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7篇
  免费   210篇
  国内免费   137篇
林业   192篇
农学   166篇
基础科学   98篇
  467篇
综合类   696篇
农作物   185篇
水产渔业   282篇
畜牧兽医   937篇
园艺   112篇
植物保护   19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129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127篇
  2017年   143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214篇
  2011年   213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190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5篇
  1976年   6篇
  1970年   5篇
  1969年   4篇
  1968年   6篇
  1967年   8篇
  196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莲雾因其具有较高的营养、药用、保健和观赏价值,获得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综述了莲雾营养成分的分析、代谢产物的分离鉴定及其利用价值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莲雾高营养特性的研究和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撑,也为从事莲雾研究的科研工作者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02.
【目的】鉴定vvi-miR171s成员及其靶基因,明确vvi-miR171s成员及其靶基因在葡萄种子发育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响应赤霉素(Gibberellin,GA)调控种子发育的表达模式。【方法】以‘魏可’葡萄(‘Wink’)果实为试材,利用miR-RACE技术鉴定vvi-miR171a/b/e/f/g/h的成熟体序列;通过PsRNATarget软件预测vvi-miR171s的靶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进行染色体定位、系统进化树、基因结构、保守结构域及motif分析;通过启动子作用元件分析预测vvi-miR171s及其靶基因的潜在功能;采用RLM-RACE和PPM-RACE验证vvi-miR171s对靶基因的裂解作用;利用qRT-PCR鉴定其应答外源GA3在葡萄种子区中的表达模式。【结果】从‘魏可’葡萄果实中鉴定并克隆了6条葡萄vvi-miR171s成熟体序列,并用RLM-RACE和PPM-RACE鉴定到3条靶基因VvSCL6/15/22。靶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VvSCL6/22与苹果、桃子和樱桃同源基因遗传距离较近,而VvSCL15则与拟南芥、苹果、桃子和樱桃中的同源基因遗传距离相同,且VvSCLs的基因结构也与进化树中亲缘关系较近的基因相似;SCLs蛋白均具有GRAS结构域,鉴定到5个与GRAS结构域对应的保守motif,且它们含有的motif元件类型及排列顺序均相似,表明SCL家族结构较为保守。vvi-miR171s及靶基因的启动子均具有大量的GA、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和种子发育相关作用元件,表明它们可能参与响应GA、SA和种子发育过程;qRT-PCR表达分析显示,GA3强烈抑制了种子区vvi-miR171a的表达,但同时显著上调种子区的VvSCL15VvSCL22表达;vvi-miR171a和VvSCL15在对照组和GA3处理后的种子/种子区均呈强烈的负相关,表明GA3可能在葡萄种子/种子区显著增强vvi-miR171a对VvSCL15的负调控作用,从而介导葡萄种子发育。【结论】在‘魏可’葡萄中鉴定到vvi-miR171a/b/e/f/g/h 6个成员;均可裂解VvSCl6/15/22 3个靶基因;vvi-miR171a-VvSCL15可能作为主要的调控途径响应赤霉素并参与调控葡萄种子发育。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基于SCoT分子标记探讨黄河鲤遗传多样性与其抗嗜水气单胞菌能力的关系,为黄河鲤的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腹腔注射对300尾黄河鲤进行人工感染嗜水气单胞菌,按死亡顺序分为最先死亡群体(FP)、最后死亡群体(LP)和存活群体(SP),每个群体选取30尾。从80条SCoT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好、重复性高、条带清晰的引物,对3个黄河鲤群体进行多态性扩增,采用PopGene32和Arlequin 3.5计算3个群体的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及Shannon’s信息指数(I)等遗传参数,基于Nei’s遗传距离(Ds)利用MEGA 7.0中的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并以Structure 2.3进行群体间的遗传结构分析。【结果】黄河鲤感染嗜水气单胞菌的死亡率为40.0%。从80条SCoT引物中筛选出18条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好的引物,从3个黄河鲤群体中共扩增出103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97条,占94.17%。3个黄河鲤群体的Na范围为1.7961~1.8155,Ne范围为1.3828~1.4029,H范围为0.2258~0.2467,I范围为0.3453~0.3804;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指数(Gst)为0.0972,即90.28%的遗传多样性分布在群体内部。3个黄河鲤群体的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1299,属于轻度遗传分化;群体间的Ds分布在0.0248~0.0835,其中FP群体与SP群体的遗传距离最大。基于Ds的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FP群体和LP群体聚为一支,SP群体单独聚为一支;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3个黄河鲤群体可分为2个亚群[抗病群体(SP)和易感群体(FP和LP)]。可见,通过黄河鲤死亡时间划分的群体与通过聚类分析及遗传结构分析得出的群体基本一致。【结论】黄河鲤抗嗜水气单胞菌的能力随着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增大而增强。因此,在黄河鲤抗病品种(系)选育过程中应保证足够的群体数量,在提高生长、营养等经济性状的同时保证一定的基因杂合度。  相似文献   
104.
105.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白城高粱产业的生产能力大幅提高,高粱以种植和初级加工为主,主要销售产品为原材料.白城高粱产业发展具有新品种换代升级、栽培技术精简高效、综合试验站起到科技支撑作用以及高粱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增强等优势.但高粱产业发展仍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化经营规模小、龙头企业缺失、产业化经营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营销体系不健全、现代农业发展资金不足等问题.白城高粱产业发展应抓住乡村振兴战略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的有利契机,聚焦优势特色主导产业,打造乡村产业发展基地,培育龙头企业,构建现代营销体系,发挥政府的服务职能,构建产业化经营利益联结机制,多样化资金来源渠道,培养稳定的人才队伍,努力实现白城高粱产业现代化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全面实现.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揭示土地利用变化下面源污染时空变化特征,探究流域景观格局与面源污染的关系。【方法】以布尔哈通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模拟1986-2016年4期土地利用变化下面源污染分布特征,运用Fragstats4.2软件计算了1986年和2016年布尔哈通河各子流域的景观格局指数,最后使用CANOCO5.0软件分析子流域面源污染和景观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①构建的SWAT模型模拟的径流量和总磷量在校准期和验证期的决定系数R2和纳什效率系数NSE都达到0.6以上,模型能很好地模拟流域水文水质状况,1986-2016年,SWAT模拟的总磷年负荷分别为74.04、73.78、82.50 t和128.31 t。②面源污染与景观格局存在密切关系,景观组成格局方面,林地面积与总磷负荷负相关,农田和建设用地面积与总磷负荷正相关;景观空间格局方面,林地斑块破碎化程度与总磷负荷正相关,而农田斑块的破碎化程度与总磷负荷负相关。流域斑块之间的越高流通性和聚集性,对养分流失改善有积极作用,而流域内景观异质性的增加和形状的复杂化,则会导致污染负荷输出风险的增加。【结论】流域面源污染负荷急剧增加,面源污染防治的关键控制区域在坡度较高的北部区域和农田及城镇集中的东部区域,该区域规划土地利用和优化景观格局时,应优先考虑防止林地斑块破碎化程度的提高和控制城镇面源污染源。  相似文献   
107.
为了解苋菜LBD基因家族,本研究利用转录组数据筛选和鉴定苋菜LBD基因家族成员,并命名为AtrLBD。结果表明:1)从‘全红’苋菜转录组中共鉴定得到16个AtrLBD基因,均为不稳定蛋白,氨基酸长度在91~351aa,相对分子质量为9.396~38.250ku;二级结构主要以α-螺旋和无规卷曲为主;亚细胞定位预测,AtrLBD定位在细胞核、叶绿体和线粒体;MEME分析结果表明,16个AtrLBD共有10个保守氨基酸序列;2)系统进化树显示,16个AtrLBD与拟南芥LBD蛋白分为第一类(ClassⅠ)和第二类(ClassⅡ)2大类,细分为Class Ia、Ib、Ic、Id、Ie和Class IIa、IIb等7个亚类;miRNA预测结果显示,有4个AtrLBD是miRNA靶基因;3)qRT-PCR结果显示,除AtrLBD4、AtrLBD5、AtrLBD10和AtrLBD16以外,AtrLBD均受到蓝光的诱导表达。上述结果为深入研究苋菜LBD基因家族的功能及进化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8.
为评估不同品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繁殖性能和育苗效果,分别采用中华绒螯蟹二龄早熟品系(雌体≥150 g,雄体≥210 g)、“长荡湖1号”A系(雌体≥200 g,雄体≥310 g)、“长荡湖1号”B系(雌体≥250 g,雄体≥360 g)及超大规格品系(雌体≥300 g,雄体≥400 g)作为亲本进行土池生态育苗试验,比较了各品系的抱卵蟹获得率、亲本孵化率、育苗期间的投饵量、幼体变态速度以及大眼幼体产量等指标。试验结果显示:(1)各品系越冬后的抱卵蟹获得率随着亲本规格的增大而明显降低,抱卵蟹成功孵化率随着亲本规格的增大同样呈降低趋势,但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2)各品系投饵量在幼体培育期间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其中,溞Ⅴ期最高,日投饵量约为75 g/m2;与之相反,幼体蜕皮周期在幼体培育过程中呈现出先降后增的变化趋势,溞Ⅲ-Ⅳ期蜕皮周期最短,仅为5~6 d。(3)除了个别产量异常的池塘外,各品系单蟹产苗量及饵料系数均随着亲本规格的增大而提高,且各品系大眼幼体淡化率差异较小,均在90%左右。结果表明,虽然大规格品系在...  相似文献   
109.
以华北落叶松播种容器苗为研究对象,在总施氮量相同的条件下,设4个施肥配比处理,通过比较苗木形态指标及矿质元素含量的差异,研究不同施肥方式、施肥配比对华北落叶松容器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木生物量及氮含量随着磷、钾肥比例的增加而呈增加趋势;缓释肥氮磷钾配比为13∶13∶13、释放期为150~180 d、施氮量为100 mg/株为华北落叶松当年生容器苗最佳施肥处理,此处理下苗木生物量和氮含量达到最大,分别为0.54 g/株、13.79 mg/株,平均苗高为13.0 cm、地径为2.7 mm,较国家行业标准LY1000-91中规定的1年生华北落叶松容器苗的苗高、地径分别增加30.3%、33%,苗木合格率为9 5%,比国标规定的要求增加5%。  相似文献   
110.
籽粒硬度是影响小麦磨粉品质和食品品质的重要因素。利用单粒谷物特性测定仪、PCR扩增和核苷酸测序技术,对121份西藏地方品种进行籽粒硬度性状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西藏品种籽粒硬度平均值为43.73%,硬度值大于60%的品种有43种,占35.5%;混合麦22个,占18.2%;软质麦56个,比例为46.3%。符合优质饼干硬度特性的品种有42种,达到34.7%。有5种硬度基因组合类型:野生型、PinaD1b、Pinb-D1b、Pinb-D1c、Pinb-D1p。野生型比例最高,占51.22%。Pinb-D1c次之,占21.31%,其余依次为Pinb-D1b、Pina-D1b、Pinb-D1p。各种组合类型的SKCS硬度值Pinb-D1cPina-D1bPinb-D1bPinb-D1p野生型。西藏小麦品种籽粒硬度性状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将为青藏高原以及其他地区的育种提供种质资源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