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2篇
农学   1篇
  3篇
综合类   24篇
畜牧兽医   6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应用套式RT—PCR检测广西临床病料猪流感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套式RT-PCR技术是在常规RT-PCR的基础上设计1对内套引物,对常规RT-PCR的产物再进行一次PCR扩增,该技术比常规RT-PCR技术的检测敏感度更高,更适于检测病原RNA含量极其少的临床病料。通过应用套式RT-PCR方法对来自广西7个市不同猪场的疑似猪流感的临床病料进行猪流感病毒检测,结果发现,被检的7个市均检出猪流感病毒,72份病料中31份为阳性,阳性率为43.06%,可见广西有呼吸道症状的病猪中有较高猪流感病毒感染率,必须重视和加强广西猪流感的监测与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2.
利用正交试验对猪细小病毒(PPV)N株在IBRS-2细胞转瓶培养中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为PPV N株弱毒疫苗的大量培养工艺提供参考.设细胞培养液pH值(7.0、7.2和7.4)、接毒时间(0、24和48 h)、接毒剂量(0.10%、1.00%和10.00%)、收毒时间(48、72和96 h)等因子和水平.结果表明,PPV N株转瓶培养的最佳培养条件组合为细胞培养液pH值7.2,采用同步接毒,接毒剂量为0.10%,收毒时间为接毒后96 h.其中收毒时间是影响PPV N株毒价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桂科育成猪的血常规指标,明确不同功能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情况,为桂科猪的免疫评估与抗病性能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于49日龄起每周对44头桂科育成猪(公母各半)采血1次,连续采样7周,测定其血常规指标,并与长白猪和恩施黑猪的血常规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桂科育成猪不同日龄的红细胞类检测指标中,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含量(HGB)均在70日龄达最低值(6.85× l012/L和97.1 g/L),显著低于49、56、63、84和91日龄时的对应值(P<0.05,下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和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均在70日龄达最低值(15.11 pg和275.70 g/L)、91日龄达最高值(16.40 pg和314.30 g/L);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的变化相对较稳定,不同日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在白细胞类检测指标中,白细胞计数(WBC)于63日龄达最低值(13.71×109/L)、84日龄达最高值(17.52×109/L),二者差异显著;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在70日龄时达最低值(3.61×109/L),显著低于49和56日龄的对应值.淋巴细胞计数(LYMPH)的变化相对较稳定,受日龄增长的影响不显著.在血小板类检测指标中,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及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DW)在不同日龄的变化相对较稳定,受日龄增长的影响不显著.与35日龄长白猪和5月龄以上恩施黑猪相比,桂科育成猪除H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PCT和PDW等少数指标表现异常外,其他大部分血常规指标介于长白猪与恩施黑猪血常规指标范围内.[结论]桂科育成猪在血常规指标方面有一定的独特性,发育至49~91日龄时已具备较稳定的免疫系统.  相似文献   
14.
正猪链球菌病主要由C、D、E、L、S、R等群链球菌所引发的一种人兽共患的传染病,属国家规定二类动物疫病[1]。1998-1999年江苏暴发R群2型猪链球菌病,发病率及死亡率高达50%左右,导致数万头生猪死亡,损失惨重;2005年四川则暴发大规模人感染猪链球菌疫情,发病204例,死亡38例,危害严重[2]。上呼吸道、消化道和伤口是猪链球菌主要自然感染部位。猪链球菌疫情型别按危害严重程度依次为败血症型、脑炎型、关节炎型和淋巴结脓肿型等,以急性出血性败血症、神经症状、关节肿胀、化脓性淋巴结炎等为主要临床表现[1]。  相似文献   
15.
猪流行性腹泻(Poiineepidemic diarrhea,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viru—PEDV)引細-种|性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以呕吐、水样腹泻和脱水为特征,发病仔猪死亡率高。当前由PEDV主导的猪群腹泻是猪场重点防控的重要疫病之一,严重影响猪场经济效益及养猪业健康发展,其防控形势依然严峻。1971年英国首次报道PED,1977年比利时分离到病毒(经典代表毒株CV777)。  相似文献   
16.
猪副伤寒即猪沙门氏菌病,其病原沙门氏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目前发现其血清型有千余种,对猪危害较大的是猪霍乱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和猪伤寒沙门氏菌。猪副伤寒是一种引起断奶仔猪顽固性下痢、伴有卡他性或干酪性肺炎及慢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等为特征的传染病[1-2]。该病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混合感染其他疾病,死亡率较高,给养猪户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7.
猪细小病毒自然弱毒N株遗传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研究将PPV-N株通过敏感猪三代、猪肾传代细胞25代,测定该毒株对敏感猪的致病性,结果表明将PPV-N株连续分别通过PPV HI抗体阴性的4月龄小猪、后备母猪、怀孕母猪三代,均未从试验猪检出病毒血症和分离到病毒,且母猪产仔正常。在IBRS-2细胞中连续传代,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其细胞病变未见异常,毒价稳定在103.5TCID50/mL。将第1、5、10、15、20、25代病毒培养物接种PPV HI抗体阴性怀孕母猪,未从母猪测出病毒血症和检出病毒,所产仔猪PPV HI抗体阴性,未从弱仔猪脏器分离到病毒,说明该毒株毒力不返强,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这为该弱毒株成为一株良好的自然弱毒疫苗株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依次采用含8%、4%、2%、1%小牛血清MEM培养基驯化IBRS-2细胞,并在驯化好的IBRS-2细胞上接种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N株,确定PPV N株在该培养体系下的生长情况。结果显示,用含8%、4%、2%小牛血清MEM培养基各进行5代次驯化,IBRS-2细胞能完全适应且生长状态良好。当血清浓度降至1%时,仅传代1次,细胞就无法保持良好状态,细胞出现贴壁较差、拉网、生长停滞等现象。各血清浓度培养体系中细胞生长曲线测定结果显示,在细胞培养的0、24、48、72、96 h,各组细胞密度与常规培养的对照组差别不明显。因此用MEM培养基培养IBRS-2细胞时,血清最低含量为2%。用该体系培养IBRS-2细胞接种PPV N株后,通过TCID_(50)和HA测定病毒滴度。结果显示,2%血清培养的PPV N株病毒滴度平均值与常规条件培养(6%~10%血清)无明显差别,表明该体系可用于PPV N株的增殖。本研究成功驯化出能在低含量血清培养条件下生长良好的IBRS-2细胞,血清浓度可以降低到2%,且PPV N株在该低含量血清培养的IBRS-2细胞中能良好增殖。  相似文献   
19.
猪细小病毒自然弱毒N株的免疫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PPV-N株接种抗体阴性后备母猪,5天产生HI抗体,7天达到保护性水平(>1∶256),14天达高峰.用该毒株对4月龄猪、后备母猪和怀孕母猪进行免疫原性试验,结果攻毒后5、7、9天未检测到病毒血症和未分离到病毒.攻毒后第40天剖杀2头怀孕母猪,见胎儿正常,胎儿心血HI抗体阴性,从胎儿脏器未分离出病毒.自然分娩的母猪,产仔正常,仔猪吃初乳前HI抗体阴性,而对照猪攻毒后产生病毒血症,并产下不同组合异常仔,从死胎儿脏器分离到病毒,活仔HI抗体阳性.试验还表明豚鼠对PPV-N株的抗体应答和猪的相似,可作为PPV弱毒株免疫抗体应答检测的实验动物.本研究结果证明,PPV自然弱毒N株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20.
根据GenBank上登录的日本脑炎病毒(JEV)E基因序列,设计内外2对引物.以JEV疫苗株为模板,建立了检测猪JEV的套式RT-PCR方法.应用该方法对JEV疫苗株RNA进行扩增,获得与预期大小相符,长度为228 bp的目的片段;检出JEV-RNA的灵敏度约为0.3 pg.表明所建立的套式RT-PCR方法对JEV的检测敏感性高、特异性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