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1篇
  22篇
综合类   38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市场经济调节下生态经济理论框架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了在市场经济调控下,应以持续发展为目标、生态经济供求为主轴,对生态经济学理论作深入探讨,并对未来生态经济学理论体系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大连市农地利用中的生态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连市农地利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主要采用生态足迹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大连市农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1)农地利用对生态系统产生超强压力;(2)农地生态足迹赤字不断提高,农地资源消耗程度大;(3)农用地结构不够合理,破坏了生态系统平衡。  相似文献   
3.
聂鑫  张银岭  汪晗  张安录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2):2628-2632,2640
利用武汉市主要基本农田保护区江夏区161份农户的调查问卷,从农户视角分析现有制度存在的缺陷.结果表明,农户作为基本农田保护的直接和主要参与者,其对基本农田保护相关知识的了解相当匮乏,对于基本农田保护的意愿也并不明显,因此基本农田保护的执行浮于政策.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在基层加大基本农田保护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和时效、制定合理的经济补偿制度、充分调动农户实施基本农田保护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粮食安全预警系统研究--以徐州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预警是明确警情、寻找警源、分析警兆、预报警度和排警决策的过程.以区域粮食总供求比率等为警情指标,建立了粮食安全预警指标体系.采用目标预警系数的方法,同时考虑人均粮食占有量作为约束条件,确定预警系统警度.并以徐州市为例,进行粮食安全预警实证分析,得出徐州市2010年的粮食安全预警将呈现出短缺轻警警情.运用土地复垦等手段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改造中低产田,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地肥力,加大投入力度,培育优良品种是排除徐州粮食安全警情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5.
牧民对环境保护的响应是生态保护战略有效实施的关键,主体参与意愿直接影响生态保护项目实施的成效和可持续性,是区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通过对三江源地区约283户藏族牧民通过翻译进行结构式访谈,采用Logistic模型从主体角度探讨了牧户愿意参与生态保护行为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三江源区域约87%的牧户认为生态保护对牧户有好处,但受各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只有近70%的牧户是在政府主导下基于有限理性而被动的参与生态保护行为响应。(2)三江源牧户参与生态保护行为响应的意愿主要受当地政府的保护力度及牧户对生态保护外部性的认知水平、生计水平、外界接触程度、工作机会的正影响,并受牧户的年龄、离中心城镇的距离和区域气候恶劣情况等因素的负影响,系数依次为:2.22、3.98、1.93、2.26、1.48、-1.63、-2.43、-0.92。(3)牧户的生计水平、退化感知和外部性认知是影响三江源牧户参与生态保护意愿的关键因素,牧户参与生态保护意愿的概率不仅仅是牧户出于自身利益和未知风险考虑下被动的响应,更是当地政府的环境知识宣传和保护投入影响下个体的抉择结果。(4)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解决牧户的单一化生计问题,构建完善地生态补偿机制让牧户分享生态保护的外部性效益,并激励牧户主动参与生态保护行为响应,才能最终实现区域生态保护、牧户幸福和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多赢局面。  相似文献   
6.
基于LMDI模型的我国省域粮食生产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耕地利用角度对影响粮食生产变化的因素在时间和空间上产生的影响进行科学分析;应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Logarithmic mean weigh division,LMDI)将影响1980—2010年我国省域粮食生产变化的因素分为粮食单产、复种指数、耕地面积和粮作比例;对粮食生产及其分解因素的统计指标在省级层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0—2010年我国粮食产量增加22 592.3万t,粮食生产格局重心由南重北轻逐渐演变为北重南轻;4个因素中粮食单产对粮食产量变化起到最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增产作用逐年降低,并被复种指数和粮作比例所替代;耕地面积减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粮食产量的持续增加;全国各省域之间粮食生产变化的分解因素效应有比较显著的空间差异,河北、湖北、新疆等14个区域的粮食单产和复种指数效应的叠加效应使得其粮食生产增加显著,而上海、浙江、福建等复种指数与粮作比例的叠加效应对粮食增产的影响最大。粮食单产效应的逐渐减小与耕地面积累积效应起负面作用表明我国粮食生产增加主要是粮食单产作用,且正逼于其上限,耕地利用中要严格保护数量,提升耕地质量。  相似文献   
7.
聂鑫  汪晗  张安录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906-18907,18910
在分析失地农民生活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获取第一手数据,并采用实地调查法、恩格尔系数法、比重法3种方法对失地农民生存保障所需要的最低金额进行了估算:实际调查法计算失地农民基本生活资金为273.44元/人,比重法计算失地农民基本生活资金为298.38元/人,恩格尔系数法计算失地农民基本生活资金为304.32元/人,综合3种方法后修正得的资金金额估算为290.38元/人。3种方法之间最高和最低的误差不超过10%,修正后的结果与3种方法所测算的标准更为接近,误差范围缩小到5%左右,说明该数据具有可行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武汉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研究是目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应用Co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公式,采用谢高地等人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表,分析了1988-2004年武汉市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并计算由此导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结构的时空变化,结果发现:①1988~2004年,武汉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热点地区和总ESV变化的热点地区都主要集中在城郊区。②1988-2004年,武汉市总ESV增加了,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构变化较大,生态系统提供某些单项服务的功能相对减弱。③1988-2004年,水源涵养服务功能价值比例上升最多,食物生产服务功能价值比例下降最多;与提供其它单项服务的功能相比,主城区生态系统提供气体调节和土壤形成与保护等功能在减弱,城郊区生态系统提供气候调节、土壤形成与保护和食物生产的功能在减弱。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我国实行的天然林保护工程对工程区内农户经济收入的影响,通过在湖北省、四川省和重庆市三地以农户为对象的问卷调查,分析天然林保护工程对工程区内农户经济收入、能源消费的影响。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政府应对天然林保护工程区内的农户给予经济补偿;应该采取措施来减少农户薪柴使用量和农户能源支出;应采取措施加大天然林保护区内的投资和经营,确实增加农户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0.
农村居民点是农村人口生产、生活等综合功能的承载体,研究其内部结构、空间布局对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水平、保护耕地、缓解建设用地压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在MapGIS的支持下,利用数理统计法探究了新洲区农村居民点布局结构、特征规律以及存在的问题;其次,依据生态位理论,构建了新洲区农村居民点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将新洲区划分为高度适宜区、中度适宜区、低度适宜区和不适宜区4个等级.最后,在分区布局的基础上,采用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方式,形成了“一轴、两核、三级、四带、中心村”的居民点布局格局,对新洲区农村居民点布局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农村居民点优化布局可采取先分区后布局的规划思路;生态位适宜度模型能很好地实现农村居民点的分区,结合规划思想和工具,可以作为农村居民点规划布局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