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篇
农学   7篇
  4篇
综合类   25篇
畜牧兽医   20篇
园艺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生理生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细胞胚胎发生在植物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不仅是植物进行大规模快速繁殖的重要途径,还为研究细胞全能性提供了理想的实验体系。近几年来,对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根据近几年来的相关研究报道,简述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酶类变化、核酸代谢、氨基酸及蛋白质代谢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对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应用前景和存在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2.
六个不同品种牛的瘤胃微生物群落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分析不同品种牛的瘤胃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构建了1个鲁西肉牛瘤胃细菌16S rDNA文库,并从公共数据库中搜集来自荷斯坦奶牛、晋南牛、牦牛、黄牛和Hanwoo的9个16S rDNA文库,对序列多样性和文库组成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鲁西内牛瘤胃细菌16S rDNA文库共有122个克隆,可分为109个操作分类单元.文库中91%的克隆来自未培养细菌,拟杆菌(Bacteroidales)和梭菌(Clostridiales)是其中的优势菌祥.文库的定性和定量比较表明饲喂不同日粮的5个荷斯坦奶牛16S rDNA文库组成类似,而与鲁西肉牛等亚洲品种的文库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表明,牛的品种是瘤胃细菌群落差异的重要因素,对瘤胃细菌群落组成的影响大于日粮或其他因素.  相似文献   
33.
本试验旨在确定3种吸附剂Soils(SO,Novus国际公司)、NovasilPlus(NOV,美国安格公司)和试验采用结核菌-100(MTB,美国奥泰奇公司)分别添加在含黄曲霉毒素(AF)日粮中,对奶牛乳中AFM1的影响。采用3个重复的4×4拉丁方设计,选择12头平均泌乳天数为163d的泌乳初期至中期奶牛,依据胎次、体重和产奶量分组,不限量采食和饮水。在4个连续的7d,每个重复时期,母牛随机分组,饲喂4个日粮配制。日粮配制为:AF组(112肛gAFB1·kg饲料千物质M)、SO组:AF+O.56%SO、NOV组:AF+0.56%NOV和MTB组:AF+0.56%MTB。在每个试验期的第6、7天收集奶样.结果表明,所有处理的采食量、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和线性体细胞评分不受日粮配制的影响,4组平均分别为22.20kg·d、33.87kg·d^-1、3.78%、2.95%和1.60%。AF从饲料到牛奶的转化率4组分别为2.65%、1.48%、1.42%和2.52%,每天分泌到乳中的AFM。分别为66、37、35和63μg·d^-1。在含AF饲料中添加SO和NOV显著降低乳中AFM,浓度(SO组为45%,NOV组为48%)和AFM,的分泌(SO组为44%,NOV组为46%)。相反,MTB组对降低乳中AFM.浓度(4%)、AFM,分泌(5%)以及AF从饲料到乳的转化无效。结果表明,占日粮0.56%的SO组和NOV组对采食舍12μgAFB1·kg^-1日粮DM的母牛降低乳中AFM,浓度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4.
日粮中添加维基尼亚霉素对肉牛瘤胃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4头体重为559.4±30.1kg,健康且装有瘤胃瘘管的4岁龄杂交肉牛,进行重复交叉试验设计,处理组添加维吉尼亚霉素,旨在观察日粮中添加维基尼亚霉素对瘤胃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在每个正试验期第28天的饲喂前8:00和饲喂后12:00、16:00采集瘤胃液进行亨氏滚管法培养计数。试验发现日粮中添加维基尼亚霉素能有效抑制调节瘤胃微生物中淀粉降解菌数量和蛋白降解菌数量(P<0.01),但对纤维降解菌、总细菌和原虫的数量影响不显著。维吉尼亚霉素在不同采样时间点抑制调节瘤胃微生物数量的统计结果显示,维吉尼亚霉素在8:00时,能有效抑制调节淀粉降解菌数量(P<0.05),在12:00时,能有效抑制淀粉降解菌数量和蛋白降解菌数量(P<0.05)。维吉尼亚霉素在不同时间点对纤维降解菌、总细菌和原虫的数量影响不显著。但对照组和处理组中,原虫数量和总细菌数量随时间均呈现出"高-低-高"的趋势。结果表明,向日粮中添加维吉尼亚霉素能有效调节高精料条件下占主导地位的淀粉降解菌和蛋白降解菌的数量,从而缓解瘤胃酸中毒。  相似文献   
35.
奶牛瘤胃微生物BAC文库中脲酶克隆的筛选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利用脲酶选择性培养基,从奶牛瘤胃微生物BAC文库的15 360个克隆中筛选得到了12个脲酶克隆.利用酚-次氯酸法对脲酶克隆子的酶学性质分析,表明均具有不同的尿素分解能力,酶的活力范围是30~2 466 U/mg.脲酶阳性克隆插入片段大约是60 kb,限制性内切酶Hind Ⅲ酶切图谱表明,各个克隆具有不同DNA片段,其中脲酶Urease 1、Urease 3、Urease 4和Urease 9的最适pH8.0,最适温度为60℃.本研究从奶牛瘤胃微生物BAC文库中筛选到了具有脲酶酶活特性的克隆.  相似文献   
36.
白、青杨派间杂交幼胚培养及杂种子代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切枝水培和组织培养技术,对白杨派的毛新杨和青杨派的不同种源小叶杨进行了派间杂交和杂交子代的幼胚培养研究。结果显示:以不同种源的小叶杨为父本和授粉后幼胚培养的时间对幼胚萌发率影响较大。其中毛新杨×小叶杨(内蒙古通辽)的幼胚培养效果最好,最适培养基为1/2MS+6BA 1.0 mg/L+NAA 1.0 mg/L;且随着授粉后天数的增加,幼胚培养的萌发率也相应增加。在此基础上,选用SSR标记技术对杂交子代及其亲本进行了鉴定分析。共采用120对杨树特异的SSR引物对杂交亲本毛新杨和小叶杨进行了多态性筛选,得到了25对在双亲间显示多态性的引物。对其中的两对进行了杂交子代的SSR扩增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子代均显示出双亲间的杂种类型谱带,可以在分子水平上证明白、 青杨派间的杂交可配性。   相似文献   
37.
饲料中牛、羊、猪、鸡源性成分的PCR检测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建立鉴定饲料中牛、羊、猪、鸡源性成分的PCR方法,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动物源性饲料检测方法。【方法】根据牛、羊、猪、鸡、鱼以及马的mtDNA的16S rRNA基因序列选用了一对通用引物,初步检测出含有动物源性成分的样品;然后针对牛、羊、猪、鸡4种动物线粒体mtDNA中的保守序列,分别选用了4对特异性引物对检测出的样品进行PCR扩增,扩增的目的片段大小分别为271、274、149和266 bp。【结果】通过利用通用引物、优化PCR反应体系及其条件,建立了从未知样品中简便而快速的检测出是否含有动物源性成分的PCR方法;利用所选的针对不同动物的特异性引物,建立了鉴定牛、羊、猪、鸡这4种动物源性成分的方法,此方法最低检测限可达0.1%。【结论】建立的检测饲料中动物源性成分的方法操作简便,价格低廉,结果准确,可靠,可作为饲料中动物源性成分的鉴定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8.
随着试验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快速发展,对瘤胃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功能开展了系统的研究。笔者综述了2007~2008年在CNKI、ADSA ASAS大会和PubMed等数据库中与瘤胃微生物分子多态性和元基因组学相关的32篇文献。瘤胃微生物群落在“属”分类水平上多样性水平较低,在亚种或菌株水平上表现出极大的多样性,多样性指数估计表明,瘤胃内细菌种类约为900多种,而菌株类型(独特序列型)约为97000种。瘤胃微生物群落结构受到宿主遗传背景、生长发育阶段、日粮、环境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瘤胃微生物组中蕴藏了大量具有应用潜力的遗传资源,这些结果为准确了解瘤胃微生物群落结构、功能及其调控方式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39.
华北落叶松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影响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成熟合子胚为外植体,用完全随机、正交设计等试验方法加之组培技术来研究影响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几种主要因子。结果表明:诱导胚性愈伤组织过程中的最佳灭菌方式为2%Na-ClO灭菌30 min,剥皮、去胚乳处理。其中污染率和NaClO的灭菌时间呈负相关:NaClO灭菌时间越长,污染率越低。诱导胚性愈伤组织的最佳琼脂浓度为4 g·L-1,且过高和过低的琼脂浓度不仅降低了其诱导率,提高了愈伤组织的褐化水平,也影响了外植体的发育形态。外源激素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2,4-D是主要影响因子,对诱导率的影响显著,其次是KT,最后是6-BA。最佳的植物外源激素配比是2,4-D 1.8 mg·L-1+6-BA 0.3 mg·L-1+KT 0.3 mg·L-1。  相似文献   
40.
利用脲酶保守序列ureC引物和细菌16S rDNA通用引物PCR扩增并测序,揭示奶牛瘤胃尿素分解菌的多样性。提取本研究室前期鉴定的16个脲酶克隆的质粒,利用脲酶保守序列ureC引物和细菌16S rDNA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将PCR产物连接到pMD19-T载体,转化E.coliJM109,挑取阳性克隆测序。利用Blast程序将序列与GenBank和RDP数据库进行比对,并使用Mega 4.0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4个脲酶克隆含有脲酶保守序列ureC,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U1、U5、U13和U15分别属于Firmicutes、ε-Proteobacteria、β-Proteobacteria和Actinobacteria;7个脲酶克隆含有16S rDNA,经过建树分析,U1、U3、U7、U10、U11、U12和U14分别属于Staphylococcus、Shigella、Bacillus、Acinetobacter、Achromobacter、未培养微生物和Bacillales。实验结果显示,奶牛瘤胃微生物脲酶基因和尿素分解菌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