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杂粮是一种健康营养食品,对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河北省杂粮种植分布广泛且种类繁多,为做好河北省杂粮生产和稳定供给,笔者基于河北省杂粮生产历史变化、当前种植分布2个方面,选择2007年和2020年河北省杂粮生产县种植面积做对比,确定河北省杂粮种植分布在坝上、燕山和太行山及其山前地区、黑龙港流域等区域。最后从加强杂粮政策支撑;加大品种推广和更新速度;加大新技术示范推广应用;打造高端和健康杂粮品牌、推动杂粮生产;加大杂粮科研支持力度;加强宣传、扩大消费等方面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杂粮种类众多,发展潜力较大,但消费水平较低。以河北省当前杂粮产业发展为背景,分析河北省杂粮生产的供求关系,基于河北省农业统计数据,采用线性方程预测未来河北省杂粮供求情况。结果显示,河北省杂粮当前及未来仍然存在较大的缺口,预计2023年河北省杂粮缺口达248.6万t,需要通过省外或者国际贸易解决缺口问题。最后,从加强杂粮发展政策制定,打造河北杂粮、发展高端精品杂粮,加大科研力度、促进杂粮生产水平提升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河北省杂粮生产和消费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河北省杂粮生产发展的要素变化,促进河北省杂粮生产效益提升,根据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信息平台和河北省杂粮生产调研两方面的信息数据,采用EXCEL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河北省谷子、高粱、绿豆、红小豆等杂粮作物的生产要素投入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河北省杂粮生产总费用呈现降低趋势,主因是新品种、新技术的使用降低了人工使用;杂粮生产中的化肥投入基本稳定;杂粮的种子投入费用缓慢增长、用量不变;杂粮生产中机械投入增加、人工投入减少。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未来河北省杂粮生产要素投入结构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是杂粮生产大省,其种类众多,发展潜力也较大,但种植效益较低。基于2015—2019年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信息平台和河北省主要杂粮种植大户生产效益调查数据,利用比较效益模型(密切值法)分析杂粮与大宗作物比较效益和杂粮在各区域的比较效益。结果表明,河北省黑龙港地区、太行山区、太行山前平原区、滨海盐碱平原区、燕山山前平原区、燕山山区适宜种植不同的杂粮作物;不同的杂粮作物在不同地区表现出了不同的效益。最后提出加强杂粮政策制定,打造河北省高端杂粮品牌,加大杂粮科研力度,加大宣传、扩大消费等建议,以期为河北省杂粮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中药材生产布局及区域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河北省中药材生产布局变化的基础上,采用资源禀赋指数法,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河北省各地区中药材生产比较优势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表明,2003-2017年间,河北省中药材生产布局改变了原有高度集中的特点,具有资源禀赋优势和综合比较优势的保定、秦皇岛、承德和邢台成为河北省中药材主要生产地区。为更充分发挥各地中药材生产比较优势,发挥中药材产业扶贫带动作用,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孙善文 《吉林农业科学》2021,46(2):23-25,36
玉米是黑龙江省第一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产量以及商品率位居全国首位.本文从生产布局、种植面积、总产量和单产分析了黑龙江省玉米生产现状,并对黑龙江省玉米单产增长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进一步提高玉米单产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杂粮生产现状与发展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河北省杂粮生产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杂粮生产与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选用优质品种,调整布局,建立生产基地,开展标准化生产,强化小食品加工和营销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
水果产业是山东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山东水果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水果总产量和单产水平不断提高,区域布局和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文章回顾了山东水果生产规模演变的历程,分析了山东水果生产布局与结构,剖析了山东水果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科学规划生产布局、构建现代化生产和科技支撑体系、提升水果产业化水平等对策,以实现山东水果生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杂粮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进一步调整河北省农业粮经结构提供相应的对策,立足河北省情,运用SWOT分析法对河北省杂粮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河北省杂粮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安徽麻类作物生产布局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解决安徽省麻类作物生产布局不够合理而导致生产不稳定、单产低、品质差的问题,本文对该省麻类作物的生产布局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黄红麻的最适宜种植区为沿淮河两岸,苎麻的最适宜种植区为皖南山区北缘长江中下游的南岸和大别山区的东南山麓。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要素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基于历年来河北粮食生产的统计资料,分析了1949年以来河北省粮食生产发展的变化趋势,以及影响粮食产量增长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单位面积产量、有效灌溉面积、耕地面积、单位耕地化肥施用量和农业机械总动力与粮食产量均呈显著相关;科技创新水平在粮食生产中起重要作用。提出了河北省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四项战略措施:即推动粮食生产由资源依赖型向科技依存型转变;科学利用和严格保护农业资源;增强集约运作能力,提高农机装备水平;通过粮食生产优惠政策的支持,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贠蒲军  邵天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822-17825
以新中国成立以来陕西省的年鉴统计资料为依据,从粮食生产总量、耕地面积、粮食单产3个方面对粮食生产安全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粮食生产总量和单产变化规律基本趋于一致,都呈波动增长趋势;耕地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下降趋势减缓;粮食生产总量由耕地面积和单产决定,当耕地面积逐渐减少时,粮食生产总量的增长只能依赖于粮食单产大幅增加;制约粮食单产的主要因素有:自然灾害、农业基础实施建设与农业投入、农业生态环境、土地政策、耕地质量、农业科技水平和劳动力文化水平等,所有这些因素都使得提高粮食生产综合能力的潜力变得极为有限.为保障陕西省粮食生产安全,针对陕西省粮食单产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粮食生产及粮食安全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内蒙古1951-2007年粮食生产统计资料及相关调查,运用动态与静态分析、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内蒙古粮食产量、种植结构变化、粮食安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粮食总产量呈明显的波浪式变化,总体上呈现增长趋势,粮食单产也有所增加,且单产的变化趋势与总产量的变化趋势大体一致,但播种面积的变化不大.粮食安全总体上处于绝对安全状态,但在空间上还存在一定的差异.以95%的粮食自给率作为安全标准,依据自然分类法,内蒙古的粮食安全可以划分为5个等级:极不安全区,较不安全区,较安全区,安全区和极安全区.  相似文献   

14.
近30年我国粮食产量增减变化及主要影响因素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应用距平值法对我国1978—2007年的粮食单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是影响我国粮食总产变化的主要因素,它受作物品种及相应技术的影响呈周期性变化规律,而政策因素则显著影响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增减。  相似文献   

15.
我国粮食“十一连增”主要因素贡献分析及政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14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历史性的"十一连增",并实现了连续8年粮食产量稳定在500万t以上。粮食种植面积的扩大、单产的提高以及种植结构调整等因素都是促进粮食生产持续增长的重要原因。将粮食"十一连增"的贡献因素分解为粮食单产的提升、播种面积的增加以及种植结构调整三部分,并对三者的贡献率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十一连增"期间,播种面积、单产、种植结构三者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分别是36.65%、48.27%和15.08%;分品种来看,稻谷、玉米和杂粮的增产主要由种植面积扩大而带动,仅有小麦的增产是由于单产的拉动,种植结构调整对我国粮食生产"十一连增"的贡献也不容忽视。鉴于资源约束日益趋紧以及新时期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今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粮食的可持续增产关键在于科技创新、提升农业基础建设以及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等措施来提高粮食作物的单产水平。  相似文献   

16.
大同市小杂粮产业化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现代商品市场对粮食多样化的需求,使杂粮生产在粮食生产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山西省素有"杂粮王国"之称,杂粮分布广泛、种类繁多、品种优良,杂粮一直是重要的出口商品。大同市作为"杂粮之乡"在全省杂粮板块中占有重要席位,全市盛产30多种具有大同特色的优质杂粮,以绿色、环保、安全、健康饮誉三晋,名扬华夏,在国际市场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生产优势和食品安全优势。文章着重分析了大同市小杂粮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今后发展小杂粮产业的具体措施,为大同市杂粮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苏啤3号不同播种密度试验,研究了穗、粒、重三因素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苏啤3号单产随有效穗数、结实粒数和千粒重的增加是波动的;但总的趋势是单产随有效穗数和千粒重的增加而增加;单产随实粒数的增加,其波动的频率高,振幅较大;穗粒结构中,实粒数和千粒重总的趋势是呈同步增长的,它们都与有效穗数呈相反的增长趋势。这就要求在啤麦不同生育阶段,根据不同的生长状况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通过调控,以利其向足穗的方向发展,在足穗的基础上成大穗对提高单产和品质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基于LMDI模型的我国省域粮食生产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耕地利用角度对影响粮食生产变化的因素在时间和空间上产生的影响进行科学分析;应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Logarithmic mean weigh division,LMDI)将影响1980—2010年我国省域粮食生产变化的因素分为粮食单产、复种指数、耕地面积和粮作比例;对粮食生产及其分解因素的统计指标在省级层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0—2010年我国粮食产量增加22 592.3万t,粮食生产格局重心由南重北轻逐渐演变为北重南轻;4个因素中粮食单产对粮食产量变化起到最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增产作用逐年降低,并被复种指数和粮作比例所替代;耕地面积减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粮食产量的持续增加;全国各省域之间粮食生产变化的分解因素效应有比较显著的空间差异,河北、湖北、新疆等14个区域的粮食单产和复种指数效应的叠加效应使得其粮食生产增加显著,而上海、浙江、福建等复种指数与粮作比例的叠加效应对粮食增产的影响最大。粮食单产效应的逐渐减小与耕地面积累积效应起负面作用表明我国粮食生产增加主要是粮食单产作用,且正逼于其上限,耕地利用中要严格保护数量,提升耕地质量。  相似文献   

19.
对近10年来浙江省粮食单产历史演变分析表明,粮食单产总体呈增长趋势。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省粮食单产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时段分析,结果表明:1990—1997年期间,农业科技投入的贡献最大,达17.64%;1998—2000年期间,农业科技投入的贡献继续保持第一,为9.68%;2001—2004年期间,成灾面积扩大对粮食单产增速放慢所起的作用最大,达48.94%;从整体来看,1990—2004年期间,农业科技投入在推动粮食单产增长过程中的贡献最大,达44.50%。从而得出依靠农业科技进步,将是继续提高浙江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手段。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粮食增产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建平 《农业与技术》2006,26(5):131-134
运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山西省建国以来粮食生产的发展变化趋势以及粮食增产的主要影响因素的贡献大小进行了分析,确定单产对粮食增产的贡献最大,其次是有效灌溉面积,而化肥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在不同时期的贡献不同。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山西粮食生产今后发展方向是: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粮食单产;有机与无机肥的配施,提高化肥增产效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有效灌溉面积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