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959篇
  免费   20715篇
  国内免费   30686篇
林业   10508篇
农学   9506篇
基础科学   10161篇
  37242篇
综合类   46563篇
农作物   8626篇
水产渔业   7442篇
畜牧兽医   13278篇
园艺   5221篇
植物保护   7813篇
  2024年   883篇
  2023年   1732篇
  2022年   2910篇
  2021年   2812篇
  2020年   4215篇
  2019年   7393篇
  2018年   6818篇
  2017年   8362篇
  2016年   8570篇
  2015年   9289篇
  2014年   8425篇
  2013年   9101篇
  2012年   9917篇
  2011年   8979篇
  2010年   7848篇
  2009年   6990篇
  2008年   6010篇
  2007年   5837篇
  2006年   5111篇
  2005年   4283篇
  2004年   3609篇
  2003年   3071篇
  2002年   2902篇
  2001年   2446篇
  2000年   2028篇
  1999年   1643篇
  1998年   1393篇
  1997年   1370篇
  1996年   1167篇
  1995年   1244篇
  1994年   1232篇
  1993年   955篇
  1992年   973篇
  1991年   824篇
  1990年   632篇
  1989年   612篇
  1988年   552篇
  1987年   405篇
  1986年   401篇
  1985年   215篇
  1984年   200篇
  1983年   190篇
  1982年   190篇
  1981年   239篇
  1980年   193篇
  1979年   153篇
  1978年   130篇
  1975年   109篇
  1965年   137篇
  1964年   14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物极必反,困则思变”,非洲猪瘟和新冠疫情没有让养猪行业止步不前,反而促使人们去尽最大努力探索养猪科技新技术。无抗替代技术、发酵混合饲料技术、区块链+畜产品溯源技术和生猪期货合约上市等承压前行,在不平凡的2020年交上了不俗的答卷。  相似文献   
982.
猪细环病毒1型是近年来发现的又一种环状DNA病毒,可能存在潜在致病作用。为了初步了解其流行情况,用PCR技术和ELISA技术对来自京津冀、华东与华南地区578头保育猪血清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猪细环病毒1型的核酸与抗体的猪场阳性率均为100%;核酸阳性率为73.88%,抗体阳性率为78.72%,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猪细环病毒1型的核酸阳性率和抗体阳性率都超过50%的猪场达到86.67%,都超过80%的占53.33%。调查结果表明,猪细环病毒1型感染在我国部分地区普遍流行,其在多数猪场的感染率很高。  相似文献   
983.
猪丹毒     
猪丹毒又称“红热病” “打火印”或“钻石皮肤病”,是一种急性的、热性的传染病,引起该病的病原为红斑丹毒丝菌,可以通过伤口感染人,也是一种人兽共患病。患病猪的临床表现形式大致可分为3种类型,即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型。急性型病例主要的表现为出现明显的败血症症状。亚急性型病例则是在四肢、胸腹部、背部等皮肤处出现红色菱形、方形或圆形疹块。慢性型则多以出现关节炎和心内膜炎引起的关节肿胀、运动障碍和心跳加速、呼吸急促为主的临床表现;有时还可见皮肤坏死。红斑丹毒丝菌的最易感动物是猪,没有品种和年龄差异。使用疫苗是最佳的预防手段,治疗方面除使用抗生素外还可以选择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984.
文章以畜牧兽医类专业核心课程“猪生产技术”育人目标为出发点,结合“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阐述“猪生产技术”课程思政实施必要性,探索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和教学实施,将爱国情怀、生态保护、责任担当、职业素养、团队协作、食品安全等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过程中,旨在探索专业课程内容与思政内容融合要点,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职业素养和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985.
非洲猪瘟(ASF)目前是生猪产业最重要的猪病。因为非洲猪瘟病毒(ASFV)本身的复杂性,以及和宿主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导致ASF已经被报道一百年了,还没有商业化疫苗。理想的ASF疫苗不仅要有好的免疫保护性,更重要的是其安全性,同时如果能区分野毒感染和疫苗接种,能在适合的高质量GMP车间进行稳定低价的生产,能用于不同物种就更好了。ASF灭活疫苗研制这条道路似乎不通;亚单位疫苗、DNA疫苗、病毒活载体疫苗的免疫保护能力不足;主要包含自然缺失、传代致弱、基因工程缺失的减毒活疫苗在免疫保护方面体现了非常大的优势,但是其潜在的持续感染风险,会造成猪只的副作用,包括皮肤溃烂、关节炎,导致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的损伤等问题非常值得警惕。复制缺陷单周期病毒能有效地解决减毒活疫苗的安全性问题,似乎是一个值得尝试的ASF疫苗研制方向,尽管存在难以确定缺失复制相关的基因,以及难以构建能高效表达缺失基因编码蛋白,且能让单周期病毒稳定大量生产的辅助细胞系。我国针对ASFV强毒的精准剔除策略,未注册非法弱毒苗造成临床严重损失,以及一些不使用疫苗但成功从国家层面净化ASF的案例,让我们认识到针对ASF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同时至少目前阶段,ASF的防控不一定要借助疫苗,更多的要做好生物安全管控和区域ASF净化。尽管ASF疫苗研制困难重重,但针对ASF理想型疫苗的研制也应该持续进行下去,未来可能作为ASF防控的一个突破点。  相似文献   
986.
集团猪场代表行业最高技术、管理及现代化水平,迅速发展。特别是2018年非洲猪瘟疫情在我国暴发后,在高风险、高回报的行业背景下,集团化养猪企业凭借资金、人才、技术、硬件设施等优势,采取超额储备种猪的运作模式,进而迅速扩张。超额储备的本质是利用资金充足、场区数量、生物安全等优势,通过统一使用长白或大白公猪配种,育肥场用作种猪场等方式超额储备后备母猪。个别场区清场后可以迅速引种补栏,多余后备母猪、妊娠母猪正常出售回收资金。这种模式可有效降低风险、保证足够盈利,同时在非洲猪瘟疫情的背景下有效整合农业资源、利用商业资金反哺养猪业,指引养猪行业走向。  相似文献   
987.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一种急性、典型猪传染病,对生猪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对膘情较好的保育阶段仔猪影响最为严重。由于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型多且细菌易产生耐药性,导致诊治困难。目前该病发病率日渐上升,为避免养猪生产因此造成巨大经济损失,需要结合日常预防和治疗,避免此病出现并进一步发展。文章综合叙述了副猪嗜血杆菌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病变及综合防治,以期为该病的防控与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8.
昌捷  邢孔萍  卢秋咏 《猪业科学》2021,38(3):116-118
母猪通过采食饲料,获得营养物质,一旦不食,养分没有来源,必然不能维持生产和基本的健康。无论是妊娠期还是分娩期不食,都影响母猪和仔猪的健康及生产性能,从而增加生产成本、降低养殖效益。母猪产后不食,生成乳汁的营养来源不足,仔猪因不能摄入足够的母乳,引发腹泻、生长受阻,甚至死亡。营养摄入不足,也影响母猪产后机体恢复,母猪表现出身体虚弱、生理功能紊乱,如不及时治疗好,可能会导致母猪不发情被淘汰。  相似文献   
989.
2019年12月,农业农村部组织制定颁发了《无规定动物疫病小区评估管理办法》(农业农村部公告第242号)、《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无非洲猪瘟区标准>和<无规定动物疫病小区管理技术规范>的通知》(农办牧[2019]86号)等文件,随即启动了非洲猪瘟无疫小区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990.
文章旨在研究木薯渣发酵饲料及其发酵工艺与应用。将木薯渣、玉米面、豆粕、玉米皮、麸皮按照质量比50∶5∶10∶10∶25的比例混合,然后将乳酸菌和酵母菌按比例与一定量的水混合,再与木薯渣饲料混匀,装入带有呼吸阀的发酵袋中,密封,室温条件下发酵4 d即生产得到木薯渣发酵饲料。结果表明:乳酸菌和酵母菌混合比例为1∶2,接种量为0.1%,水分为40%~45%时,木薯渣发酵饲料pH<4.5,酸溶蛋白和总酸含量明显增加,具有明显的酸香气味,可提高适口性;可抑制霉菌生长,确保产品安全性;还可提高饲料的营养水平和猪只消化率,提高饲料利用率;提高猪只生产性能,降低圈舍氨气浓度,改善舍内环境;同时还为木薯渣资源化利用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