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2篇
  14篇
综合类   76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5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究日光温室基质栽培番茄适宜的水、氮管理模式,以STP-F318番茄为试材,磷、钾肥施用量固定,在生育期内设置3个滴灌水平(W1~W3分别为4 646.25 mm/hm~2、3 097.50 mm/hm~2、1 548.75 mm/hm~2)和6个氮肥梯度(F1~F6分别为572.42 kg/hm~2、542.30 kg/hm~2、512.17 kg/hm~2、482.04 kg/hm~2、451.91 kg/hm~2、0 kg/hm~2),以常规农户土栽水、氮管理(7 650.00 mm/hm~2、600.00 kg/hm~2)为对照(CK),探讨了水肥一体化条件下水氮耦合对日光温室基质栽培番茄的光合特性、品质和产量等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水氮耦合能显著提高叶片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其中SPAD值以W1F4处理最大,为44.83; W1F2处理净光合速率最大,为16.69μmol/s~2·m。同时,各处理显著改善番茄果实品质,Vc含量以W1F3处理最高,为30.46 mg/100 g FW,较CK增加17. 61%,与其他处理间差异显著。番茄红素含量与Vc含量变化趋势一致,为5. 21~7. 80mg/100 g FW。有机酸含量较CK有降低的趋势。W3F2、W1F1和W1F3处理糖酸比分别为8.25、8.26、8.85,口感较佳。产量以W1F2处理最高,为170 985.48 kg/hm~2,较CK增产27.73%。氮肥农学利用率(NAE)与水分利用率(WUE)分别以W1F4、W3F4处理为最高,为87.34%、96.64 kg/mm·hm~2。综合分析认为,水氮耦合利于改善番茄品质,提高番茄产量和水氮利用率,生育期内滴灌4 646.25 mm/hm~2、追施氮肥542.30 kg/hm~2是基质栽培番茄较为理想的水氮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通过人工接种白粉病病原,对不同嫁接方式(常规嫁接和中间砧嫁接)嫁接黄瓜及不同中间砧(伊丽莎白、东方脆甜、景甜F1)嫁接黄瓜的白粉病发病率、病情指数和一系列生理指标进行比较,来探讨不同嫁接方式及不同中间砧嫁接对黄瓜白粉病抗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嫁接可显著提高黄瓜对白粉病的抗性,接种白粉病后,黄瓜嫁接苗电解质渗透率和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自根苗,以甜瓜中间砧嫁接苗显著低于常规嫁接;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以中间砧嫁接常规嫁接自根苗;白粉病胁迫下,嫁接苗叶片中抗氧化酶和次生代谢相关酶活性均显著高于自根苗,各嫁接处理间除POD、PAL活性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均以中间砧高于常规嫁接,三个中间砧品种以T3东方脆甜最高;白粉病侵染后,不同嫁接苗间木质素含量差异不大,但均明显高于自根苗;酚类物质及纤维素含量为中间砧嫁接常规嫁接自根苗。因此,中间砧嫁接可提高黄瓜抗白粉病能力,三个中间砧品种以‘东方脆甜’抗性最优。  相似文献   
3.
以‘Micro-Tom’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L.)为试材,种子发芽后30d移入人工气候室,分别进行红/蓝光组合(1:1、3:1、5:1、7:1)处理,以白光处理为对照。在番茄果实绿熟期、转色期、成熟期取样,测定果实挥发性物质含量及蛋白组数据。结果表明,在转色期和成熟期,对番茄风味有积极作用的己醛、反式–2–己烯醛、β–紫罗兰酮、牻牛儿丙酮、6–甲基–5–庚烯–2–酮、2–苯乙醇、愈伤木酚的含量在红/蓝光3︰1组合处理中最高,而对风味有消极作用的水杨酸甲酯的含量较低,并且在成熟期为0。进一步分析了红/蓝光3︰1组合处理与对照相比的差异蛋白,在成熟过程中番茄果实共鉴定到12个与挥发性物质产生有关的差异蛋白,其中8个上调表达,4个下调表达。通过对12个差异蛋白进行mRNA水平的验证发现,只有转色期的苯丙酮酸互变异构酶(MIF)在蛋白质和mRNA水平表达不一致,其他11个蛋白在两个水平表达均一致。  相似文献   
4.
蒜种盒机械投放过程运动学分析与参数优化试验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针对种盒式大蒜播种方案,为检验倾斜输送带式蒜种盒投放方式的可行性,设计了预植蒜种的可降解蒜种盒和输送带式种盒投放试验台。对蒜种盒投放过程进行了运动学分析,建立了蒜种盒运动速度、输送带倾角与投放后相邻蒜种盒间隙等相关参数间的数学模型,明确了蒜种盒投放间隙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通过蒜种盒投放过程的受力分析,确定了蒜种盒触地后不与地面产生滑动的条件和方法。为了验证理论分析结果和大蒜播种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输送带倾角、行驶速度等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显示,输送带倾角为30°、试验台运动速度为0.75 km/h,投放效果较好。输送带倾角对前后蒜种盒投放后的间隙影响显著,通过优化蒜种盒长度两端尺寸,可有效消除投放后蒜种盒衔接间隙,保持播种株距稳定。  相似文献   
5.
不同 LED 光源对乌塌菜光合特性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菊花小八叶乌塌菜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LED精量调制光源,设红光、蓝光、红/蓝(3/1)、红/蓝(7/1)、白/红/蓝(3/2/1)5个处理,以白光为对照,研究不同光质对乌塌菜光合特性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绿素含量以红/蓝(7/1)处理最高,且叶绿素总量与红/蓝光比值呈正相关;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以红光处理最高,而蓝光处理下有较高的胞间CO2浓度;不同光质处理对乌塌菜的荧光参数有较大影响,白光的Fm/Fo、Fv/Fo和ΦPSⅡ均最大;红光可以提高可溶性糖含量而蓝光却能提高可溶性蛋白含量,白光能增加维生素C含量。综合分析得出,红/蓝(7/1)有利于增加光合色素含量,提高光合速率和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6.
以"金蒜3号"大蒜为试材,在水培条件下,以0mmol/L为对照,研究了0.5、1.0、1.5、2.0、2.5mmol/L不同磷浓度对青蒜磷含量、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蒜叶片和假茎中磷含量随营养液中磷浓度的升高呈显著正相关;青蒜的植株鲜重、株高、假茎长和假茎粗均随磷浓度的升高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至1.5mmol/L处达到最大,比不施磷处理分别提高了84.99%~470.32%、22.20%~83.19%、10.74%~46.95%和70.11%~99.15%;青蒜叶片和假茎中大蒜素、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以及叶片中维生素C含量同样在1.5mmol/L处达到最高。表明水培条件下,栽培青蒜的营养液磷浓度以1.5mmol/L最佳。  相似文献   
7.
在设施水培条件下,以金乡白皮蒜为试材探讨了钾对水培大蒜蒜薹和鳞茎鲜质量及氮磷钾含量的影响。试验设置0、3.0、6.0、9.0和12.0 mmol/L 5个K+水平。结果表明,在营养液K+浓度0~9.0 mmol/L范围内,蒜薹粗度、蒜薹鲜质量、鳞茎横径、头型指数及单头鲜质量随营养液K+浓度的升高而增加,至K+浓度9.0 mmol/L时达最大,较不施钾处理分别提高80.01%、258.70%、66.16%、22.56%和258.70%;当营养液K+浓度为12.0 mmol/L时上述指标下降。营养液K+浓度9.0 mmol/L时蒜薹及鳞茎全钾含量最高,较不施钾处理分别提高483.50%和399.25%。不施钾处理蒜薹及鳞茎全氮全磷含量均高于各施钾处理,施钾处理间全氮全磷含量均以K+浓度9.0 mmol/L时较高。充足的钾可显著增加水培大蒜蒜薹及鳞茎鲜质量,增加大蒜全钾含量,并以营养液K+浓度9.0 mmol/L时上述指标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不同NPK配比水溶肥对设施番茄光合色素含量、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NPK配比水溶肥可显著影响设施番茄光合色素含量和氧化酶活性。T5(N∶P∶K=16∶7∶35)下叶绿素含量最高,为1.177mg/g(FW),较对照CK(N∶P∶K=15∶15∶15)增加80.97%;类胡萝卜素含量以T6(N∶P∶K=18∶9∶32)为最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以T1(N∶P∶K=20∶10∶30)为最高;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则以T6活性最高。T6果实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高,与CK差异显著;番茄红素的含量以T7(N∶P∶K=13∶6∶25)最高,T6次之,分别为3.88mg/100g(FW)、3.24mg/100g(FW);T6糖酸比7.77,风味最佳。各处理产量比CK增产2.68%~50.20%,其中,以T6产量最高,达23313.65kg/hm~2。从可溶性糖及有机酸含量上,以CK为最佳;综合考虑果实维生素C、番茄红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口感品质和产量,T6为最佳。  相似文献   
9.
Effect of Light Quality on Tomato Fruit Qualities in Turning-Color Period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就不同光质对番茄果实转色期品质变化的影响,以各色荧光灯为光源,在人工控光条件下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在转色期间不同处理番茄果实的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含量均于处理后8~10d达最高,而Vc和番茄红素于处理后12d达最大。但不同光质处理间差异明显,红光处理8d后果实可溶性糖含量达到最高,处理后8~10d Vc和番茄红素含量大幅度增加,成熟期比对照(白光)提前2d;红光和蓝光处理均提高了果实的可溶性糖及有机酸含量。各处理Vc含量以蓝光处理为最高,达123.7mg/kg(Fw),显著高于对照。番茄红素含量以红光处理最高  相似文献   
10.
光质对彩色甜椒幼苗生长及酶活性影响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探讨了不同光质(白光、红光、黄光、绿光和蓝光)对不同品种彩色甜椒幼苗生长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白光和黄光培养壮苗的效果最好,蓝光和红光次之,绿光下徒长。幼苗生长过程中,白光下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硝酸还原酶(NR)和抗坏血酸酶(APx)活性最高,超氧化物氧化酶(SOD)活性最低,绿光下SOD活性最高。各种光质间存在差异性,白光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