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小麦入库结束后,在高水分高温粮(平均水分14.3%,平均粮温37.8℃)粮堆内布设由通风竹笼和开孔PVC管组成的立体风网,利用轴流风机进行降水降温通风处理,结果表明,经过108 h吸出式通风作业,整仓小麦平均水分降至12.4%,平均粮温降至18.5℃,降水单位能耗0.98 kW·h/1%·t,达到了降水降温、消除储粮安全隐患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湖南农户储粮综合技术核心示范基地储粮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配合"粮食主产区农户储粮减损关键技术创新与示范"项目的实施,在湖南省农户科学储粮核心示范区对农户进行储粮现状抽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随着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产后)和"农户科学储粮专项"的实施,农户科学储粮意识有所提高,示范基地科学储粮仓使用率高达84.0%,农户平均储粮损失率降低至4.13%。但是,农村储粮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户储粮防虫杀虫药剂市场处于空白,同时,部分农户仍然存在重产轻储、储粮设施简陋等现状,造成8.76%~10.50%的粮食产后损失率。  相似文献   

3.
《种业导刊》2014,(11):31-31
<正>据有关科研单位和专家测算,由于农户家庭储粮设施简陋、粮食装卸运输抛洒遗漏、过度或粗放式加工,我国每年造成的粮食损失至少在350亿公斤以上,相当于2亿人1年的口粮。其中,由于农户储粮装具简陋,保管技术水平低,受鼠害、虫害和霉变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粮食损失率约为8%,核算每年农户储粮环节损  相似文献   

4.
在高大平房仓内对堆高6m的4353t高水分小麦(入库平均水分14.5%).利用较大功率离心风机进行整仓分段通风就仓干燥。结果表明,第一阶段从开始入粮就进行上行压入式边入仓边通风处理,避免了高水分小麦在入仓过程申发热、霉变,给小麦降水赢得了时间。第二阶段采用上行压入式升温干燥,第三阶段采用下行吸出式表层干燥通风处理,整仓小麦平均水分降至12.4%。第四阶段采取下行吸出式均温通风处理,平均粮温降至25.9℃。经过四阶段的通风处理,达到了降水、降温、消除储粮安全隐患的目的,并保持了原有粮食品质,降低了保管费用,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5.
圆形卧式通风储存仓小麦干燥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圆形卧式通风储存仓的干燥特性,以新收获高水分小麦作为试验材料,对干燥过程中小麦水分、温湿度、真菌孢子数等指标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246 m~3/(t·h)的单位风量,经过28 h间断式通风,小麦平均水分由17.3%降为12.0%。干燥过程中,平均温度由29.3℃平稳升高到33.3℃,相对湿度由78.6%平稳降低到59.7%,干燥后小麦真菌孢子数为2.3×10~5个/g,未发生霉变。干燥前后淀粉、蛋白质、湿面筋含量等品质指标无显著变化,品质保持良好。经试验证明,利用圆形卧式通风储存仓能够达到小麦快速干燥的目的,为圆形卧式通风储存仓小麦干燥工艺优化及设备改进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不同水分的稻谷、小麦样品实仓试验,探索水分、温度、CO2、真菌与粮食安全储存的关系,为国家制订统一的粮食安全水分标准提供科学依据。试验表明:水分14.0%以内的稻谷和13.0%以内的小麦在第五储粮生态区能安全储存。  相似文献   

7.
小麦收获后,农户或粮食经济人运输到粮库,经过检验、检斤、过筛、入库等环节,粮库再将合格的粮食放置于标准仓内进行长期储存保管。因小麦收获和入库期间气温较高,小麦水分相对偏高,且小麦仍处于后熟期,导致小麦在夏季入仓后保管工作难度增大。目前通过有效的科技管理手段,运用电子测温系统实时监测粮温变化情况,对仓房进行气密性改造,对储粮害虫进行熏蒸消杀,利用有利时机有针对性地对储粮进行缓释通风,消除粮堆内积热、降低粮温和水分,从而达到安全储粮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高水分玉米就垛干燥通风降水试验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利用就垛(仓)干燥设备进行机械通风降水,有效控制高水分粮食自身呼吸、储粮害虫及微生物活动,避免可能出现的粮食发热、结露、生虫和霉变等储粮隐患,最终确保高水分粮食安全储藏,达到保质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对4个高大平房仓储粮小麦在度夏期间进行空调控温。在此基础上选取2个仓进行氮气气调,研究了单独空调控温以及空调控温结合氮气气调储粮过程中小麦的品质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仅单独空调控温时,随着储藏时间的增加,小麦的害虫数量不断增加,而小麦的害虫数量在氮气气调后则开始呈现显著降低的趋势;两种储粮方式下小麦的水分含量、容重和面筋吸水率均随着储藏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其中氮气气调的小麦水分含量、容重和面筋吸水率降低程度稍低于仅空调控温的小麦;小麦的色泽、气味和呕吐毒素含量在储藏期间未发现明显改变,表明应用氮气气调未对其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山东区域内选择具有储粮代表性的小麦、玉米、稻谷储备仓,实施了不同水分含量的实仓试验,采集试验粮表层温度、水分、CO_2浓度和真菌孢子计数等数据,探索试验数据与安全储粮的相互关系。试验表明:山东区域的小麦、稻谷、玉米的储藏安全受粮堆温度、水分含量的制约,温度、水分越高储藏安全风险越大,粮食水分含量与反映粮食呼吸状况的CO_2浓度具有较显著的正相关。自然条件下,山东小麦、玉米、稻谷的安全储藏,其水分含量不应高于13.0%、14.0%和14.5%。  相似文献   

11.
粮食低温储藏的应用实践和发展建议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崔国华  曹毅 《粮食储藏》2004,33(2):20-24
通过开展粮食低温储藏技术应用的实仓试验,对试验仓和对照仓内优质稻谷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跟踪检测。对比试验的结果表明:不论是在保持储粮品质方面,还是在提高储粮经济效益方面,低温储藏技术均呈现出常规储藏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同时,针对制约低温储藏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基本对策,并阐述了推动粮食低温储藏技术应用的发展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选用5个同一生产年度的不同品种小麦,在同一储藏条件下对其容重、水分、面筋吸水量、粘度、降落数值和发芽率等品质指标进行测定,讨论各指标与储藏时间的关系及品种差异对各指标的影响,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小麦容重、水分和粘度的变化趋于稳定,面筋吸水率和发芽率呈降低趋势,降落数值呈增大趋势;不同小麦品种的容重、发芽率变化差异不大;储藏1年后,不同小麦品种的水分、面筋吸水率、降落数值变化差异较大;容重与其它五个指标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也是选择容重作为小麦等级鉴定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在中温低湿储粮生态区(第四储粮生态区)采用智能通风控制系统对高大平房仓进行冬季机械降温通风,同时与常规方式进行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智能通风系统能较为快速、准确、有效地监测粮堆内外温度、湿度参数变化,较为准确地判断通风条件,捕捉最佳通风时机,避免低效、无效以及有害通风,通风电耗较常规通风方式降低64%。同时减少了水分过度散失,减轻了人员劳动强度,提高了储粮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14.
从影响粮食品质的最主要因素环境温度着手,通过对高大平房仓包装稻谷定期进行分点、分层跟踪检测其水分、脂肪酸值、发芽率等品质指标,研究分析了包装稻谷从2006年初入库到2008年底出库一个储存周期中的储存品质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高大平房仓包装稻谷粮堆不同层次之间,其储存品质的变化存在差异,特别是粮食水分和脂肪酸值表层变化最大,上层相对表层来说变化幅度稍小。  相似文献   

15.
将辐射制冷材料粘贴或涂刷于浅圆仓仓顶和外壁,试验表明:试验仓比对照仓仓顶外表面平均温度低4.3℃,最高值低26.1℃;平均仓温低2.8℃,最高值低5.6℃;平均粮面温度低2.4℃,最高值低4.7℃。试验表明,辐射制冷材料应用于浅圆仓具有显著的降温效果,新型辐射制冷技术产业化的突破为粮食仓储行业实现更高质量的仓储环境提供了新材料,为实现浅圆仓的准低温储粮提供了新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6.
包装材料对储藏小麦粉水分和脂肪酸值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模拟储藏,研究了70%RH、18℃~20℃条件下,包装材料对小麦粉水分和脂肪酸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包装材料储藏的小麦粉水分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以布袋包装的小麦粉水分下降最多,脂肪酸值均呈现相似的上升趋势,但以布袋包装的储藏小麦粉脂肪酸值上升最少。方差分析表明包装材料对储藏小麦粉水分为非显著影响因素,对脂肪酸值的影响为极显著影响因素。进一步的分析表明不同包装材料储藏小麦粉的脂肪酸值与储藏时间呈不同的线性关系;脂肪酸值与水分和储藏时间均呈二元线性关系。同时通过对不同包装材料储藏小麦粉水分和脂肪酸值平均变化率的比较,布袋为最适合小麦粉储藏的包装方式。  相似文献   

17.
不同仓库条件对粮食储藏损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种隔热、密封条件不同的房式仓储粮时的粮温变化、杂质增量、水分减量、储藏损耗、费用投入及储粮品质变化情况进行了对比性实验。结果表明:一般房式仓的8水分减量最大,标准化房式仓的储粮性能最好,保管损耗也最小。  相似文献   

18.
Effect of Storage Conditions on Germination in Whea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percentage germination was determined for storage of wheat at four grain moisture contents (15, 18, 21 and 24 %), four temperature levels (4, 15, 25 and 40°C) and three levels of mechanical damage (0, 15 and 30 %). The effect of each level of moisture was investigated using three replicates for each temperature and each level of mechanical damage. During storage, at 0.25, 0.5 and 1 % dry matter loss (DML), germination tests were carried out on samples taken from each of the above treatments. The percentage germination was compared statistically amongst treatments. The analysi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most of the treatments. The percentage germination decreased very slowly at a low moisture level (15 %), low temperature (4°C) and low level of damage (0 %), while it decreased rapidly at a high moisture level (24 %), high temperature (40°C) and high level of damage (30 %). For example, the percentage germination was 41 % when the wheat was stored at 4°C, 15 % mechanical damage and 24 % moisture content after a storage time of 36.5 days, while the percentage germination was 88.3 % when the wheat was stored at 4°C, 15 % mechanical damage and 15 % moisture content after a storage time of 104 days.  相似文献   

19.
小麦水分含量对容重及硬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司建中 《粮食储藏》2011,40(5):47-49
容重是国内外粮食定等及评价粮食工艺品质的主要指标,小麦籽粒硬度是国内外小麦市场分类和定价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改变小麦水分含量,判定其对小麦容重及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水分范围之内,小麦容重与水分含量呈负相关,小麦籽粒硬度与水分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