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7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190篇
林业   189篇
农学   96篇
基础科学   80篇
  241篇
综合类   1292篇
农作物   265篇
水产渔业   63篇
畜牧兽医   363篇
园艺   145篇
植物保护   7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164篇
  2012年   279篇
  2011年   236篇
  2010年   202篇
  2009年   167篇
  2008年   185篇
  2007年   170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8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A-FABP 在不同鸡种中遗传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PCR—RFLP技术和DNA测序检测了尤溪麻鸡、鹿苑鸡、隐性白羽鸡3个鸡种共计96只鸡的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第85位点和第1805位点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1)在这2个位点上,3个鸡种均存在变异,外来品种隐性白羽鸡以杂合子Cc居多;地方鸡种以cc居多,3个鸡种均含有较高频率的等位基因c,其中以尤溪麻鸡最高,而以隐性白羽鸡最低。2)A—FABP第85位点不影响A—FABP的氨基酸序列;而第1805位点的遗传多态性影响氨基酸序列的变化:由脯氨酸变为丝氨酸,说明该多态性可能通过A-FABP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影响鸡的肉质。本试验为进一步分析A-FABP基因的遗传变异与肌内脂肪含量的关系及该分子标记在育种计划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2.
采后热空气处理对金冠苹果后熟衰老及病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屠康  邵兴锋  赵艺泽 《果树学报》2006,23(4):562-567
金冠苹果采用38℃,72h或96h热空气处理,可降低0℃贮藏中果实的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延缓非溶性果胶的降解,维持较高的硬度、脆度,同时也会加速果皮的褪绿变黄和固酸比的上升,尤其是38℃96h处理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显著提高了货架期后(20℃7d)苹果的质地品质和可接受程度,延缓衰老。苹果分别接种扩展青霉、灰葡萄孢霉,0℃和20℃条件下其病害发生率和腐烂均很严重,采用38℃96h热空气处理可以完全控制病害的发生,避免腐烂。可见,热空气处理一方面能延缓金冠苹果的后熟衰老,另一方面还能控制贮期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43.
9株猪瘟分离毒株的致病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9株临床表现强、中、低致病特点的猪瘟野毒分离株第3代细胞毒作为种毒,按3mL/头剂量分别注射猪瘟抗原及抗体阴性猪,再用上一代传代猪发病后的血毒作为下一代接毒用种毒接种试验猪1头或2头,或上一代传代猪发病后,同圈放入1头或2头试验猪进行同居感染.如此进行,GDGZ1/95、BJCY1/96和JL1/94传至8代;FJFQ1/99传至7代;HeBHH1/95、HeNBY1/96、BJTX3/96、GXBH1/98和HeNXH2/98传至3代.结果显示:上述分离株传至3~5代过程中均表现出毒力增强的趋势,从3~5代传代到8(7)代的过程中毒力进一步增强并保持稳定,且均超过了标准石门强毒株的发病特点.所有试验猪均出现较典型的猪瘟临床症状,解剖后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死后或解剖后的各种脏器经HCFA检查均为强阳性,这种现象进一步证实了猪是猪瘟病毒的敏感动物,各毒株之间毒力没有明显差异.对其中7株分离株传代血毒部分代次E2基因主要区域进行序列分析,结果仅GDGZ1/95株从F1~F8代中的F6代有2个核苷酸的差异,引起1个相应氨基酸的变异,其余毒株的不同代次没有碱基发生变异,初步说明猪瘟病毒基因型表现相对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4.
尼帕病毒和亨得拉病毒核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尼帕病毒(Nipahvirus,NiV)和亨得拉病毒(Hendravirus,HeV)是近年来出现的2种新的高致病性副粘病毒,在我国尚未发现。为防范2种病毒在我国的出现,本研究开展了前瞻性工作,成功研制了针对2种病毒核蛋白(N)的单克隆抗体,可用于病毒监测与诊断。首先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的2种病毒N蛋白免疫BALB/c小鼠,细胞融合后应用间接免疫荧光的方法对杂交瘤细胞克隆进行筛选,获得了5株N蛋白特异单抗。单抗腹水的抗体效价均超过2×10^5,培养上清抗体效价1:64~1:256。Western—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证明,5株单抗均特异针对N蛋白,其中1株(H4D11)只与HeVN蛋白反应,而不与NiVN蛋白反应,表明它具有鉴别2种病毒的能力。所研制的单抗对建立2种病毒的检测技术,用于动物监测,以防范2种新发传染病在我国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5.
用纯化的Asia1型口蹄疫病毒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经间接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IFA)筛选,有限稀释法克隆,获得了2株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3H6、5G3,其细胞培养上清效价分别为1:64和1:128,小鼠腹水效价分别为1×10~(-4)和8×10~(-3);ELISA和IFA结果显示,2株单抗仅与Asial型口蹄疫病毒反应,不与O型口蹄疫病毒反应,表明它们均为抗Asial型口蹄疫病毒的型特异性单克隆抗体。westem blot结果显示,2株单克隆抗体均不与全病毒抗原反应,表明它们所针对的抗原表位均为构象表位。相加ELISA试验表明,两株单抗识别不同的抗原表位。经硫氰酸盐洗脱法测定,3H6和5G3的相对亲和力指数分别为1.0 mol/L和1.5 mol/L。这2株单抗的获得为建立口蹄疫病毒检测方法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46.
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猪瘟病毒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建立能特异检测不同基因型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同时又能区分其他瘟病毒的基因检测方法,本实验针对CSFV基因组5′端非编码区设计并合成了简并引物和TaqMan探针,在优化反应条件的基础上,成功地建立了特异检测CSFV的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再以已知滴度的CSFV石门株血毒总RNA反转录产物建立标准品,该标准品可以用于定量临床样品中的CSFV滴度,所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可以灵敏地检测出10~(-0.82)个TCID_(50)病毒含量。最后用建立的方法对108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并同时进行病毒分离,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出73份阳性样品且与病毒分离的符合率为100%,而常规RT-PCR只检测出54份阳性样品,表明本荧光定量RT-PCR法在检测猪瘟病料上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7.
根据GenBank中O型和Asia1型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的vp3、vp1和2A基因序列,并与其它血清型FMDV的对应基因序列进行比较,设计用于扩增O型和Asia1型FMDV vp1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建立O型和Asia1型FMDV RT-PCR鉴别诊断方法。本方法首先用通用型引物进行RT-PCR,确定是否为FMDV感染,然后用特异性引物鉴别O型或Asia1型FMDV的感染。用vp1基因序列分析进行符合性试验,验证了该方法所具有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本方法可用于O型和Asia1型FMD的快速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48.
乌兰布和沙漠地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乌兰布和沙漠为研究靶区,以GIS和RS技术为手段,利用解译的1986,1995,2000年和2004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对该区域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及其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份其景观基质差异较大,1986年为沙漠和其他未利用土地,1995年为沙漠和草地共同构成,呈现出复合型特点;而2000年之后,沙漠以其57%以上的面积而成为唯一的景观基质.从土地利用类型的稳定性来看,耕地、建设用地和沙漠的稳定性最强,在不同时间段内,其保持自身面积不变的比例均在85%以上.从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方向来看,最重要的转化方向有两个,一是林地、草地、水体、建设用地向耕地的转化;一是耕地、林地、水体和建设用地向草地的转化;另外盐碱地、沙漠和其他未利用土地之间的相互转化也非常重要.从不同时期土地图斑随时间的双向变化分析发现,该区域既有退耕还林还草、积极治理沙漠、改造盐碱地的事实,也同时存在着毁林毁草开垦荒地,以及荒漠化土地扩展的现实.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主要为降水、人口和牲畜数量,以及农牧业经济地位变动,同时大的政策因素影响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9.
依据历史水文数据和区域水资源现状,阐述了20世纪以来天津市湿地萎缩的趋势和成因,论述了该地区进行汛期洪水资源存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实施境内区域水资源的优化调配,建设南北水系沟通工程引北部富余雨洪水南调入北大港水库,是天津市洪水资源利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Newton-Raphson方法和松弛算法建立一维河网非恒定流水动力学模型,对西线调水工程拟建路线和30 m3/s和50 m3/s两种方案进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该工程线路可以实现自流调水,调水过程平稳且线路沿程控制水位较低。分析工程实施对环境影响,通过加强水质监测、合理选择调水时机、及时修复施工所占用土地等措施,可减弱工程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0.
211省道庆宁至河西段绿化景观设计以“美丽金川、百里画廊”为总体设计理念,其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在公路的5个主题景观段落中,每个段落确定一个主题和要表达到的意境,按照“梨花春雪三月天,桃红柳绿似江南.一段一景皆有意,百里画廊入梦来.”的设计构思,把公路打造成集塞上江南、高原梨乡、地方文化特色和魅力为一体蕴含丰富景观的风景画卷,以达到丰富公路景观效果,提升公路的绿化档次的目的.本段公路绿化景观化设计为省级公路的绿化设计及建设开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