO2的情况下,控制茶籽含水量和储藏温度,有利于长期保持茶籽良好的品质。此试验茶籽最佳储藏条件为充98%N2,茶籽含水量7.5%,储藏温度18℃。  相似文献   
19.
新型农户专用粮仓储粮品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VC软体仓作为新型农户专用仓,小麦在10个月储存期内水分含量变化≤0.6%,与原始水分无显著差异。小麦容重损失率均值为1.96%,干容重损失率均值2.1%,虫蚀粒率≤0.3%,霉变粒率≤0.1%,面筋吸水率变化率均值9.4%,平均储粮损失率为0.506%,干物质平均损失率为0.318%。由此可见PVC仓具有良好的防潮、防鼠、密闭、隔热等性能,能够有效地减少农户储粮过程中由粮食生虫、发热霉变、鼠咬等因素引起的储粮损失,起到减损保质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按照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规律,阐述识别储粮害虫的"3+3+X"法则,即整体看害虫的"体长、体型、体色"3个方面形态特征,重点看害虫的"触角、前胸背板、鞘翅(鳞翅)"3个方面的类型、斑点、花纹等形态特征,特别看害虫的"头部、口器、复眼、腹部、刻点、足、毛、刺"等各种特殊形态特征。构建清晰的识别储粮害虫的逻辑顺序,能有效提高识别的速度与准确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