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6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97篇
林业   222篇
农学   206篇
基础科学   122篇
  146篇
综合类   1519篇
农作物   126篇
水产渔业   97篇
畜牧兽医   682篇
园艺   292篇
植物保护   60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144篇
  2018年   189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167篇
  2013年   170篇
  2012年   208篇
  2011年   200篇
  2010年   243篇
  2009年   215篇
  2008年   198篇
  2007年   174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51.
为揭示种植玉米下采煤塌陷区复垦地土壤结构中团聚体稳定性和每个粒径有机碳含量的差异,依托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所土壤长期定位古交试验基地,研究玉米、自然恢复2种种植处理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组成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团聚体中,各粒级团聚体所占比例大小为自然恢复>玉米根区>玉米非根区;土壤微团聚体在团聚体结构中占有优势,种植玉米根区与非根区复垦土壤团聚体各个粒径的含量,均以<0.25 mm的微团聚体含量最大,约占73.42%~78.73%。在微团聚体当中,种植玉米根区的团聚体指标几何平均直径比玉米非根区和自然恢复区都大,而种植玉米根区在分形维数比玉米非根区和自然恢复区都小。说明微团聚体在种植玉米区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较高。农作物种植提高了各粒径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比,各个粒径有机碳含量的发生变化与团聚体粒径的大小不一有关,土壤结构中微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对整体有机碳含量的贡献率通过种植玉米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52.
以红肉苹果红满堂、红色之爱成熟果实为试材,以红富士为对照,对各品种苹果果皮、果肉中的总酚、总黄酮、总花青素含量以及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进行测定,分析酚类物质含量与抗氧化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红肉品种红满堂、红色之爱果实中总酚、总黄酮、总花青素含量及其抗氧化性均极显著高于红富士对照,且红满堂极显著高于红色之爱;各品种果皮中总酚、总黄酮、总花青素含量及其抗氧化性均显著高于果肉;酚类物质含量与抗氧化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红满堂果实具有高的酚类物质含量与抗氧化能力,可以作为高类黄酮加工型品种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3.
近红外光谱是一种快速光谱分析的新方法,伴随着光谱技术与化学计量法的发展,近红外光谱已广泛应用于农业、食品、医药、石油化工等行业,极大地提高了各行业信息化水平。基于近红外光谱在家禽养殖领域的应用现状,本文总结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及其在饲料成分检测和禽肉检测中的应用。在饲料检测和家禽肉类检测方面,通过将禽肉样品的光谱信息与质量指标的参考值相关联,建立了预测饲料和待测肉类高精度、高稳定性的数学模型。与传统方法相比,近红外光谱技术具有信息量大、数据计算速度快等优点。本文还归纳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饲料品质检测和肉类品质检测的应用现状,指出了近红外光谱在家禽养殖领域的大规模应用推广的可能性。同时指出近红外光谱技术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饲料和畜产品检测领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4.
付强  莫玲  苗立中  王艳  李金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4,(30):10567-10568,10577
肉毒中毒是肉毒杆菌引起的一种致死性的神经麻痹性疾病,应对内毒中毒的最有效方法是预防或疫苗接种,肉毒毒素Hc段是研制亚单位疫苗的首选.通过基因重组技术能够将肉毒毒素Hc片段在大肠杆菌或酵母表达系统中进行大规模表达.阐述了这2种表达载体在肉毒毒素亚单位疫苗的研制及发酵生产情况.  相似文献   
55.
动物的尾巴具有改变方向、控制升降、调整速度、支撑身体、防御、攻击、保温、示警、逃生和捕食等作用。鸟类的尾巴在飞行过程中起到平衡身体的关键作用,但在进化过程中尾部却出现了缩短和融合现象,如中国的瓢鸡及智利的Araucana鸡。作者简述了近年来关于鸡无尾性状的解剖学研究成果,发现无尾鸡在胚胎发育HH19期(Hamburger和Humilton标准分期)就已经出现无尾现象,而在结构上无尾鸡缺乏尾脂腺、尾羽、镰羽、尾椎骨和尾综骨。同时作者分析了导致尾部体节停止发育的分子遗传机制,包括周期性表达基因的转录调控影响尾部延伸过程、后端化因子梯度诱导尾部形成、Hox基因影响体节特化过程及基因突变有可能导致的无尾现象等,从而提出了可能导致家禽无尾性状的胚胎发育时期的关键分子及信号通路,包括Irx1和Irx2基因、Notch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Fgf信号通路、RA信号通路等。研究鸡无尾性状的分子机制不仅可深入了解脊椎动物胚胎发育中尾部发育机制,更有利于揭示鸟类在进化过程中发生的尾部缩短及融合的机理。  相似文献   
56.
57.
58.
正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对谷物干燥的整体环境有一定的要求。谷物干燥不仅要考虑烘干效果,还要考虑后续的粉尘污染问题。目前,需要烘干的谷物的收割方式多以机械收获为主,相应的石子等杂质和稻麦表面的灰尘含量会减少很多。在谷物循环干燥过程中,谷物表面的大部分颗粒(统称为粉尘)会脱离谷物,在干燥设备有缝隙的地方冲冒出来,给烘干的现场环境及周围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谷物表面携带的粉尘一般有两种,粒径大于10μm  相似文献   
59.
利用Biolog-ECO技术、WinRHIZO扫描仪及其图像分析技术,研究了对照CK(施肥量为0)、施复合肥F(施肥量为600 kg·hm-2)、施有机肥O(施肥量为7 500 kg·hm-2)、有机无机肥配施OF(施肥量为复合肥300 kg·hm-2+有机肥3 750 kg·hm-2)处理下煤矸石复垦区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及苗期玉米根系形态等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下煤矸石复垦区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差异显著,OF处理下土壤微生物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与Simpson指数最高,分别为3.22和0.96, Eveness指数最低,为0.21,而CK处理与之相反,Shannon-wiener指数与Simpson指数最低,分别为3.07和0.95,Eveness指数最高,为0.23;影响该区域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关键碳源包括6种氨基酸(L-精氨酸、L-天冬酰胺酸、L-苯基丙氨酸、L-丝氨酸、L-苏氨酸、甘氨酰-L-谷氨酸)、4种酯(D-半乳糖酸γ内酯、丙酮酸甲酯、吐温40、吐温80)、1种胺(腐胺)、5种酸(D-半乳糖醛酸、2-羟苯甲酸、4-羟基苯甲酸、r-羟基丁酸、D-苹果酸)、3种糖(-甲基D-葡萄糖苷、葡萄糖-1-磷酸盐、a-环状糊精)、3种醇(I-赤藻糖醇、D,L-a-甘油、D-甘露醇);OF处理下玉米根系形态参数如根长、根体积、根系分形维数及玉米生物性状如生物量、茎粗、株高等与CK处理差异最为显著,说明OF处理有利于煤矸石复垦土壤质量的恢复与提高,利于煤矸石复垦区玉米生长。  相似文献   
60.
李树桃蛀螟药剂防治效果及综合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甲维氟铃脲乳油(A_1)、2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A_2)和10%阿维除虫脲乳油(A_3)为供试药剂,分别采用方差分析和同异分析方法,对上述3种药剂3种剂量即500倍液(B_1)、1 000倍液(B_2)和1 500倍液(B_3)和清水(CK)对李树桃蛀螟的防治效果(好果率)和综合效益(好果率、好果产量、收入和净增纯收益)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以期为李树桃蛀螟防治的科学、合理用药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仅从防治效果、成本考虑,以A_2B_2(喷施2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1 000倍液2次)为宜,好果率达到96.00%;从好果率、好果产量、收入和净增纯收益等综合效益考虑,则以A_1B_1(喷施3%甲维氟铃脲乳油500倍液2次)效果最好,4个指标分别达到98.00%、17 640.0kg·hm~(-2)、70 560.0元·hm~(-2)和6 675.0元·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