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1篇
  3篇
综合类   4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8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利用经筛选多态性较好的18对微卫星引物,对新西兰白兔、福建黄兔进行遗传多样性检测。研究结果表明,2个兔品种在18个微卫星座位上的基因频率存在一定的差异;新西兰白兔群体的基因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593和0.533;福建黄兔群体的基因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613和0.560。福建黄兔群体基因平均杂合度和平均多态信息含量较新西兰白兔高;说明福建黄兔的遗传多样性较新西兰白兔丰富。  相似文献   
12.
对 5岁林芝牦牛 2 0头公牛和 2 5头母牛背、腹部毛绒纤维的物理特性及其超微结构进行了测定与观察。结果表明 :公、母牛背、腹部粗毛的伸直长度分别为 8.82± 3.40、2 3 .2 3± 8.2 0、5 .6 2± 1.19、18.95± 4.84cm ,母牛腹部绒毛的伸直长度为 4.74± 0 .72cm ;公、母牛背、腹部粗毛的细度分别为 5 2 .99± 10 .72、73.32± 7.2 0、5 4.6 3± 10 .0 2、6 5 .96± 6 78μm ,母牛腹部绒毛的细度为 17.35± 2 .2 2 μm ;公、母牛背、腹部粗毛的强度分别为 41.16± 9 32、38.82± 3 .2 8、31 19± 7.87、33 .88± 5 .84g ,母牛腹部绒毛的强度为 15 .2 8± 2 .96g ;公、母牛背、腹部粗毛的伸度分别为 41.84%、46 73%、41.2 1%、45 .76 % ,母牛腹部绒毛的伸度为 43 .91%。林芝牦牛粗毛和绒毛的鳞片排列形态均为覆瓦状形  相似文献   
13.
肉兔部分血浆蛋白多态性与生产性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8个品种(杂交组合)的肉兔为试材,利用PAGE对血浆运铁蛋白(Tf)、铜蓝蛋白(Cp)、酯酶-1(Es-1)和淀粉酶(Amy)4个位点的蛋白多态性进行测定,并与其生产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Cp、Es-1、Amy3个位点具有蛋白多态性。蛋白多态性与生产性能有密切的关系,Cp的3种基因型对100日龄体重、日增重均呈AA<AB<BB,其B基因为增效基因、A蒌减效基因,Cp析A基因对100日龄体重、日增重的平均效应分别为-0.016kg、-0.367g,B基因分别为0.025kg、0.382g;AA基因型100日龄体重、日增重的育种值分别为-0.052kg、-0.734g,AB分别为-0.001kg、0.015g,BB分别为0.50kg、0.764g。Es-1的基因效应类似于Cp,即B基因为增效基因。A基因为减效基因;Amy位点的不同蛋白质多态性生产性能之间无差异。  相似文献   
14.
日粮中添加大蒜素对新西兰白兔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蒜素是近年来开发的一种天然多功能饲料添加剂,对提高动物采食量、促进生长、改善动物产品肉质及预防疾病等有良好作用,且效果显著;并具有无抗药性、无残留、无致变致畸致癌性、低成本等优点,因而受到广大生产者及饲料厂家的普遍欢迎犤1犦。大蒜素作为饲料添加剂饲喂禽类、鱼  相似文献   
15.
测定了5岁林芝牦牛20头公牛和25头母牛背部、腹部毛绒纤维的物理特性.结果表明:背、腹部粗毛伸直长度在公、母牦牛分别为(8.82±3.40) cm、(23.23±8.20) cm、(5.62±1.19) cm、(18.95±4.84) cm,母牛腹部绒毛的伸直长度为(4.74±0.72) cm,背、腹部粗毛的细度在公、母牦牛分别为(52.99±10.72) μm、(73.32±7.20) μm、(54.63±10.02) μm、(65.96±6.78) μm,母牛腹部绒毛的细度为(17.35±2.22) μm,背部、腹部粗毛的强度在公、母牛分别为(41.16±9.32) g、(38.82±3.28) g、(31.19±7.87) g、(33.88±5.84) g;母牛腹部绒毛的强度为(15.28±2.96) g;背部、腹部粗毛的伸度在公、母牦牛分别为(41.84±4.58)%、(46.73±2.52)%、(41.21±3.32)%、(45.76±2.35)%;母牛腹部绒毛的伸度为(43.91±4.66)%.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揭示8个兔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方法]采用荧光-多重PCR技术,筛选出多态性较好的18对微卫星引物,对苏系长毛兔、皖系长毛兔、美系獭兔、新西兰白兔、福建黄兔、闽西南黑兔、九疑山兔和比利时兔进行遗传多样性检测。[结果]8个兔品种在18个微卫星座位上的基因频率存在一定的差异;8个兔品种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418 5~0.548 9。福建黄兔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最高,为0.548 9;苏系长毛兔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最低,为0.418 5。平均遗传杂合度也出现了类似的结果,说明福建黄兔的遗传多样性最丰富。根据各品种之间的遗传距离,将8个兔品种分为3大类:苏系长毛兔、皖系长毛兔、美系獭兔、九疑山兔和闽西南黑兔聚为第1类群,新西兰白兔和福建黄兔聚为第2类群,比利时兔为第3类群。[结论]该研究可为家兔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家兔MITF基因部分外显子多态性的PCR-SSC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TF是色素细胞的发育成熟中的重要因子,可调控酪氨酸基因家族的表达,参与黑素生成的调控,从而影响动物的毛色。本实验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白色獭兔、海狸色獭兔和闽西南黑兔群体中家兔MITF基因的5个外显子和部分内含子区域的多态性,结果发现,引物1、2、5、7的扩增片段均未表现出多态,在获得的大小为255 bp的引物4扩增片段中发现一个SNP(C43T)位点,在各群体中表现为3种等位基因型AA、BB、AB。测序结果表明第4外显子扩增片段的突变位于5′端的内含子区域,不影响氨基酸序列。统计结果显示,白色獭兔群体不处在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其余群体则均处于平衡状态。闽西南黑兔群体表现出中度多态(0.5>PIC>0.25),其余群体为低度多态。  相似文献   
18.
鹈鹕是一种雌雄同态鸟类,外观上难以区分。从鹈鹕血液中提取基因组DNA,参照近缘鸟类性染色体上的CHD基因和EE0.6序列,筛选了3对引物进行特异性扩增,其中2对引物组合成1个组(A/B)进行双重PCR扩增。结果表明,2组引物在雄性个体中均扩增出1条片段,在雌性中扩增出2条片段;待测群体中雄性个体2只,雌性个体8只。本试验首次确立了利用PCR技术对鹈鹕性别进行鉴定的分子标记方法。  相似文献   
19.
福建黄兔是中国优良的小型兼用品种,从线粒体水平分析福建黄兔在兔形目动物中的系统发育地位,对探究其起源、进化和种群分类具有重要意义。利用PCR高保真扩增技术和生物信息学软件对福建黄兔线粒体基因组进行获取、拼接与注释。结果发现福建黄兔线粒体基因组全长17 000 bp(Genbank No.MN518689),主要包括tRNA基因(22个)、rRNA基因(2个)、蛋白编码基因(13个)和控制区(1个)4 部分,基因排列紧密。除控制区,共存在37个编码基因,有9个基因由轻链(L链)编码,其余28个编码基因均由重链(H链)编码。22个tRNA基因中,除 tRNA-Ser(AGY)基因由于缺失DHU臂不能形成三叶草结构外,其余21种tRNA基因均可折叠形成经典的三叶草结构。控制区含有3种结构域:延长终止序列区(ETAS1和ETAS2)、中央保守区、保守序列区(CSB1、CSB2和CSB3),其中,CSB1和CSB2间存在200 bp的短重复序列,CSB3和tRNA-Phe间存在306 bp的长重复序列。基于线粒体基因组控制区序列构建10 种兔形目动物的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福建黄兔起源于穴兔,支持将福建黄兔划归为穴兔属。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