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1篇
综合类   79篇
畜牧兽医   11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体外成熟培养和牛老化卵受精后发育到囊胚到期速度减慢。囊胚期的发育率分别为22h培养组的35.3%,34h组23.6%,46h组15.4%,胚胎的发育速度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减慢(P<0.05)。46h组的囊胚期胚胎的平均卵裂球数明显少于22h组(P<0.05),老化组的染色体平均分裂像,分裂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染色体异常发生率46h组高于22h组。  相似文献   
22.
牛分枝杆菌是引起牛结核病(bTB)的病原体,侵染宿主广泛,可感染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对人类和动物健康构成巨大危害。随着多年不懈的研究,有关分枝杆菌分子流行病学的知识积累不断增加。作者对近年来应用新的基因分型技术研究牛结核分枝杆菌分子流行病学方面的一些研究进展。这些技术包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PCR介导的间隔区寡核苷酸分析(spoligotyping)、数目可变串联重复位点(VNTR)等。主要用于对人、牛、家畜以及野生动物的结核病分子流行病学进行分析和监测。另外,还利用一系列敏感的基于PCR的技术从分枝杆菌杆菌复合体(NTM)中对菌型进行鉴别。对分枝杆菌感染分子流行病学的全面了解,有助于对本病扩散传播机制的深入研究。可为制定科学防治结核病的措施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3.
本文应用气相色谱平衡法测定了妊娠绵羊安氟醚吸入麻醉期间母羊,胎儿血药浓度和终末呼吸气浓度。该法具有精度高、出峰快、重复性能好等优点(其中气样r=0.9998,p<0.001;血样r=0.998,P<0.001)。结果表明:母羊和胎儿血药浓度时间曲线显著相关(上升相r=0,9443,p<0.05;消除相r=0.999,p<0.001)。药物代谢动力学(以下简称药代动力学)计算表明:安氟醚在绵羊体内血药浓度时间规律为:C=12.48329(e~(-0.0344964t)-e~(-0.03262423t))血药浓度峰值时间Tm=9.112分,峰浓度Cm=8.47699mg/100ml。血药浓度同理论值(回归值)极为相似,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4.
凋亡是细胞对环境刺激的一种正常反应,在多细胞生物中经常发生。在微生物感染中也发现有细胞凋亡的现象,并可能影响疾病的进程和转归。令人不解的是还有许多细菌可减轻、甚至抑制细胞凋亡。本文从细胞凋亡的分子途径来探索细胞发生凋亡的生物学条件。揭示细胞凋亡的诱导和抑制机制。本文侧重阐述各种细菌的抗凋亡活性,并试图阐明哺乳动物细胞与细菌间的接触是如何影响细胞对凋亡的抵抗力,二者的作用分别是什么,以及二者的相互作用与细胞调亡的分子途径有何关系。  相似文献   
25.
根据GenBank公布的猪博卡病毒(Porcine Bocavirus,PBoV)序列,在VP1/2基因区域设计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对上海市10个区(县)规模场2006~2011年间采集的1800份猪血清、2010年种猪场不同月份采集的45份猪粪便、2010年9个规模场采集的27份猪鼻棉拭以及门诊采集的9份高热病死猪内脏进行检测,阳性率依次为24%、30%、0%、67%.6份PBoV阳性病料进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猪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检测,阳性率依次为83%、100%、0%、0%.检测结果表明,PBoV感染在上海市普遍存在,猪内脏中检出率较高,且春秋两季高发,仔猪比较易感,并与PRRSV、PCV2存在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26.
为了研究戊型肝炎病毒(HEV)4型感染远交群(SD)大鼠的全过程,试验将HEV阳性猪粪便上清液接种33只SD大鼠,动态观察动物感染前后丙氨酸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KP)、总胆红素(TBIL)水平的变化及血清、粪便中HEV RNA的产生,病理组织学变化及HEV在各脏器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接种后TBIL水平均正常,感染后血清ALT、AST、ALKP水平均同步上升;肝脏组织出现肝细胞变性、肿胀等变化;脾脏组织出现多核巨噬细胞增多,淋巴细胞稀少等变化;淋巴结无病理变化。感染第5天在肝脏、脾脏、淋巴结细胞核内均检测到HEV病毒抗原。粪便和血清中均能检测到HEV RNA,第28天没有检测到病毒,说明SD大鼠是HEV 4型的易感动物。  相似文献   
27.
根据GenBank公布的猪博卡病毒(PBoV)序列,通过VP1/2基因设计引物和Taq Man探针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建立的方法与PPV、PRRSV及PCV均无交叉反应,具有较高特异性,在107 copies/mL~101 copies/mL模板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所制作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为0.997,最低可检测到101copies/mL的阳性质粒。说明所建立的PBoV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和精确性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28.
猫抓病(cat-scratch disease,CSD)是由汉赛巴尔通体(Bartonella Henselae)经猫抓、咬后引起的急性自限性传染性疾病,典型表现为淋巴结炎,儿童和青年人发病较多,少数病人尤其是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可表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常在2~3个月内自愈。目前发现(SD的临床表现越来越复杂,受累部位越来越多,与其有关的疾病谱也一直在不断扩大,诊断较为困难,必须借助实验室辅助诊断才能够确诊,而常规的流行病学方法一般不能非常准确地确定其传染源,因此分型研究就成为追溯传染源、调查传播途径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29.
附红细胞体病患畜病理组织学及血液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急性附红细胞体病患畜病理组织学,血液学和部分生理生化变化指标变化的显示:患畜均有体温升高,呼吸和心跳加快,谷-丙转氨酶和血清胆红素增高,血糖降低,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总数,淋巴细胞下降,白细胞总数上升等血液学和生理生化指标变化;  相似文献   
30.
根据NCBI上输血传播性病毒(Torque-Teno virus,TTV)犬基因组序列(Cf-TTV10,GenBank登录号:AB076002)设计嵌套引物,从犬血清与粪便中鉴定出TTV。199份犬血清样品中检出阳性率为14.6%(29/199),158份犬粪便样品的检出率为12.7%(20/158),通过基因分析与鉴定确定为同一型,验证了从粪便样品和血液样品的提取检测的犬TTV阳性率基本保持一致(P>0.05),为下一步进行TTV的传染特性和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