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005篇
  免费   4265篇
  国内免费   9155篇
林业   9352篇
农学   12207篇
基础科学   7176篇
  13173篇
综合类   28104篇
农作物   4669篇
水产渔业   2940篇
畜牧兽医   11852篇
园艺   3550篇
植物保护   5402篇
  2024年   177篇
  2023年   921篇
  2022年   2264篇
  2021年   3287篇
  2020年   2911篇
  2019年   2743篇
  2018年   2056篇
  2017年   3006篇
  2016年   2779篇
  2015年   3923篇
  2014年   3809篇
  2013年   4565篇
  2012年   5673篇
  2011年   6054篇
  2010年   6028篇
  2009年   5503篇
  2008年   5107篇
  2007年   5203篇
  2006年   4860篇
  2005年   4265篇
  2004年   2078篇
  2003年   1966篇
  2002年   1729篇
  2001年   1721篇
  2000年   1760篇
  1999年   1980篇
  1998年   1721篇
  1997年   1556篇
  1996年   1419篇
  1995年   1272篇
  1994年   1088篇
  1993年   1117篇
  1992年   882篇
  1991年   739篇
  1990年   626篇
  1989年   500篇
  1988年   386篇
  1987年   229篇
  1986年   132篇
  1985年   66篇
  1984年   45篇
  1983年   40篇
  1982年   48篇
  1981年   48篇
  1980年   32篇
  1979年   14篇
  1965年   15篇
  1964年   12篇
  1963年   12篇
  1956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61.
为测定致羔羊脑炎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的生长曲线,寻求一种快速而准确的方法测定不同生长时期粪肠球菌数量,并客观评价其毒性强弱及其对小鼠脑组织的影响,试验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和OD-Monitor振荡比浊法(Dλ值法)测定粪肠球菌的生长曲线,探究该菌在合适时间段内的吸光值(D600 nm)与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的活菌数(CFU)的关系。用粪肠球菌感染小鼠,观察记录小鼠的死亡情况,最后采用Karber法计算粪肠球菌感染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用LD50的剂量感染小鼠,及时采集死亡小鼠脑组织,未死亡的小鼠72 h后全部剖杀取脑组织,一部分做涂片染色,制作病理切片,观察病理变化;一部分进行培养,用于PCR方法进行细菌的回收鉴定。结果显示,用两种方法测定此株粪肠球菌的生长曲线基本一致,在2~8 h生长迅速,为对数生长期,8~14 h生长缓慢,为稳定期,14 h之后死亡数增加,进入衰亡期;对12 h粪肠球菌D600 nm与CFU的关系进行探讨,成功建立回归方程:y=20.769x-1.3422,R2=0.997;其感染小鼠的LD50为7.77×1011个活菌。以此剂量感染小鼠,脑组织涂片染色和培养染色,均能看到革兰氏阳性球菌;PCR结果显示,均出现了大小为112 bp的条带。对脑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发现该菌可导致脑组织充血、出血、形成微血栓,脑膜充血。通过生长曲线和其D600 nm与CFU关系的建立,可实时监测粪肠球菌数量,为后期更深入研究粪肠球菌穿越血脑屏障的机制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2.
花是植物重要的生殖器官,受到多种花发育因子的调控。AGAMOUS(AG)在花发育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表达模式,对于植物的繁殖和发育有着重要的作用。AG与其他花发育基因、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植物花器官的形态建成。近年来研究发现,AG基因对于花序分生组织向花分生组织的转化起到了关键的调控作用,特别是它与WUSCHEL(WUS)基因的反馈调节途径促进了植物生殖器官的发育。本综述总结了AG基因在植物花发育调控网络中的作用及生物学功能,展望了花发育未来的研究方向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3.
l-proline (Pro) is a precursor of ornithine, which is converted into polyamines via ornithine decarboxylase (ODC). Polyamines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proliferation of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 The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Pro on polyamine metabolism and cell proliferation on porcine enterocytes in vivo and in vitro. Twenty-four Huanjiang mini-pig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into 1 of 3 groups and fed a basal diet that contained 0.77% alanine (Ala, iso-nitrogenous control), 1% Pro or 1% Pro + 0.0167% α-difluoromethylornithine (DFMO) from d 15 to 70 of gestation. The fetal body weight and number of fetuses per litter were determined, and the small and large intestines were obtained on d 70 ± 1.78 of gestation. The in vitro study was performed in intestinal porcine epithelial (IPEC-J2) cells cultured in Dulbecco''s modified Eagle medium-high glucose (DMEM-H) containing 0 μmol/L Pro, 400 μmol/L Pro, or 400 μmol/L Pro + 10 mmol/L DFMO for 4 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aternal dietary supplementation with 1% Pro increased fetal weight; the protein and DNA concentrations of the fetal small intestine; and mRNA levels for potassium voltage-gated channel, shaker-related subfamily, member 1 (Kv1.1) in the fetal small and large intestines (P < 0.05). Supplementing Pro to either gilts or IPEC-J2 cells increased ODC protein abundances and polyamine concentrations in the fetal intestines and IPEC-J2 cells (P < 0.05). In comparison with the Pro group, the combined administration of Pro and DFMO reduced the expression of ODC protein and spermine concentration in the fetal intestine, as well as the concentrations of putrescine, spermidine and spermine in IPEC-J2 cells (P < 0.05). Meanwhile, the percentage of cells in the S-phase and the mRNA levels of proto-oncogenes c-fos and c-myc were increased in response to Pro supplementation, whereas depletion of cellular polyamines with DFMO increased tumor protein p53 (p53) mRNA levels (P < 0.05). Taken together, dietary supplementation with Pro improved fetal pig growth and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 proliferation via enhancing polyamine synthesis.  相似文献   
64.
为了建立青蒿的SRAP最佳扩增体系,并筛选出SRAP多态性引物,本研究以青蒿叶片DNA为模板,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Mg^2+、dNTP Mix、Taq DNA聚合酶、引物和DNA模板5种因素5个水平,对青蒿SRAP反应体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青蒿SRAP-PCR最佳反应体系为:引物0.6μmol/L、Mg^2+2.0 mmol/L、模板DNA 5.1 ng、Taq DNA聚合酶2.0 U、dNTPs 0.25 mmol/L,总体积为25μL。各因素对扩增反应均有不同影响,其中引物浓度的影响最大,dNTPs的影响最小。运用该体系对不同种质资源的青蒿进行验证,证明该体系稳定可靠,并在30个引物组合中筛选出了25对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丰富的引物组合。这一结论为今后利用SRAP标记技术进行青蒿分子遗传学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5.
刘猛  刘斐  赵宇  夏雪岩  李顺国 《农学学报》2021,11(3):93-100
河北省是杂粮生产大省,且种类繁多。为稳定河北省杂粮生产发展,进一步调整河北省种植业结构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总结了河北省杂粮的历史生产现状,包括面积、单产、总产以及河北省各地市杂粮的分布,试图探索杂粮的生产布局与趋势,同时针对河北省杂粮历史单产水平变化趋势,分析了造成单产变化的成因,并简单提出建议。最后提出河北省杂粮生产布局的展望,将河北省杂粮生产区域布局划分为优势主产区、战略提升区、稳步发展区三个功能区。  相似文献   
66.
The species Pseudogymnoascus is known as a psychrophilic pathogenic fungus with a ubiquitous distribution in Antarctica. Meanwhile, the study of its secondary metabolites is infrequent. Systematic research of the metabolites of the fungus Pseudogymnoascus sp. HSX2#-11, guided by the method of molecular networking, led to the isolation of one novel polyketide, pseudophenone A (1), along with six known analogs (2–7). The structure of the new compound was elucidated by extensive spectroscopic investigation and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Pseudophenone A (1) is a dimer of diphenyl ketone and diphenyl ether, and there is only one analog of 1 to the best of our knowledge. Compounds 1 and 2 exhibited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against a panel of strains. This is the first time to use molecular networking to study the metabolic profiles of Antarctica fungi.  相似文献   
67.
为探讨模拟气候变暖(增温2℃)和大气氮沉降(4 g·m-2·a-1)对入侵植物子代生长的影响,以中国和北美两种来源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子一代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子一代幼苗的生长和生物量分配的响应.结果表明:(1)增温降低中国来源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地上生物量,但提高其根冠比,增温降低北美来源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根冠比;(2)与北美来源加拿大一枝黄花相比,加氮对中国来源加拿大一枝黄花叶片数、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的促进作用更大;(3)加氮促进加拿大一枝黄花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的积累,但增温减缓了这种促进作用.这些结果表明,气候变暖可能会部分抵消氮沉降对加拿大一枝黄花子一代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8.
为了解新疆马疱疹病毒1型(EHV-1)主要毒力基因遗传进化情况并构建TK基因缺失株,本研究以EHV-1 XJ2015株DNA为模板,对其主要毒力基因TK、gI和gE全长进行克隆、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扩增TK基因左右重组臂TKL和TKR,构建质粒pUC-TKLR,将扩增后的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含有CMV+polyA)插入pUC-TKLR质粒,构建TK基因缺失打靶质粒。TK、gI和gE基因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XJ2015株与国外EHV-1分离株TK、gI和gE基因同源性均较高,分别为99.8%~100.0%、99.6%~100.0%和99.9%~100.0%;与EHV-3分离株同源性均最低,分别为72.9%、59.4%和62.1%;遗传进化分析显示,3个基因均与国外EHV-1同属于一个遗传进化分支,与EHV-9和EHV-4进化关系较近,但与EHV-3进化关系较远,表明XJ2015毒株与国外EHV-1毒株TK、gI、gE基因核苷酸上差异不明显,没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功能基因保守且进化缓慢,同源基因功能相同或相近;经PCR扩增、酶切、测序及转染鉴定,本试验成功构建了用于TK基因缺失的打靶质粒pUC-TKLR-EGFP。通过对EHV-1主要毒力基因的分析及TK基因缺失打靶载体的构建,为新疆地区马鼻肺炎流行病学调查分析、TK基因缺失株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9.
科学分析奶牛养殖区域比较优势,是优化中国奶牛养殖生产布局的前提条件。利用2001-2017年中国乳业数据,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影响中国奶牛养殖生产布局的关键因素,基于比较优势理论、采用资源禀赋系数法,针对关键因素进一步分析中国奶牛养殖区域比较优势,探讨中国奶牛养殖生产布局的优化方向。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奶牛养殖生产布局主要受到玉米产量、生产者预期和温度的影响,不同地区在这三个方面具有不同的奶牛养殖比较优势。奶牛养殖优势区域主要集中在华北产区和西部产区,包括内蒙古、河北、山西、新疆、甘肃和宁夏;非优势区域主要集中在南方产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四川、安徽、江西和广西;其余省份为较优势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北产区和大城市周边产区。因此,从区域发展层面,提出建设优势区域产业带、因地制宜发展较优势区域、引导非优势区域转移和整合区域资源优势等建议;从奶牛养殖生产布局显著性影响因素层面,提出推广种养结合养殖模式、种植替代玉米的饲料作物、引导乳制品消费、改善养殖基础设施等建议。  相似文献   
70.
旨在了解河南省猪流感病毒的流行情况及其遗传进化和基因组特征。2018年4月,从河南省某一出现疑似流感症状猪群中采集鼻拭子样品150份用于分离病毒,对分离病毒的全基因组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同时感染6周龄BALB/c小鼠,研究其对小鼠的致病性。结果显示,获得1株H1N1亚型病毒[命名为A/swine/Henan/NY20/2018(H1N1)]。遗传进化表明,其HANA基因属于欧亚类禽H1N1分支,PB2、PB1、PANPM基因属于2009甲型H1N1分支,NS基因属于经典H1N1分支。HA蛋白的裂解位点序列为PSIQSR↓GL,具有低致病性流感病毒的分子特征,在小鼠肺和鼻甲有效复制并能引起肺组织病理学变化。本研究分离到1株3源重排H1N1亚型病毒,对小鼠呈现一定致病力,提示应进一步加强对SIV的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