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32篇
水产渔业   33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0 毫秒
11.
长蛸体尺与重量性状间相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长蛸体尺和重量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挑选同批采捕的体重在200 g左右的长蛸95只,测量胴长、胴宽、头长、头宽、漏斗长、漏斗宽、第一、二、三、四腕的长、腕间膜、体积等12个体尺性状,以及体重、净肉重2个重量性状,采用相关分析,计算了各性状间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胴性状、头性状、漏斗性状间都存在极显著相关(P<0.01),各腕性状间也存在极显著相关(P<0.01),相关系数最大值出现在体重和净肉重之间(0.983),其次为体积与体重之间(0.979)。利用曲线回归建立了体重预测净肉重的最优模型:Wr=0.981Wt0.9843 (R2=0.9706)。  相似文献   
12.
海刺猬(Glyptocidaris crenularis)是海胆中经济价值较高的一种,因其性腺品质较高,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然而,其生长发育却极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也就制约了海刺猬人工养殖的开展。在适温(18.5~23.6℃)条件下,对41‰、38‰、35‰、32‰、29‰、26‰、23‰、20‰、17‰九个盐度下,海刺猬的活力、摄食和存活状况进行了初步的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盐度会对海刺猬的活力、摄食和存活产生影响。在盐度为29‰、32‰、35‰组中海刺猬的状态良好,活力较强;盐度过高或过低,都会抑制海刺猬的摄食。而在出现死亡的各组中,高盐度组(38‰、41‰)出现死亡现象的时间早于低盐组(17‰),同时其存活率低于低盐组。因此,相对于高盐度来说,海刺猬具有一定的低盐耐受力。研究表明,在适温(18.5~23.6℃)条件下,海刺猬的最适盐度为29‰~32‰。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不同饲料组成对花刺参生长的影响。实验采用50%自配饲料+50%蛎壳粉(A)、50%自配饲料+40%蛎壳粉+10%海泥(B)、50%自配饲料+30%蛎壳粉+20%海泥(C)、50%自配饲料+20%蛎壳粉+30%海泥(D)、50%自配饲料+10%蛎壳粉+40%海泥(E)、50%自配饲料+50%海泥(F)和自制配合饲料(G)7种饲料投喂花刺参,进行了为期90天的养殖实验。实验结果显示,B组的特定生长率最高,饲料系数最低;A组和C组次之;D组、E组、F组和G组的投喂效果不理想。研究表明降低饲料中海泥的比例,适当提高蛎壳粉的比例,有利于提高花刺参饲料的适口性,促进花刺参生长。  相似文献   
14.
采用相关性分析、共线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研究了偏顶蛤Modiolus modiolus壳尺寸性状与体质量性状间的关系。随机选取100个大连海域偏顶蛤野生个体并测量了其多个经济性状。结果表明:所测偏顶蛤各性状间均呈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共线性分析显示,壳尺寸性状间不存在共线性或共线性程度很低;通径分析显示,壳长、壳高和壳宽是影响活体湿体质量、体积和软体湿质量的重点性状,壳前至壳缘长对活体湿体质量也有直接影响,其中壳长、壳宽对这些性状的直接影响最大,而壳顶至壳后长和壳高对软体湿质量、闭壳肌湿质量和闭壳肌干质量均有直接影响,且壳顶至壳后长对这些体质量性状的直接影响均最大;经多元回归分析,剔除不显著因子,分别建立了以壳尺寸性状和测量性状为自变量,以体积和体质量性状为依变量的最优回归方程。本研究结果可为偏顶蛤增养殖和选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选取有肋型、无肋型平濑掌扇贝,测定其壳长、壳高、壳厚、外韧带长、扇角、体质量等性状,采用通径分析法,计算以壳性状为自变量对活体质量作依变量的通径系数,比较相关参数。结果表明,2个类型平濑掌扇贝活体质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8.32%、16.72%,均高于壳性状的变异系数。壳长、壳宽以及壳厚均与活体质量极显著相关。2个类型平濑掌扇贝表型参数也明显不同,有肋型的壳长小于无肋型,壳高、壳厚、外韧带长、扇角以及活体质量都大于无肋型,且壳厚、扇角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6.
流式细胞术(FCM)在贝类倍性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对某种生物来说,体内细胞核内所含的DNA量总是一定的。利用流式细胞仪(FCM)可在短时间内准确测出细胞中DNA的含量,鉴别有机体的倍性。作者系统地介绍了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鲍鱼、牡蛎、扇贝等经济贝类倍性的方法,包括机械法、化学法、抽取血液法及固定贝样的制备法等。另外,还报道了实验中新发现的一些现象,如牡蛎嵌合体及诱导过程中的非整倍体等。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偏顶蛤Modiolus modiolus最适培育条件,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海水盐度、 pH和饵料对偏顶蛤浮游幼虫生长和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生态因子对偏顶蛤浮游幼虫的生长发育均有显著影响(P<0·05);幼虫生长发育的适宜盐度为25~35,最适盐度为30,但幼虫对高盐度的耐受力比对低盐度的耐受力强;幼虫生长发育的适宜pH为6~9,最适pH为8;饵料试验中,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和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 Lemmerman 3种饵料混合投喂的效果最好,牟氏角毛藻单独投喂以及牟氏角毛藻与新月菱形藻混合投喂的效果最差,湛江等鞭金藻基本上能够满足偏顶蛤早期浮游幼虫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单一投喂湛江等鞭金藻和新月菱形藻组与投喂含金藻的混合饵料组对幼虫的饲喂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几种生态因子对成体偏顶蛤Modiolus modiolus存活的影响,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在室内控制条件下进行了海水盐度、温度、p H、干露和淡水浸泡对体质量为(108.8±18.9)g的偏顶蛤存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偏顶蛤对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较广,其生存盐度范围为20~45,适宜盐度为25~35;其适宜温度范围为5~23℃,27℃可能是其高温耐受能力上限;其生存p H范围为4~10,适宜p H为6~9;干露和淡水浸泡对偏顶蛤存活有显著影响(P0.05);在空气湿度为85%~90%的条件下,其存活率与干露时长和高温均呈负相关,15℃组和20℃组偏顶蛤开始死亡的时间均为48 h,25℃组在36 h开始出现死亡;淡水浸泡过程中投饵将显著增加偏顶蛤的死亡率,偏顶蛤100%存活的时长为24 h。本研究结果可为确定偏顶蛤最佳储运时间和耐淡水浸泡能力,以及偏顶蛤的增养殖及其种质保护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正>脉红螺(Rapana venosa)属腹足纲,前鳃亚纲,新腹足目,骨螺科,红螺属的一种,主要分布于我国黄海、渤海,日本、朝鲜及俄罗斯沿海亦有分布[1]。其栖息场所多在生有中国蛤蜊(Mactra chinensis)、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等处,主要以双壳贝类及其他动物尸体为食,属大型肉食性软体动物,因此常被列为贝类养  相似文献   
20.
为了找到一种可以准确测量活体刺参体长的方法,我们研究了不同浓度及不同药浴时间条件下,硫酸镁、丁香酚和乙二醇苯醚等三种麻醉剂对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1.3815±0.2138) g的麻醉效果。试验结果显示:(1)乙二醇苯醚的麻醉效果最差,丁香酚在浓度较小(≤0.3 mol/L)时有一定的麻醉效果。当浓度过大时,二者都会对刺参造成伤害。硫酸镁在浓度为0.3~0.4 mol/L时麻醉效果最好,麻醉时间较快(约30 min)且麻醉率和苏醒率均达100%。(2)在0.3~0.4 mol/L的硫酸镁溶液中药浴1 h左右的刺参,其体长与药浴前的体长变化差异极显著,而药浴1、1.5、2 h的刺参个体间体长变化不显著。以上结果表明:0.3~0.4 mol/L的硫酸镁溶液对刺参的麻醉效果最好,既不影响刺参的正常生长又可准确测量其自然生长状态长度。通过本研究确定硫酸镁是刺参的最佳麻醉剂,用于刺参体长测量的最佳浓度和麻醉时间分别为0.3~0.4 mol/L 和 1 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