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6篇
  2篇
综合类   74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为调查江苏镇江地区水稻恶苗病菌对咪鲜胺的抗性情况。【方法】采集受水稻恶苗病菌侵染的水稻植株,分离水稻恶苗病菌并鉴定其种属关系,利用PCR检测咪鲜胺作用靶标位点cyp51A位点是否突变,分析水稻恶苗病菌抗咪鲜胺的作用机制。【结果】在江苏镇江地区的发病水稻田成功分离水稻恶苗病菌98株,优势种群是藤仓镰刀菌。水稻恶苗病菌对咪鲜胺的EC_(50)值介于0.011~0.175μg·mL~(-1)之间,对咪鲜胺的抗性水平较高。【结论】检测抗性最高和最敏感的各2株菌株靶标位点cyp51A基因发现无明显的点突变,证明其突变机制不是由于cyp51A位点突变而导致,推测可能是该位点的mRNA过量表达导致。  相似文献   
72.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分析氰烯菌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一种测定氰烯菌酯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结果表明:测定结果的变异系数为0.077%,标准偏差为0.019,平均回收率为100.4%,进样量与峰面积之间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7。  相似文献   
73.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后1 d,21%醚菊.吡蚜酮SC 375~600 mL/hm2对稻田白背飞虱的防治效果为72.14%~82.87%,优于吡蚜酮,与醚菊酯相仿;药后7 d,防治效果为95.89%~97.07%,明显优于吡蚜酮、醚菊酯;药后21 d,仍有95.69%~97.52%的防治效果,极显著优于吡蚜酮、醚菊酯。该药剂不同用量对微蛛的影响最大,稍高于对照药剂;对狼蛛的杀伤作用明显低于对照药剂;对球腹蛛基本无杀伤作用。因此21%醚菊.吡蚜酮SC对水稻白背飞虱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速效性好,持效期长,对水稻和田间蜘蛛安全,推荐剂量为375 mL/hm2,防治适期宜掌握在白背飞虱若虫高峰期。  相似文献   
74.
田间试验表明,25%甲维·毒死蜱水乳剂防治小麦蚜虫具有速效性好、持效期长的优点.药后1~3 d,25%甲维·毒死蜱水乳剂不同剂量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为93.48%~100%,明显好于对照药剂甲维盐和吡虫啉的效果;药后7 d,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为93.77%~99.53%,与对照药剂甲维盐和吡虫啉相近,极显著优于毒死蜱处理;药后14 d,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仍有90.21%~97.20%,极显著优于毒死蜱和吡虫啉处理.25%甲维·毒死蜱水乳剂推荐用量(制剂用量)为750 mL/hm2,防治适期掌握在小麦齐穗后麦蚜始发期.  相似文献   
75.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24 h 25%甲维·毒死蜱水乳剂对3龄稻纵卷叶螟幼虫致死中浓度为18.86 mg/L,共毒系数156.02,超过120,表现增效作用明显.从田间试验结果可以看出,600~1 200 mL/hm2 25%甲维·毒死蜱水乳剂药后5 d和14 d对水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随着浓度的增高而升高,药后5 d对稻纵卷叶螟的平均控虫效果80.43%~94.33%,保叶效果51.72%~84.56%;药后15 d平均控虫效果72.62%~89.32%,保叶效果70.46%~88.99%.试验剂量范围内对水稻植株生长无不良影响.从防效和成本综合考虑,推荐剂量为900~1 200 mL/hm2,水量不少于750 kg/hm2.在稻纵卷叶螟卵孵盛期和低龄虫期,无雨水天和无露水时均匀细喷雾防治.  相似文献   
76.
采用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12%高氯.毒死蜱乳油中高效氯氰菊酯和毒死蜱进行了定量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61%、0.26%,标准偏差分别为0.016、0.025,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8%、100.2%,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9、0.9998。  相似文献   
77.
为揭示咪鲜胺与福美双及其混剂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效果及增效作用,开发新型防治小麦赤霉病复配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咪鲜胺与福美双及其5种配比混剂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咪鲜胺与福美双比例为1:0.5、1:1、1:1.5、1:2、1:2.5混配组合对小麦赤霉病菌的EC50分别为0.2655、0.2001、0.3462、0.6298、0.8295 mg/L;这5种混配组合对小麦赤霉病菌的增效系数分别是1.4729、2.5540、1.8086、1.1475、0.9975,其中咪鲜胺与福美双为1:1和1:1.5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以1:1增效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78.
江苏省防控小麦赤霉病主要药剂及其复配剂药效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明确当前小麦赤霉病防控药剂的防效,探明不同药剂种类在小麦赤霉病重发生及轻发生地区防治效果差别,采用两地药剂小区试验同时测定13个农药品种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气象条件不利于小麦赤霉病发生而发病较轻的地区,参试药剂均具有较好的防效。而在气象条件适合,赤霉病重发生地区,参加试验的药剂其防效均低于70%,表现不佳。其中多菌灵及其复配药剂均对小麦赤霉病保持较高的防效,戊唑醇及其复配剂对赤霉病防效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79.
采用含药介质法测定了咪鲜胺和井冈霉素及其混剂对水稻纹枯病菌和稻曲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咪鲜胺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菌活性稍高于井冈霉素,而对稻曲病菌的抑菌活性极显著高于井冈霉素.咪鲜胺和井冈霉素按1 :1.5混配,对稻曲病菌和纹枯病菌的共毒系数最高,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80.
本文研究不同药剂处理水稻种子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以期筛选出对稻飞虱防治效果好、持效期长的药剂及其配套使用技术,为稻飞虱的省力化防控提供科学依据。选择噻虫嗪、呋虫胺、吡虫啉、烯啶虫胺、噻虫胺和氟啶虫胺腈6种药剂分别按照有效药量2、4、6 g/kg进行拌种,测定不同处理对室内及田间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同时将噻虫嗪与复合肥混合施用,验证药肥混施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及时长。结果表明,室内条件下,以噻虫嗪4 g/kg拌种对褐飞虱的防治效果最好,有效控制时长为45 d左右,防治效果为90.6%;田间条件下,机插秧、直播稻以及旱育秧3种种植方式下,仍以噻虫嗪防治效果最好,有效控制时长分别为65、80、65 d。噻虫嗪与复合肥混合施用,有效药量为240 g/hm~2以上时,药后20 d,防治效果在85%以上,与常规茎叶喷雾防治效果无差异。利用噻虫嗪有效药量4~6 g/kg进行拌种,在稻飞虱发生较轻年份,可有效降低田间稻飞虱种群数量;在稻飞虱发生较重年份,水稻抽穗前采用噻虫嗪药肥混施,控制稻飞虱的持效期为20 d左右,能有效减少稻飞虱的防治次数,实现稻飞虱的省力化、轻简式防控,可在水稻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