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3篇
农学   23篇
基础科学   11篇
  15篇
综合类   41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7篇
园艺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为提高株间锄草刀定位精度、降低机器视觉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该文提出里程信息融合机器视觉的方法对锄刀定位数据进行优化。通过分析定位数据校正和视觉滞后补偿的原理,设计了模糊逻辑校正器,通过模糊规则将模糊校正系统简化为单输入单输出形式,采用Mamdani模糊推理方法获得视觉数据可信度决策表,将可信度作为加权值生成校正锄刀定位数据,并提出采用实时里程信息作为视觉滞后补偿量的方法,给出补偿公式。田间刀苗距优化静态试验表明,视觉刀苗距误差为9.88 mm,优化后刀苗距误差为6.06 mm;动态试验表明,视觉数据出错率为4.8%~6.6%,刀苗距变化曲线显示,优化方法可有效过滤视觉坏点或不稳定的数据点,将视觉滞后纳入衡量标准,不同车速下动态优化后刀苗距平均误差为5.30~7.08 mm,较优化前降低了25%左右。研究结果表明,锄草刀定位数据优化方法可有效提高机器视觉静态和动态获取刀苗距的精度。该研究为提高株间锄草技术的锄刀定位精度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不同NPK配比水溶肥对设施番茄光合色素含量、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NPK配比水溶肥可显著影响设施番茄光合色素含量和氧化酶活性。T5(N∶P∶K=16∶7∶35)下叶绿素含量最高,为1.177mg/g(FW),较对照CK(N∶P∶K=15∶15∶15)增加80.97%;类胡萝卜素含量以T6(N∶P∶K=18∶9∶32)为最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以T1(N∶P∶K=20∶10∶30)为最高;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则以T6活性最高。T6果实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高,与CK差异显著;番茄红素的含量以T7(N∶P∶K=13∶6∶25)最高,T6次之,分别为3.88mg/100g(FW)、3.24mg/100g(FW);T6糖酸比7.77,风味最佳。各处理产量比CK增产2.68%~50.20%,其中,以T6产量最高,达23313.65kg/hm~2。从可溶性糖及有机酸含量上,以CK为最佳;综合考虑果实维生素C、番茄红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口感品质和产量,T6为最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干旱胁迫影响甘薯叶片光合特性及块根产量,研究通过施肥缓解干旱胁迫机理可为甘薯抗旱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食用型甘薯品种“泰中6号”为材料,以硫酸钾(K2SO4)为供试肥料,水分处理设为土壤最大持水量的60%~70%(正常供水W1)和30%~40%(干旱处理W0); 钾肥设K0、 K1、 K2、 K3四个水平,K2O用量分别为0、 12.0、 24.0和36.0 g/m2。分析不同钾肥用量对不同生长时期甘薯叶片相对含水量、 叶绿素荧光参数、 光合特性及收获期块根产量的影响。【结果】在干旱胁迫和正常灌水条件下,施钾处理均显著增加了甘薯叶面积和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净光合速率(Pn),增加光合产物的生产和积累,提高块根产量和收获指数。两种水分条件下,块根产量均以K2处理最高, 干旱胁迫下K2与K3处理差异显著,正常灌水处理不显著。两种水分条件下,甘薯叶片光合参数对钾肥的响应存在显著差异,干旱胁迫下施钾使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增大,气孔导度(Gs)降低,气孔阻力增大,蒸腾速率(Tr)和胞间CO2浓度(Ci)降低,水分蒸腾量减少; 而正常灌水条件下上述指标对钾肥的响应趋势相反。两种水分条件下施钾均可以增大叶片相对含水量(RWC),提高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和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但是干旱胁迫下施钾增幅较大。【结论】干旱胁迫下适量施钾可以提高甘薯的抗旱性,增加甘薯产量,过量施钾使甘薯产量显著降低,而正常水分供应时,稍多钾肥对产量影响不显著。干旱胁迫与正常灌水条件下施钾对叶片光合参数的调控效应存在显著差异。施用钾肥可增大叶面积,提高叶绿素含量和光合性能,调节叶片气孔关闭,增大叶片气孔阻力,减少水分蒸腾损失,增加叶片相对含水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净光合速率; 施钾还能提高叶片PSⅡ原初光能转换效率和实际光化学效率,减少过剩激发能对光合机构的破坏,提高甘薯叶片的光合能力。干旱条件下钾肥的调节功能优于正常水肥供应。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北京市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效果评价现状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赋予权重。利用该评价指标体系,分析2013年度北京市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统计数据,得出北京市各郊区县实施该计划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种衣剂的作用机理及其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种衣剂的发展概况及作用机理,提出了种衣剂的研发推广建议,以期促进种衣剂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探寻小麦不育系的不育机制和籽粒不饱满的生理机制,以冀5418核基因为遗传背景,对同核异质K、V、T型不育系叶片、幼穗和籽粒中的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lucose pyrophosphorylase, AGPase)活性和淀粉积累量进行了动态观测,并与各自的保持系进行了比较。在雌雄蕊原基分化期, 不育系幼穗中AGPase活性较保持系高9.33~27.94 μmol g-1 FW h−1, 差异达极显著水平(F=133.81, P<0.0001); 而在四分体期, 不育系幼穗中该酶活性极显著低于保持系(F=13.97~75.20, P<0.0001),差异为4.27~7.44 μmol g-1 FW h−1。雌雄蕊原基分化期至四分体时期,不育系叶片中AGPase活性较保持系高7.39~80.77 μmol g-1 FW h−1,差异极显著(F=135.76~5454.28,P<0.0001)。不育系强、弱势粒中总淀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积累量、AGPase平均活性、淀粉含量及直/支比均极显著低于保持系,且这些指标均表现为强势粒显著高于弱势粒。Logistic方程显示,不育系籽粒淀粉积累量的减少主要由淀粉积累速率降低引起;籽粒AGPase活性与淀粉积累速率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r=0.4460~0.7150, P=0.0004~0.0487);灌浆期, 叶片中AGPase活性与光合速率呈负相关(r=−0.28634, P=0.2823)。因此,雄性不育的可能原因是雌雄蕊原基分化期幼穗和叶片中AGPase活性高,幼穗发育所需能量供应不足;而四分体期幼穗AGPase活性低,影响花粉中淀粉积累。不育系对籽粒AGPase活性具有明显的不良胞质效应,降低ADPG供应水平,影响淀粉的积累,以及旗叶AGPase活性对净光合速率的不良影响,是籽粒不饱满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抗逆性北京野生花卉筛选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过调查北京山区和平原的野生花卉资源,共记录北京野生植物170种,分别隶属于48科131属。其中有观赏利用价值的90种,包括木本植物29种,草本植物71种。 经过筛选、试种实验,筛选出景天三七、蛇莓、紫花地丁、苦菜、罗布麻等野生花卉,它们耐旱、耐瘠薄,其建植、栽培、养护的成本很低,适于在北京园林绿化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对科普工作的重视程度,依靠动员科学家推动科普事业,加强科普资源建设,创新科普活动,针对科普工作和活动经常出现“权威性不够”,“针对性不足”,“实效性不强”等问题。根据长期从事农业科普工作的实践,对科普“失真”,“失声”,“失效”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不同灌水条件下氮钾互作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泰山23号小麦品种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灌水条件下氮钾互作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钾协调和足量有利于冬小麦籽粒产量的提高;灌水与不灌水各处理相比,增产效应显著,增产幅度达20.6%~27.1%;不同肥水配比对冬小麦产量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与对照相比,不灌水施肥处理较对照增产15.4%~65.2%,补充灌水(底墒水、拔节水)施肥处理增产17.6%~63.9%。  相似文献   
20.
试验研究不同抗草甘膦转基因豆粕添加水平日粮对AA肉仔鸡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选用720只1日龄的AA肉仔鸡,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5个重复,分别饲喂含36%和27%的转基因豆粕和非转基因豆粕日粮。比较各组试验鸡免疫指标中血清溶菌酶活性、新城疫抗体滴度、外周淋巴细胞转化率和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表明:42 d的36%转基因组与36%常规豆粕组间法氏囊指数有显著差异(P<0.05),42 d 27%转基因豆粕组与27%常规豆粕组间球蛋白含量差异显著(P<0.05),其他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显示,试验期间不同水平抗草甘膦转基因豆粕日粮对AA肉仔鸡免疫功能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