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91篇
  免费   743篇
  国内免费   1006篇
林业   814篇
农学   554篇
基础科学   601篇
  1090篇
综合类   6153篇
农作物   901篇
水产渔业   483篇
畜牧兽医   2148篇
园艺   924篇
植物保护   472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220篇
  2022年   535篇
  2021年   525篇
  2020年   505篇
  2019年   495篇
  2018年   369篇
  2017年   486篇
  2016年   396篇
  2015年   619篇
  2014年   630篇
  2013年   751篇
  2012年   1064篇
  2011年   1127篇
  2010年   1069篇
  2009年   982篇
  2008年   888篇
  2007年   858篇
  2006年   683篇
  2005年   552篇
  2004年   380篇
  2003年   183篇
  2002年   200篇
  2001年   238篇
  2000年   201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3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以玉米自交系87-1和郑22,杂交种87-1×郑22、郑22×87-1、郑58×HiⅡA和昌7-2×HiⅡA的幼胚为外植体,对幼胚的出愈率、愈伤组织的形态差异以及愈伤组织的繁殖继代能力3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昌7-2×HiⅡA产生的愈伤组织是较好的转化受体材料.以农杆菌LBA4404为媒介,将携带有抗蚜虫基因EβF的表达载体pNCX和pBJ40分别转入受体愈伤组织,根据筛选过程中愈伤组织的状态、筛选后所得抗性愈伤组织的块数和最终的抗性苗数,认为以pNCX为载体的基因转化效果明显好于pBJ40载体.  相似文献   
992.
黄颡鱼DMRT1基因cDNA全长克隆及其表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克隆了黄颡鱼DMRT1基因cDNA全长序列,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对该基因在黄颡鱼成体不同组织及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颡鱼DMRT1基因cDNA序列全长1 381bp,其中5′端非翻译区30bp,3′端非翻译区454bp[不包括poly(A)],开放阅读框885bp,编码295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黄颡鱼DMRT1基因与革胡子鲶同源性最高(为81%),与黑鲷、虹鳟、斑马鱼、青鳉的同源性分别为60%、59%、64%和52%,与小鼠、人的同源性较低,分别为42%和44%。实时荧光定量RT-PCR分析表明:DMRT1基因在黄颡鱼胚胎发育阶段及胚后发育的1~51d仔鱼均有表达,且在胚后发育的第31天表达量最高;在成体,只在雄性精巢中特异性表达,其他组织均无表达,且性腺发育阶段的Ⅳ期精巢表达量最高,表明该基因可能在黄颡鱼雄性性腺的形成或功能维持上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3.
采用USLE模型与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估算了川中丘陵区李子溪流域的土壤侵蚀总量以及侵蚀强度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李子溪流域主要以微度侵蚀为主,且不同的方法得到的侵蚀强度存在着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994.
旨在分析养殖鱼塘水体中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分离菌株的致病性、耐药性及其可能机制,为保障水产食品的安全提供科学依据。使用美国临床与实验室标准研究所的标准纸片扩散法,以及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PA分离菌株进行了抗菌素耐药性,以及毒性、固有和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的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受试PA分离菌株的50%为exoS+/exoU-侵染型分子型,无临床分离菌株的exoS-/exoU+的细胞毒型分子型。PA菌株对6大类9种抗菌素的耐药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甲氧胺苄嘧啶和利福平的耐药率最高为100%,其次是氨苄西林、卡那霉素和四环素,分别为90%、90%和80%,庆大霉素的耐药率最低为10%。多药抗性PA菌株均含有MexAB-OprM、MexXY-OprM和MexVW-OprM外排泵系统,其中20%菌株检测为β-内酰胺酶基因(ampC)阳性;而MexEF-OprN、MexJK-OprM、MexCD-OprJ和MexGHI-OpmD外排泵基因全部或部分缺失。此外,在PA菌株中均未检测到Ⅰ~Ⅲ类整合子的整合酶基因(comINT),但是整合接合元件(ICEs)保守模块功能基因(ICEint、soj、pilS2、pilD)均检测为阳性,提示PA菌株携带的ICEs具有潜在的转移活性,为进一步探讨PA多药抗性的散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5.
对决明子陈皮红枣复合固体茶饮料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采用三因素三水平试验和多种感官评定方法得出最佳配方,混合浸提液最佳配方为陈皮:红枣:绿茶=3:8:3;决明子吸收浸提液最佳配比为1:1.7。该工艺生产的饮料为固体茶饮料,便于保存,冲泡后颜色为亮红棕色,口感清爽,有复合风味,富含蛋白质、有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决明子、陈皮、红枣及绿茶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996.
目的研究瓜萎燕白半夏汤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Bcl-2 , Bax蛋白表达影响〔方法通过 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各组动物至实验时限心肌缺血30 min、再灌注90 min后, 取出心脏、采用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心肌Bcl-2 , Bax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对照,模型 组细胞凋亡率及Bax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Bcl-2表达水平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瓜萎燕白半夏 能有效降低Bax表达、升高Bcl-2表达水平,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瓜 萎燕白半夏汤可能通过上调Bcl-2 ,卜调Bax蛋白表达而有效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7.
为了明确多倍体育种对果叶兼用桑树品质性状的改良作用,测定了四倍体果叶兼用桑树新品种嘉陵30号及其二倍体亲本中桑5801桑叶和桑果的部分品质性状成绩。与二倍体亲本比较,四倍体品种嘉陵30号成熟叶片干物中的粗蛋白含量增加2.90个百分点、可溶性糖含量增加1.34个百分点,桑叶用于家蚕饲养的万蚕产茧量提高6.2%、万蚕茧层量提高4.7%,果用品质中的鲜果榨汁率增加6.3个百分点、糖度增加1.5~2.0个百分点,且桑籽的可育性降低。同时检测6个人工诱导四倍体桑树育种材料桑叶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较二倍体亲本提高。由此表明,染色体加倍后桑树的部分生理代谢活性增强,多倍体果叶兼用桑树品种的桑果和桑叶品质都有不同程度改善,其经济价值提高。  相似文献   
998.
芽孢杆菌中性植酸酶基因的原核表达及酶学性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酸酶作为饲料添加剂能够有效提高动物对饲料中磷的利用率及减少粪便中磷排放对环境的污染,并降低植酸的抗营养作用。为了获得性能稳定的高活性植酸酶,采用PCR扩增芽孢杆菌(Bacillus sp.)中性植酸酶基因phyC(GenBank登录号:FJ986327)的成熟肽编码序列,将其克隆进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并转化E.coli BL21(DE3)进行表达。在37℃条件下以0.5 mmol/L IPTG诱导4 h能够获得大量包涵体蛋白,在25℃条件下以0.5 mmol/L IPTG诱导6 h有利于可溶性蛋白的获得。利用Ni-NTA亲和层析柱纯化重组植酸酶产物,获得的中性植酸酶的部分酶学特性为:耐热性较好,最适反应温度55℃,在70℃处理10 min可保持20%以上的酶活性;耐酸、碱能力较强,最适pH 6.0~7.0,pH 5.5~9.0时能保持80%以上的酶活性,pH 5.0~10.0时处理60 min仍能保持70%以上的酶活性,在pH 2.0~4.0时能保持40%以上的酶活性。利用构建的切除芽孢杆菌中性植酸酶基因phyC信号肽编码序列的原核表达载体及优化的诱导表达条件,能够在大肠杆菌中高量表达性能稳定的芽孢杆菌中性植酸酶。  相似文献   
999.
黄酮类化合物影响卵磷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酮类化合物对机体有重要生理功能,能促进机体脂质代谢、提高免疫功能、改善生产性能,是一类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型饲料添加剂。本文综述了蛋黄卵磷脂在肝脏中合成过程和转运途径,探讨黄酮类化合物能够提高蛋黄卵磷脂含量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00.
在无锡地区,对当地乡土绿化树从树木习性、层次和观赏性等3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乡土绿化树种共105种,落叶树种59种,常绿树种46种,二者比例为1.3∶1。落叶树种乔木49种,灌木10种,二者比例为5∶1,其中观叶类树34种,观花类16种,观果类10种;常绿树种乔木25种,灌木21种,二者比例为1∶1,其中观叶类树32种,观花类7种,观果类7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