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15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6篇
  6篇
综合类   64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71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采用正交表L9(34),分别取不同施肥方式、施肥量、种植密度3个因素.试验结果:①D7处理产量最高606.73kg/667m2,与A2处理差异不大,与Al处理相差37.93kg,差异不显著.②玉米表型进行分析D7(A3,B1,C3)产量653.62kg/667m2最高,但与其他处理差异不显著.不同的施肥方式、施肥量、玉...  相似文献   
22.
为明确常用杀虫剂对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Thunberg)]幼虫、成虫的毒力及成虫体内保护酶的影响,采用浸渍法测定了龟纹瓢虫3龄幼虫、成虫对10种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同时研究了2种杀虫剂对龟纹瓢虫成虫体内4种保护酶(SOD、POD、CAT、GSH-Px)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10种杀虫剂对龟纹瓢虫幼虫的毒性(LC_(50))差异很大,毒力顺序与成虫一致,其毒力大小顺序为:阿维菌素>吡虫啉>烯啶虫胺>毒死蜱>哒螨灵>氟啶虫胺腈>灭幼脲>氯虫苯甲酰胺>螺螨酯>吡蚜酮。低浓度(LC_(10)、LC_(20))吡虫啉药剂对龟纹瓢虫成虫体内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一直表现抑制作用,高浓度(LC_(30))吡蚜酮药剂对成虫体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一直表现激活作用。试验总体表明高浓度杀虫剂对龟纹瓢虫成虫体内酶活性存在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3.
王晓  陈鹏  张硕  李振斌  王凡  刘锦  刘永杰 《植物保护》2019,45(2):211-217
为明确常见杀虫剂对日本通草蛉各虫态的影响,在室内分别采用浸渍法和喷雾法测定了12种(8类)杀虫剂对日本通草蛉卵、幼虫、蛹和成虫的毒性,并评价了杀虫剂对日本通草蛉的毒性风险。结果表明,高效氯氰菊酯对日本通草蛉为极高风险,毒死蜱、吡虫啉、烯啶虫胺和阿维菌素为高风险,溴氰虫酰胺、啶虫脒和氯虫苯甲酰胺为中等风险,噻嗪酮、吡蚜酮、螺虫乙酯和甲氧虫酰肼为低风险;与其他虫态相比,12种杀虫剂对日本通草蛉蛹的毒性均为最低。在害虫生物防治及综合治理中应尽量选用对日本通草蛉毒性低的杀虫剂,以起到保护天敌的作用。  相似文献   
24.
25.
对乐至县粮油适度规模经营主体39户调查结果:形成了乐至县良安镇河沟村集体经济组织联合社模式、"稻-麦"或"稻-油"全程机械化高效发展模式等6种经营模式。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了提出的相应对策,对该县粮油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具有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26.
燕麦(Avena sativa)目前已是我国第一大禾本科商品草,其进口量持续增长,饲草缺口不断扩大,研究燕麦高产优质的管理措施对推进我国畜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研究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开展了2年田间试验,探究了多次刈割对燕麦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两年多次刈割处理的平均株高、分蘖数和干草产量显著(P 0.05)低于常规刈割,但株高累积量、总分蘖枝条数和总产量较常规刈割分别增加99.6%、315.0%和255.5%(P 0.05),并且第2次刈割(M2)的分蘖数和产量显著(P 0.05)高于其他刈割茬次。2)多次刈割可显著(P 0.05)降低平均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 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 ADF)含量,提高平均粗蛋白(crude protein, CP)和灰分(Ash)含量,且在5次刈割中M2的CP含量最高。多次刈割较常规刈割显著(P 0.05)提高了Ash、CP和粗脂肪(ether extract, EE)的总产量,降低了NDF和ADF总产量。3)在多次刈割条件下,燕麦产量与NDF、ADF和CP含量极显著(P 0.01)正相关。综上所述,在黄土高原地区多次刈割可提高燕麦产量和营养品质,是一种适宜该地区燕麦草地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7.
喷施PBO对提高库尔勒香梨脱萼果率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宿萼果的存在一直是影响库尔勒香梨果实品质和市场竞争力的瓶颈.为此,笔者于2007年进行喷施PBO控制生长,提高香梨品质和脱萼果率的试验,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8.
试验旨在比较分析羊口疮病毒(orf virus,ORFV)VIL-10基因在疫苗株和野毒株之间的差异特征。参照GenBank中公布的ORFV NZ2株的VIL-10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分别以疫苗株和野毒株提取的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PCR方法扩增ORFV的VIL-10基因全序列并进行测序,应用生物信息学相关软件分析基因的核苷酸、氨基酸变异情况及蛋白结构。结果显示,本试验测定的疫苗株和野毒株VIL-10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4.4%,差异主要是单个碱基的突变,其中疫苗株在132~134 bp核苷酸序列出现缺失;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2.5%,出现了15个氨基酸位点的突变,其中疫苗株第42位氨基酸天冬酰胺出现缺失;蛋白质在一级结构及理化性质、二级结构、三级结构、抗原表位参数及有无信号肽之间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而疫苗株和野毒株编码的蛋白质均无跨膜结构域。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本试验测定的野毒株与疫苗株属于不同分支,遗传关系较远。研究结果提示,野毒株与疫苗株的VIL-10基因发生较明显的变异,这些变异可能与ORFV疫苗株的毒力致弱有关。  相似文献   
29.
1日龄AA肉用雏鸡以马立克氏病强毒(vMDV)人工感染后,马立克氏病(MD)发病率33.75%,死亡率11.25%。同健康雏鸡相比,IL-2诱生活性和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降低(P>0.05)和显著降低(P<0.05)。vMDV感染雏鸡注射香菇多糖和黄芪多糖,MD发病率分别为20%、17.5%,死亡率分别为7.5%、5%。同感染组相比,感染/香菇组和感染/黄芪组的IL-2诱生活性和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均升高(P>0.05)和显著升高(P<0.05)。  相似文献   
30.
1日龄AA肉用雏鸡以马立克氏病强毒人工感染后,马立克氏病发病率33.75%,死亡率11.25%,同健康雏鸡相比,IL-2诱生活性和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降低和显著降低。vMDV感染雏鸡注射香菇多糖和黄芪多糖,MD发病率分别为20%、17.5%,死亡率分别为7.5%、5%。同感染组相比,感染/香菇组和感染/黄芪组的IL-2诱生活性和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升高和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